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发力方式(如何走近青少年)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中华武术作为一项有着千年传统文化的国粹,在很多人眼里充满了神秘色彩然而,近年,我市学习武术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国家有关部门也多次强调要加强武术在中小学的推广这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为何要将武术在青少年中推广?师资组建、教材编写如何进行?学习过程中又会面临哪些问题?武术进校园,我们准备好了吗?,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中华武术发力方式?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华武术发力方式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中华武术作为一项有着千年传统文化的国粹,在很多人眼里充满了神秘色彩。然而,近年,我市学习武术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国家有关部门也多次强调要加强武术在中小学的推广。这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为何要将武术在青少年中推广?师资组建、教材编写如何进行?学习过程中又会面临哪些问题?武术进校园,我们准备好了吗?
孩子街头练武成时尚
9月2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一支排列整齐的队伍在五一路南段的空地上喊出了充满力量的口号:“一二一,一二三四!”在这里,一位武术教练领着他的20多名弟子开始了一天的训练。
这些弟子最大的8岁,最小的只有4岁,都来自附近各个小区。跑步、预热、踢腿、下叉,10分钟过后,一张张稚嫩的脸上布满了汗珠。看到刻苦练习的孩子,一旁等待的家长陈建辉笑着对记者说:“我的孩子是独生子女,身上存在娇气、脆弱等缺点。送他来学习武术,一方面是让孩子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吃点苦、受点罪,让孩子更好成长。”
该练武点的教练介绍,3岁的孩子一般只学一些启蒙动作,比如武术游戏,学扎弓步、马步,抓拳,走交叉步等;到了4岁,就可以学简单的拳法;5岁以后可以学棍法、少林拳以及空翻等;而6岁的孩子就可以学团队配合了。
10多年前,少林功力门拳师崔万春在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下成立了一家武术辅导站,教导孩子练习武术。崔万春在武术教学中坚持从难、从严、从健身攻防的实战需要出发,对学生的武德与技术要求非常严格,自己的示范动作也十分扎实到位,讲解更是有条有理、详略得当,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敬仰。多年来,虽然他的武术辅导站多次搬家,但仍门庭若市。
受功力门宗师的影响,崔万春一直秉承免费教拳的理念。“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教过多少学生,但我从没有收过弟子一分钱。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武术传承的工作。”虽然生活清贫,但崔万春乐在其中,从不言倦。
“像这样的街头练武点,开封市越来越多。”9月3日,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李德祥告诉记者。究其原因,李德祥介绍,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方法,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娇宠也较以往更甚,许多孩子在成长中有着娇气、意志不坚强等缺点。近年,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中华武术,所以街头练武成为一种时尚。
“我常年忙于工作,儿子跟着他母亲和奶奶长大,由于教育存在偏颇,我发现儿子越来越女性化,一点阳刚之气都没有,还经常生病。我一狠心,就把他送去学习武术。”9月3日,在我市东郊一个武术练习点,37岁刘保群和记者交谈的同时,眼睛一直盯着正在认真练武的儿子。
在母亲和奶奶的陪伴下,刘保群的儿子学过琴、练过绘画,但时间久了,刘保群发现,10岁的孩子“娘娘腔”越来越严重,连走路也变得扭扭捏捏的。而这一切是军人出身的刘保群不能接受的。最终,刘保群做通了妻子的思想工作,两人一起把儿子送到了这个武术练习点,开始学习武术。
几个月后,刘保群欣喜地发现,身形瘦弱、害羞内敛的儿子,练起武却有另一番情景:一招一式稳稳当当,拳脚气势有力,打起套路来生龙活虎,俨然一个武术小行家,颇有气势。在刘保群看来,小孩子学武术有不少好处,不仅能锻炼身体,最主要的是能使人更加坚强,也更加有修养,懂得尊重人,学会谦虚。练武很辛苦,刘保群告诉记者,儿子在练武时会有伤痛,特别是在练习套路要膝盖着地时,容易扭伤,造成淤青或擦破皮儿,但是他都能忍住,并坚持练习。
中华武术进校园
“在青少年中弘扬传统武术,仅靠遍布街头的练习点远远不够。”李德祥说,“中小学生是传承武术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阵地,所以必须重视武术在中小学的发展。”
近年,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早在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其中明确规定:“体育课应适量增加武术等内容。” 2010年8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出了《推广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的通知》,提出了“武术进校园”的口号。上述文件和指示,为中小学武术教育找到了破解难题的良方。
