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内心越弱的人越爱面子(人生哲学不要脸)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选择很多时候比机会重要。

怀才不遇的人常常会抱怨自己机遇不好,得不到好的机会,但对于很多厚脸皮的人来说,他们更愿意主动寻找,甚至为自己创造机会。

所以现实生活中,往往那些不要脸的、厚脸皮的人,更容易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其实厚脸皮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代表着一种处世智慧。拥有这类特质的人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努力去争取。

在厚脸皮上最具象征意义的职业就是销售了,销售如果在推销的过程中,忍受不了旁人的冷眼和拒绝,那么他们很难在这个行业长久的生存下去,而优秀的销售明白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别人的冷嘲热讽于他们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自己的东西推销出去。他们会将别人的拒绝视为做成这件事必须要面对的困难,让自己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这件事。

为什么内心越弱的人越爱面子(人生哲学不要脸)(1)

其实很多人尤其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在面对具体的事情时,受挫能力不差,但一挪到人际关系中或者需要争抢的事物中,则会畏手畏脚不敢放胆去做。

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教育理念里强调忍让谦和。

可是时代在变化,如果你不去争取,资源就那么多,哪怕别人的实力没有你强,人家争取到了,那么果实就是人家的,任你空有才华也无可奈何。

所以面对现实生活我们要学会厚脸皮,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厚脸皮一点,那就从下面这几点开始吧。

不要太过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叔本华曾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脸皮薄的人身处人群时,往往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会担心万一表现得不好怎么办。

为什么内心越弱的人越爱面子(人生哲学不要脸)(2)

心理学上将其称为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太过于关注自己,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度。

过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导致他们在表现自己的机会面前畏畏缩缩,最终错失良机。所以如果你对一件事情有看法,不要怕错,要有展示自己的勇气。去关注事情本身,而不是由此产生的情绪。

哪怕你说错了,假如你是不卑不亢的态度,别人兴许面子上不好看,心里也会对你敬畏几分。

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武则天如果没有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可能坐上皇帝的宝座;曹操如果怕别人骂他心狠手辣,也不可能成为一代枭雄。古往今来,但凡有点成就的人,必定都有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为什么内心越弱的人越爱面子(人生哲学不要脸)(3)

这类人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会更加的客观和理性,他们不会轻易将问题归结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是归结于那些他可以控制的因素上。

其实在很多事情上重要的不是不犯错,而是在试错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强大,这才是真正的强者思维。

学会察言观色。

虽然我们讨厌投机取巧,但也不能完全的不懂社会的规则,莽撞行事只会增加我们行走江湖的难度。鬼谷子说:“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

察言观色是厚脸皮的必修课题。放下心中的成见,揣摩现场环境人物性格,当你能够判断人群中其他人的情绪心态时,自然就会明白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表现自己。

为什么内心越弱的人越爱面子(人生哲学不要脸)(4)

很多人会觉得这有些哗众取宠,但要认清一个现实:即便你再优秀,如果别人不知道,也创造不了经济价值。要想获得世俗的成功,就要学会世俗的厚脸皮。

很多人在年纪尚轻的时候,总觉得这也拉不下面子,那也拉不下面子,只有在经历了生活的锤炼后才能逐渐懂得,只要结果足够好,即便努力的过程有些许狼狈也没有关系,毕竟人生中有很多比面子重要的东西,需要我们用力去维护。

格瓦拉说:“当你知道了面子是最不重要的东西时,你便真的长大了。”

一个人只有能够放下自己的面子,学着厚脸皮,他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为什么内心越弱的人越爱面子(人生哲学不要脸)(5)

无论时代怎么变,文明有多进步,社会的本质依旧是强食弱肉。你这也不好意思,那也不好意思,最后可能只能任由别人抢走你的面包,然后对你说:“不好意思了。”

所以一个人的人生能否走向正轨,在于他能否放下虚浮的脸面,去真真正正投入到事情本身当中,能否厚着脸皮去面对众人的嘲讽,坚持自己的道路。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第一心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