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守住自己的人格(了解自己的人格)

如何守住自己的人格(了解自己的人格)(1)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然而,纵观历史,除了性格,人的成就更取决于对自己的认知,对自己有多了解。很多时候,我们抱怨自己的生活太憋屈、自己的人生一点也不快乐,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不够。

·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被生活推着走;

·因为不知道自己内在的行为模式,于是总是重复的愤怒、埋怨;

·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性格特点,于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死磕,最终越来越固执己见.。那些总是换工作,最后还是一成不变的人;那些总是经历短暂恋爱便分手的人;那些辛辛苦苦生活,被生活折磨得面目全非的人——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困在了一个名叫人格的牢狱里,拼命的想要走出去,却因为种种原因,只能在原地踏步,无法超脱。

人格,到底是什么?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心理学家克莱因认为,一个人的核心人格,早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做一个情景体验。

现在,请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婴儿,安静的睡在摇篮里。突然一阵雷声把你惊醒,你感到很害怕,开始大声的哭泣,希望母亲能快点过来抱一抱自己。恰好,你的母亲正在忙碌其他的事情,听到你的哭声,非常生气的过来训斥:刚睡着,怎么又开始哭了?还让不让我做别的事了?真烦人。此刻,你感觉到,自己是不可爱的,不被母亲喜欢的,自己让妈妈生气了,都是自己的错。同时,你觉得,可能下次你感到恐惧的时候,母亲也会因为愤怒而不抱你了。由此,你的人格开始初步形成:对承诺和依赖有着强烈的渴望,需要在关系中反复确认对方是否爱自己,害怕被抛弃、害怕不被爱。这样的人格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时时刻刻都控制着你,甚至在你恋爱的时候,都会反复去考验对方是否爱你。

如何才能走出人格的牢笼呢?

首先,必须知道,想要改变一个人的人格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将童年的感受与当下的处境剥离开,分清楚什么是以前的事,什么是现在的事。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当下发生的事情和幼年时的体验混合起来。比如:小时候,父亲经常揍自己,现在看到父亲心里也会有些害怕。这种害怕,其实也包含了童年时候对父亲的畏惧、对权威的恐惧。但当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并将它和现在的情景分开,害怕与恐惧也会减轻很多。

其次,当我们情绪来了,要学会和自己对话,问一问自己:我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导致这种情绪的东西,是现在存在的,还是从很久以前就有了?如果是童年造成的,我现在可以怎么处理童年创伤?学会与自我对话,实际上就已经开始尝试和童年进行分离。当我们能够一直在情绪与认知上分清童年和当下,并去疗愈童年的创伤,直面当下而不逃避。那么,便已经打破了人格的墙壁,也许,人格再也无法把你困在方寸之间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