9月3日,在李德祥的办公桌上,记者见到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武术工作通知的文件。
该通知指出,各省辖市体育局、教育局,省直管县(市)体育(教体)局要以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中华武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目标,以加强和推广校园武术为主要任务,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武术文化氛围。要充分发挥我省武术大省的优势,利用我省太极拳、少林拳等拳种的丰富资源,做好我省各地传统武术在校园的推广普及工作,努力开创校园武术工作新局面。把校园武术推广工作纳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格局中,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武术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武术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
“该通知为青少年武术在校园的推广打上了一剂‘强心针’。”李德祥说,根据该通知的要求,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要在校园中大力宣传中华武术文化精神和武术强身健体的作用,挖掘武术在学校素质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展以武术为主题的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大力推广普及我省各地传统武术拳种和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让武术成为学校德育、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武术文化,努力培养道德品质优、文化素质好、运动水平高的青少年武术后备人才。
在许多武术界人士看来,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发文、我省高度重视,将武术运动作为重点项目在中小学校园推广,并制定了武术进校园的具体细则,规范武术教学,推广武术段位制,加强武术教练员的培训,这些举措,能够使中华传统武术得到很好传承和发扬。
“中华瑰宝”在汴梁大地传承发扬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开封武林更是群英荟萃、门派众多、历史悠久,最早且最具影响的“武术事件”当属北宋时期宋太祖创编的“宋太祖三十二式长拳”和在军队中进行武艺传习的“教头”职业。
金元时期,开封少数民族盛行习武之风,尤其是回族,世代传习。明末清初,开封民间传统武术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现在开封流传的15个拳种流派,大都是在那个时代出现和定型的。清末民初,开封市民间传统武术社团组织开始陆续出现,如少林功力武术社、北大寺武术社、太极拳社、中州武术社、培英武术国技研究社等武术团体,这些团体对开封武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6年,代表中国参加柏林奥运会的中国武术代表团中,张文广、刘玉华等武术泰斗都是开封人。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封武术运动继继向前发展,充当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增进人民身心健康的角色。
为了弘扬传统武术,让这一“中华瑰宝”在汴梁大地传承发扬。近年,我市从武术弘扬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高度着手,在政策上进行引导,重视青少年武术教学,结合武术段位制内容,大力推广青少年武术运动。
2013年11月12日下午,在开封市二十七中新校区的操场上,学生整齐列队。带队老师一声令下,这些中学生开始了武术练习。抱拳礼、起势、侧展、马步冲拳……学生一招一式练得有模有样,招招有力,虎虎生风,既有传统武术的动感,又有韵律操的美感。操场上不时响起学生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嘿哈”声。
今年4月28日,夏理逊小学的操场上热闹非凡,该校千余名师生在操场上一起练起了武术。尽管头顶骄阳,每个学生都大汗淋淋,但是他们的一招一式都打得非常认真。该校校长李东表示,中华武术进校园活动主要是在不影响学校教学进度的同时,利用学生的体育课和课余时间,给学生上武术课,主要有武术操、拳术、刀术、太极拳和防身术等项目。目前,此项活动已经在该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开展了一个学期,接下来会推广到全校各个年级。
早在2010年10月和12月,河南大学分别举办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骨干教师培训班,我市解放路小学、大厅门小学、南神岗小学、八中以及金明中学的教师参加了培训。这两期培训班的目的在于教授武术健身操,让这些经过培训的教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后,举办二级、三级、四级培训班。
虽然河南大学附属小学、理事厅街小学和一师附小没有参加培训,但是他们邀请了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的学生为孩子们教授武术健身操,使得武术健身操顺利进入这三所小学。而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试点学校的河南大学附属中学,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武术健身操开展良好,并受到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的充分肯定。
