有深度的围城(围城你向往着什么)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最经典的作品,因其风格独特的讽刺语言被称作“新儒林外史”。
小说塑造了抗战初期以方鸿渐为主的一类知识分子群像,记述了他们所面临的教育、婚姻和事业困境。
阅历不同,心境不同,看书的体验和感受也不尽相同,只分享自己的想法。
钱钟书
故事梗概
故事开篇,方鸿渐在德国留学。说是留学,可方鸿渐从未认真对待过学业,更没有把心思放在博士学位论文上,顶多算是游学。
临近毕业回国,自然是拿不到博士学位,面对父亲的逼迫,无奈只好撒谎,找人买了个假的博士文凭,权当是哄骗家人的“善意的谎言”。
归国的轮船上,同行的有曾经的同学苏小姐和新认识的鲍小姐。
苏小姐是正儿八经的博士毕业,性格也是十分高傲,方鸿渐与之交往不是很密切。
鲍小姐热情活泼,很快与方鸿渐相熟,并进一步发展成为热恋关系。
只是鲍小姐在香港早有了未婚夫,与方鸿渐的热烈交往似乎只为了显示自身的魅力或者只为了大发旅行中的无聊寂寞。
很快,临近下船的日子,鲍小姐便不再与方鸿渐来往。
鲍小姐下船后,方鸿渐与苏小姐来往密切,在方鸿渐看来只是普通朋友间的往来,却被旁人当做了他的新欢。
回到上海后,苏小姐经常邀方鸿渐到她家里做客,期间经常碰到与苏小姐青梅竹马的赵辛楣。而赵辛楣正在努力追求苏小姐,把方鸿渐当做了情敌。
方鸿渐虽无此意,苏小姐却早已暗生情愫,常常与方鸿渐暧昧牵扯。
方鸿渐虽想直接向苏小姐挑明态度,可是他喜欢上了苏小姐的表妹唐小姐,不愿断了苏小姐中间这条线。
很快,方鸿渐与唐小姐通过不断的书信往来,彼此陷入热恋之中。
可同时与苏小姐暧昧不清,迟钝、犹豫不决的方鸿渐不知如何与苏小姐挑明,最后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却又深深的伤了苏小姐的心。
气愤的苏小姐向唐小姐摆明了方鸿渐的黑历史,虽然添油加醋,却也都是事实。
唐小姐直接与方鸿渐决断,方鸿渐虽心痛不已,却无从狡辩。
方鸿渐和唐小姐真心相爱,可一方在等另一方的解释,另一方却犹豫不决下不定决心。
不久后苏小姐结婚了,结婚对象却不是当初视方鸿渐为情敌的赵辛楣。
两个失恋的人,此时到成为了朋友,在赵辛楣的举荐下,邀请方鸿渐一起到湖南新建的三闾大学任教授。
于是两人和另外三人(孙小姐、李先生、顾先生)一起前往湖南,路途中虽经历波折,却也顺利到达三闾大学。
可是方鸿渐这冒牌的博士文凭引起了校长的疑虑,加上名额有限,曾经应允的教授职位没有兑现,只能聘方鸿渐为副教授。
方鸿渐也无可奈何。此后一年,在此地开始了他的讲课生活。
只是小小的学校,虽学生一百多人,教授、助教也就十几人,却也少不了各种利益纠葛,彼此间的勾心斗角是少不了的。
在此期间,方鸿渐本被唐小姐伤透了心,并不打算开始新的感情。后来发现自己慢慢对同行的孙小姐有了不同的感觉。
再加上好友赵辛楣不断煽动他,认为他们两人是一对,方鸿渐心里有了别样的情愫。
后来两人真成了,在三闾大学订了婚。不过按赵辛楣的话说,孙小姐“千方百计”终于如愿以偿。
之后,两人在香港注册结婚,一起回到了上海。
结婚之后,方鸿渐和孙小姐都变了样。
方鸿渐远没有孙小姐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做事犹豫不决,没有主见;孙小姐也没有结婚之前的那么温和,时常与方鸿渐争执吵闹。
两人婚后的篇幅,基本是在吵闹中度过,阅读中要是看到一丁点儿两人和平相处的迹象,犹如黄沙里淘金,既难得又惊喜。
两人会因为放价的迂腐规矩而争吵,会因为孙家的简慢而吵闹。
孙小姐会因为方鸿渐过分听信好友赵辛楣的话而不断要求与之断交;
方鸿渐会因为孙小姐时常与不喜欢自己的姑姑家来往而吵闹不断。
最后,一切归于讥讽和感伤一切的时间里。
人物
《围城》只是一部虚构的小说,虽然里面的故事和人物显得那么真实。
杨绛先生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中说:
“钟书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
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将书中的人物和情节与钱钟书先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书中人物很多,且个性鲜明,这里主要介绍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方鸿渐
方鸿渐自然是本书的主角,却经常被读者诟病不够正派,三观不正。
方鸿渐留学期间不学无术,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购买假的博士文凭,只为了面子,此后经常被此事牵制。
