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乐坛倒退还是进步(在音乐综艺上讨论华语乐坛没有意义)

前几天,信(苏见信)在音乐综艺上的发言,引发了广泛讨论,核心内容是:所有电视台都在做翻唱的歌,唯一会进步的就是编曲,那我们的原创音乐在哪里?

华语乐坛倒退还是进步(在音乐综艺上讨论华语乐坛没有意义)(1)

这段讨论是有意义的吗?

也许吧。但在论证“有没有意义”之前,能被音乐综艺剪辑出来,首先只能说明——这段讨论是可以带来流量的

看到节目名《天赐的声音》,马上想起了这档节目在上一季的一系列热搜,可谓是把作为“乐评人”的丁太升消费到了极致,千刀万剐,天天挂在热搜上骂。一档音乐综艺,天天靠引战创造流量。

华语乐坛倒退还是进步(在音乐综艺上讨论华语乐坛没有意义)(2)

现在骂“乐评人”不好使了,要骂直接骂华语乐坛。骂“华语乐坛完了”,最好使。

一遍又一遍的无聊热搜制造了大量垃圾信息,但身处垃圾场,我们至少应该悟到一个道理:综艺,是剪辑出来的。剪辑出来的观点,不一定代表当事人原本的观点和立场,但绝对代表节目组的利益诉求。

不过,相对于之前围绕“舌战丁太升”的热搜,信提出的这条讨论算有内容可言,大家也愿意为之讨论。但对于并非热爱音乐,只是那音乐当个消遣的人来说,还是会重复一个简单粗暴的论调:翻唱,还不是因为华语乐坛没有好的原创,华语乐坛完了!

而对于热爱音乐,或者音乐行业从业者来说,能给出更多的分析。一个其实很容易想明白的问题是——这毕竟是音乐综艺,在华语音乐市场和受众对“原创”并没有足够高的重视程度时,对综艺而言,当然是翻唱已经被市场和受众认证过的歌,更能保证收视率。

在音乐综艺上讨论华语乐坛没有意义。音乐综艺,首先是,综艺,收视率是主要矛盾。有尊重音乐的优秀综艺,也有纯粹消遣音乐的普通综艺。叫好的音乐综艺有过《中国好歌曲》《乐队的夏天》,是真正聚焦原创音乐或者音乐文化的。但叫座的综艺,在现阶段,始终是《中国好声音》《歌手》这一类以“唱功”为主的综艺,或者说,以“翻唱”为主。

《天赐的声音》至少在名字上是诚实的,标明了“声音”。而之前刚结束的那档《闪光的乐队》,则是根本和“乐队”毫无关系,还是借这两个字的热度攒局,最后仍然是以唱为主——以翻唱为主。

这两个节目刚好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有信。

是的,信是《闪光的乐队》常驻嘉宾,他为“乐队”这两个字站台很合适,毕竟他最广大众熟悉的身份,是信乐团的前主唱。近些年在《歌手》等综艺上的表现也为他挣得了不少路人缘。但也可能进一步加深了信身上的标签——他是歌手,唱过很多歌——翻唱过很多歌。

而属于他的知名作品,还是停留在信乐团时期。但另一个事实是,那几首大热的歌,其实都是翻唱,很多翻唱自韩语乐坛——《死了都要爱》翻唱朴完奎的《千年之爱》、《离歌》翻唱金建模的《恋歌》,《海阔天空》(信乐团的)翻唱WAX的《离开我的理由》……

这些背景让信关于“所有电视台都在做翻唱的歌,我们的原创音乐在哪里”的提问,变得有点站不住脚。问题是个好问题,提问人有点难以自证清白——他毕竟是深度参与“电视台翻唱”的当事人。

所以这是身处其中所以得出的悔悟吗?我的不负责任的猜想倾向于,这更是不得已身处其中,同时自己虽然单飞后做了大量原创,但依然无法超越信乐团时期的翻唱,徘徊已久的悲凉感。——信单飞后的个人专辑,已经发到第九张了,并且长期坚持大篇幅的自己创作词曲,但并实现过真正的突破。还有一点放现在说有点尴尬,最近的那张专辑,2019年的《炼金术》,并非个人原创。

列举这些不是为了论证信的“尴尬”,是想反过来说明一下——他不是“所有电视台都在做翻唱的歌,我们的原创音乐在哪里”这个话题的“完美受害人”,但他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污点证人”——关于音乐人为什么要选择“翻唱”,为什么要选择“电视台”,挣扎其中,他应该很清楚。

或者说,其实那段话,首先戳中的可能是信自己的痛处

这也不影响《死了都要爱》依然是他撕不掉、超越不了的标签——你要说这是华语乐坛止步不前的证据之一,那也行,因为,拿KTV热歌做论据,跟拿音乐综艺做论据一样,反映的并不是华语乐坛,只是,音乐娱乐消费领域的一些现象。

还是想强调,在音乐综艺上讨论华语乐坛没有意义。音乐的未来不在综艺里,综艺也不是坐而论道的地方。关心原创音乐就去听歌,就去看演出。

我看过信的演出。

2010年的“怒放摇滚英雄演唱会”,阵容如下——崔健、唐朝、黑豹、汪峰、朴树、郑钧、张楚、何勇、许巍、齐秦、信、黄家强和爽子。

华语乐坛倒退还是进步(在音乐综艺上讨论华语乐坛没有意义)(3)

这个名单,今后都不可能再凑齐了,中国摇滚最经典、最中坚的力量都在其中。不过,也有异议,有人认为朴树是民谣,有人认为齐秦是流行,有人认为黄家强代表不了Beyond……

但音乐是靠现场说话的,到了现场,齐秦和虹乐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朴树、黄家强以及暖场的爽子,也都用自己的音乐和乐队证明了自己。

这个时候,一个人上场,没有乐队,只有伴奏带的信,格外显眼。之所以强调乐队和伴奏带的区别,是因为,这是现场摇滚演出,大家都是在带乐队的伙伴们,一起现场演绎自己的原创作品。

更显眼的是,他化了一身哥特装,以此表达“摇滚”。

华语乐坛倒退还是进步(在音乐综艺上讨论华语乐坛没有意义)(4)

唱了《死了都要爱》之后,信有一段发言:

其实我还蛮讨厌唱这首歌的,但是这首歌让大家认识了我。希望我在未来的路途上,能够不再唱这样的芭拉歌,唱更有摇滚精神的歌。

因为这段话,我后来也一直有关注信。那场演唱会之后的一年,他出了《黎明之前》这张单飞之后的首张专辑。又过了几年,无意间在小城看到他在为地产商走穴。再后来,他上了《我是歌手》,在那个适合他的舞台,意外地没走下去,但未来,还有更多综艺在等待,直到现在。

愿意相信每一个人的摇滚梦想、音乐梦想。但是,生活,毕竟是生活。

综艺,也仅仅是综艺。

【2021.03.27| No.3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