在教学内容方面,河南大学附属小学的新生入校后学习了全国中小学生武术健身操《旭日东升》和《雏鹰展翅》,而理事厅街小学和一师附小将《旭日东升》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采用镜面示范与正面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慢速完整示范法,边示范边讲解。
“武术健身操动作舒展大方、运动幅度大,具有趣味性和攻防含义,使得课间操更加多元化,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体操,让学生在健身操中感受武术的魅力,深受学生的喜爱。”9月4日,在解放路小学,教师李艳红告诉记者。
一个月前,李艳红刚刚从周口学成归来。在那里,省体育局和省教育厅联合举办了河南省第一期校园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骨干教师培训班。这次培训,我市派出17所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师和市武协的工作人员参加。在为期一周的培训中,他们学习了武术段位制教程教学法理论及趣味武术(1~3级)、长拳(1~3段)技理系列。虽然培训时正值盛夏,但是我市参加培训班的教师不畏酷暑,勤学苦练,全部通过1~3段的单练和对练考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在李艳红看来,在青少年中推广武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在青少年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青少年热爱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切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扭转我国学生体质逐年下滑的现状。
此外,为了开展武术进校园活动,培英武术国技研究社还聘请专业武术老师组成武术团队,免费为开封市各个中小学校授课,以达到让中小学生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也让博大精深的武术在开封得以传承。
弘扬中华武术路途漫漫
尽管在青少年中推广中华武术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中华武术的弘扬之路仍然崎岖而漫长。
李德祥介绍,我国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缺口在20万以上,武术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这是由于在传统体育师资培养中没有将武术内容作为必备内容,所以很多体育老师自己并不掌握武术,更是无从开展武术教学。
“对现有的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不足以承担武术进校园的重任,借助社会力量是解决武术师资力量不足的一种方法。但现实是拥有教练资格证的退役运动员没有教师资格证,所以他们很难进入学校的教学体系,只能外聘武术队教练。如果以后能够在体育教师准入资格认证方面有所创新,那么大批退役运动员的职业选择会更加明确,不再造成人才浪费,并且让广大青少年从中受益。”李德祥说。
此外,部分在校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个性越来越强,如果再让他们会点武术,恐怕更难管,会成为班级里的“麻烦制造者”。
在李德祥看来,在分数决定优劣的应试教育大背景下,武术进校园的路程注定漫长。近年,无论在国家还是地方,无论从官方还是民间,体育项目进校园的各种尝试始终没有停止,无论是在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还是推广中小学校园集体舞,都难逃“无疾而终”的结果。即便有些项目还在运作,也大都从普及性活动变为精英化活动。
“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作用下,我国中小学生陷入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尴尬境地,体质严重下降,综合素质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而体育、艺术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种课程有的被弱化,有的甚至早就远离校园。在一切围绕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很多学校里甚至连正常的体育课程都受到影响,乃至完全停止。而理由只有一条,考试才是学生一切活动的首选。”李德祥担忧地表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上级主管部门要制定长期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对开展较好的学校,及时给予肯定且相互观摩学习、共同提高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教学方法,应从武术的概念、感受方面,给学生以足够的吸引力,动作要力求正确、规范,教学中多强化武术动作的鲜明特点。此外,教师在教学中需从理论方面进行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熏陶和传承,一定要加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更需强化武术教学活动中的安全意识。”
“总之,中华传统武术作为民族瑰宝,推广和传承的意义重大。武术在中小学的推广应该形成‘政府主导、教育支持、全社会传承’的格局,只有这样,才能让武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国家新的形势下更好传承和发展。”李德祥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