在事业上没有本事,全靠人帮衬。回国后的工作在原丈人的帮助下在银行得了个小职员工作。三闾大学的教授工作也全是赵辛楣的举荐。赵辛楣离开三闾大学后,方鸿渐被校长找了个理由辞退。回上海后的报社工作也是赵辛楣推荐……
在感情方面更是犹豫不决且毫无主见。受不了鲍小姐的撩拨陷入其中,被抛弃后与苏小姐暧昧不清。爱上唐小姐之后,又迟迟不与苏小姐挑明态度,最终与苏小姐不欢而散又失去了唐小姐。
虽然与孙小姐的这段感情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却时常被牵着走,即被孙小姐“千方百计”设计与之结婚,婚后两人的争吵更是时常不断。
这些皆源于方鸿渐本人的性格弱点,爱撒谎、做事犹豫不决且毫无主见,正如好友赵辛楣对他的评价:
“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
赵辛楣
赵辛楣是本书最讨喜的角色,是个正气凛然、有理想的优秀青年,算得上本书的唯一正派角色。
虽然前期把方鸿渐当做情敌,处处与之作对,比如把不会喝酒的方鸿渐灌醉。
但是后期的赵辛楣却展现出了强大的领导力和高情商。
前往湖南的旅途中,遭遇种种磨难,全是赵辛楣事事做决断,带领一行人顺利抵达学校。
赵辛楣的高情商主要表现在与人交际过程中,总能化解尴尬,给人台阶。
例如与之同行的李先生带了一大箱子的药品,想高价卖给当地的学校医院以此大赚一笔。当其他人发现这些药品的时候,李先生一时间无从解释又不愿意透露想法,赵辛楣给了个台阶下;“想必是校长托李先生带些药品到学校吧。”
孙小姐
用杨绛先生的话说,孙小姐是他们圈子里“最寻常可见的”。
她受过高等教育,没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没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
方鸿渐“兴趣很广,毫无心得”;她是毫无兴趣而很有打算。
她的天地极小,只局限在“围城”内外。
她所享的自由也有限,能从城外挤入城里,又从城里挤出城外。她最大的成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
她和方鸿渐是芸芸知识分子间很典型的夫妇。
语言
《围城》备受欢迎的另一原因,即使钱钟书先生的语言幽默风趣,同时讽刺意味十足。
你都无法想象那些比喻、那些描写是怎样想出来的。阅读的时候,经常会惊讶于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时又会被作者的辛辣讽刺引得开怀大笑。
比如方鸿渐想方设法搞到一张假文凭的时候,作者说:“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比如作者写赵辛楣的鼾声:“假使真灌成片子,那声气哗啦哗啦,又像风涛澎湃,又像狼吞虎咽,中间还夹着一丝又尖又细的声音,忽高忽低,袅袅不绝。有时这一条丝高上去、高上去,细得、细得像放足的风筝线要断了,不知怎么像过一个峰尖,又降落安稳下来。”
比如作者写旅店的桌子上的油渍:“桌面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斤把猪油。”
比如作者讽刺一些领导干部:“一切机关的首长上办公室,本来像隆冬的太阳或者一生里的好运气,来得很迟,去得很早。”
……
书中的每个人物都逃不了要被作者的刀笔划刻的命运,这把刀笔将每个人的丑态凶相以及内心深处的恶都剖开来,让读者看的清清楚楚。
“围城”
作者曾借书中人物之口,直言“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去;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也说“结婚想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诚然,没结婚的人想进入婚姻的殿堂,结了婚的人想逃离婚姻的束缚。
书中方鸿渐的故事亦是如此。
结婚前沉迷爱情,为失恋痛苦不堪。结婚后,以为一切圆满,却又陷入新的痛苦,生活的现实赤裸裸摆在夫妻二人面前。
婚姻如此,生活亦如此。
生活处处是围城,譬如职业工作。
在职业的城外,看城内繁花似锦,一心只想冲进去。进了城,体验到了职业本身的贫乏与无趣,起初的兴致被消耗殆尽,只剩得逃离围城的勇气。
我们已然无法逃离生活的围城,出了一座城,又进了另一座城。
当我们心心念念,历尽千辛万苦得到梦寐以求的东西后,才发现也不过如此。
有些东西远看宏伟,近看琐碎,拥有过也就变得无味,没有想象中那样令人迷醉。
比如婚姻,比如爱情,比如事业,激情只是镜花水月,长久的平淡才是寻常模样。
有人忍不住,进了城还想出城游玩,是七年之痒;有人放浪惯了,突然想想进城安居,是畏惧孤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