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为报仇杀了哪两个人(可惜杀错了两个人)

《水浒传》中最耀眼的一类人莫过于“好汉”,而在所有的好汉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行者”武松了,当然,更多人更熟悉他的另一个名号,即是“打虎英雄”,他在景阳冈上十八碗酒下肚后打死猛虎的操作惊为天人,作者更是花了十回的笔墨来塑造他的猛汉形象,在《水浒传》的群像戏中他得到了“主角”一般的待遇。

武松为报仇杀了哪两个人(可惜杀错了两个人)(1)

(武松剧照)

​武松的一生也的确算是光辉事迹不断,不过武松也曾经杀过两个不该杀的人,如果没有读过《水浒传》原著的话,多数人也许都不知道武松还有这样的经历。

一、无辜的道童

武松是个嫉恶如仇的人?还是一个心怀正义的人?其实都不算是,多数没有读过《水浒传》原著的朋友将武松的形象理想化了,其实作者施耐庵没少在原著中描述武松不光鲜的一面,只不过“打虎英雄”、“为兄杀嫂”、“血溅鸳鸯楼”这些事件让武松过于耀眼,所以会让人自带滤镜去美化武松,至少从原著的描述来看,武松只是一个武艺高强且十分凶悍的狠人罢了,无法单纯的用善或恶来定义他,因为即便他背负好汉之名也的确做过恶事。

当武松到了十字坡的时候遇上了张青与孙二娘夫妇,这两个人是典型的恶人,乱世之中开个黑店宰杀过路客,不知道有多少无辜之人枉死在他们手中,武松差点也着了道,还好他足够机警,反手制服了孙二娘,但在张青的解释下,他居然放过了这两位恶人。

武松为报仇杀了哪两个人(可惜杀错了两个人)(2)

(张青、孙二娘剧照)

如果武松是个纯粹的好人,此时他就该杀了张青夫妇,可他没有,而张青夫妇也送了他一身头陀的装备,其中就包括那对镔铁雪花刀,从恶人手中接过装备的武松就这么黑化了。

武松为报仇杀了哪两个人(可惜杀错了两个人)(3)

(道童剧照)

当他到了蜈蚣岭的时候,他居然以试刀为由杀了一个无辜的道童,原著道:“武行者拿起块石头,便去打门。只见‘呀’地侧首门开,走出一个道童来,喝道:‘你是甚人,如何敢半夜三更,大惊小怪,敲门打户做甚么?’武行者睁圆怪眼,大喝一声:‘先把这鸟童祭刀!’说犹未了,手起处,铮地一声响,道童的头落在一边,倒在地下。只见庵里那个先生大叫道:‘谁敢杀我道童!’托地跳将出来。那先生手抡着两口宝剑,竟奔武行者。武松大笑道:‘我的本事,不要箱儿里去取,正是挠着我的痒处。’便去鞘里,再拔了那口戒刀,抡起双戒刀来,迎那先生。”

根据后来的剧情来看这道童是被“飞天蜈蚣”王道人拐来的无辜的孩子,武松杀了他居然还在笑,就因为那道童怼了他一句而已,这是武松第一个不该杀的人。

二、一位隐藏的皇帝

而武松不该杀的第二个人物则比较特殊,倒不是说这个角色有多么善良被武松错杀,而是因为这个角色有历史原型,而那人的历史原型可不是死在武松手中,施耐庵安排武松杀那人,等于是违背了历史事实,那人就是耶律得重。

耶律得重是辽国大将,同时也是辽国皇帝的兄弟,他与他的几个儿子都给梁山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尤其是他摆下的混天阵让梁山一度陷入苦战,不过他最终还是死在了武松手里。

武松为报仇杀了哪两个人(可惜杀错了两个人)(4)

(辽人剧照)

原著道:“却说鲁智深引着武松等六员头领,众将呐声喊,杀入辽兵太阳阵内。那耶律得重急待要走,被武松一戒刀,掠断马头,倒撞下马来,揪住头发,一刀取了首级,杀散太阳阵势。鲁智深道:俺们再去中军,拿了辽主,便是了事也!”

看似武松只是杀了个无关痛痒的辽国将领,其实不然,了解这人的历史原型就知道这人不该死在武松手里,因为他可是未来的西辽皇帝耶律大石。

历史上的西辽开国皇帝耶律大石字重德,而施耐庵将这个角色命名为耶律得重不过是将他的字给反了过来而已,这本没什么,但改变了他的命运就属实不该,武松杀了他,等于是让西辽退出历史舞台,这就不符合历史事实了,合理的做法应该是让武松击败他即可,书中这种胜而不杀的桥段其实还是不少的。

其实从施耐庵在原著中对于武松的描述来看,他压根就没有想将武松塑造成一个扁平的“英雄”形象,反而武松的形象很立体,他是一个多面性的人物,要真的了解武松的故事,还得去翻一翻《水浒传》原著,而不是人云亦云将其捧上神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