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少时间放下了一个人(可曾有哪个瞬间)

你有多少时间放下了一个人(可曾有哪个瞬间)(1)

世间似乎苦乐交织

但任何快乐都潜藏痛苦

想要究竟解脱,唯有舍弃今生

你有多少时间放下了一个人(可曾有哪个瞬间)(2)

人身难得而易失。死亡,几乎是人生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实,无人可以例外。千百年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贤圣名士,乃至历代高僧大德,皆已先后离去,差别只在于辞世方式的不同。百年后,在座的各位也要到不同去处报到。死亡,好比恢恢法网,疏而不漏。

然而死期却是不定的。尤其在当今社会,天灾人祸频繁,我们随时都在面临死亡的威胁。但未死之前,我们总觉得死亡似乎很遥远。特别是年轻健康时,更觉得死亡与己无关。

虽然也知道世上每天都有人离去,但总是心存侥幸,以为属于自己的日子还长得很。惟有亲人离世,才会使我们体味到死亡的阴影。而到自己必须直面死亡的时刻,方有切肤之痛,方才惊慌失措,可往往为时晚矣。

生命极其危弱,一口气不来,转息便是来生。若我们时常观想死亡,便能减少对世间的贪著。因为所有执著都是建立于对“恒常”的向往,可在死亡面前,这一切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呵。曾经拥有的金钱、地位,对于亡者又有什么意义?

念死无常,不仅能使我们以超然的心态生活,更为我们揭示了修行的关键,那便是“舍弃今生”。不论是以什么方式贪著今生,都将成为烦恼栖息的土壤。所以,想要究竟解脱生死,必须以舍弃现前享乐为代价。

在我们的感觉中,世间似乎有苦有乐。尤其是有钱有势者,还感觉挺风光。但任何快乐都潜藏着痛苦,即佛教所说的有漏皆苦。

所谓有漏,就是不完整、有缺陷。无钱时固然痛苦,有钱了还是烦恼;未成家时觉得孤独,成家后才知问题更多;饥饿时面对大餐倍感幸福,食之过量便立即转为痛苦;疲倦时睡上一觉浑身舒畅,但若没完没了地躺下去就让人烦恼了。可见,由欲望满足得来的快乐是多么短暂善变,稍纵即逝。

当我们迫不及待地想离开一个地方时,自然不再有心思贪著什么。反之,若对世间尚有爱执,势必无法与修行相应,因为用心的起点就错了。

摘自:《普贤行愿品》的观修原理

版权所有:济群法师

如需转载,请务必留言

你有多少时间放下了一个人(可曾有哪个瞬间)(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