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主要内容(巧读长句子探寻汉文化)

一、童谣导入,说“已知”

1. 师生板书“节”字。复习已学过的三首传统节日童谣:《春节童谣》《元宵童谣》《清明童谣》。

2. 学习“端午”。

清明之后的传统节日便是“端午”(教师板书)了。你能给“端”字组词吗?教师相机引导:“端正、端坐”表示“身正,不歪”;“端碗、端茶”表示“用手很平正地拿着”;引申义“笔端、开端”,指“东西的一头”。而“端午”是指整个大热天的开端。

【设计理念:本环节利用扩词法识“端”字。利用扩词法学习汉字,积累一些常用词语,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同时,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归类梳理“端”的字义,理解新偏旁“立字旁”的形旁意义,多方位地了解“端”的含义,使汉字的学习不浮于表层,这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得。】

3. 对于“端午节”,你知道(板贴: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

【设计理念:“知”是本课生字,“知道”是本课出现的新词。本环节利用“知道”一词统领整篇课文的教学,以三问“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读了课文,你 又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来搭建本课的教学框架。这样的设计,既复现了生字“知”,也让教师更准确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原点、兴趣点、障碍 点,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更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语文实践活动。】

【设计理念:写字就是画一幅漂亮的画!这样,将枯燥的写字指导转化为学生喜欢的写字练习,使练习变得好玩起来,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效率。同时,像这样用溯源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呈现这些汉字产生、演变的大体历程,满足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奇天性,引起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并在书写过程中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培养汉字文化意识。】

(三)三读课文,梳理脉络

连起来读读整篇课文,说说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了什么收获?相机梳理板书。

端午粽教学主要内容(巧读长句子探寻汉文化)(1)

三、诵读童谣,说“欲知”

1. 其实,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有很多习俗呢!读《同步阅读》中的《端午童谣》。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2. 学生说“欲知”:读了童谣,你想了解什么?

3. 课外延学:根据这些疑问,请到课外去找找相关故事,下节课,我们将进行“话端午”活动。

【设计理念:在阅读中实现统整的教学。认知统整,了解除端午粽之外更多的民风民俗;诵读统整,结合《端午童谣》习得文本之外的童谣、儿歌;课外活动统整,结合学生的生活来学习语文、实践语文,实现课堂教学指向生活、指向生命的“大语文”格局。】

点评

理念:教学设计之“魂”

语文教育的核心环节是课堂,课堂教学的实施关键在设计。而课堂教学设计的着力点又应当在哪里?是教学过程的编排吗?不是的,应当是设计的理念。也就是说,不只是“怎样设计”,而更为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虽然一个好的设计为一些教师现成搬用,现在还不是个别现象,但对于更多教师来说,他们希望能够借鉴思索的并不是“设计”本体,而是这样设计背后的教学理念。如果设计本身只是“术”,那么设计背后的教学理念才是“道”。有了“术”,不等于得了“道”,只有得了“道”,才能灵动而有创意地去驾驭“术”。

品评本案的一个亮点,就在于它不只是展现设计的方案,而更在于传达这样设计的理念是什么。为了强调,设计理念的部分一律加上标题“设计理念”加以强调,并用不同字体以示醒目,还用括号标注,这是对“设计”不可缺失的理解。综观它的设计理念要点:一是节气教学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二是识字与阅读理解的一体化推进;三是在重点、难点处(长句子)精准发力,使阅读教学从面面俱到的传统弊端中走出来,实行“精准滴灌”;四是对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发挥统编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五是实现阅读教学在“统整”中“跨越”的教学思想,开阔学生视野,激发生活情趣,实现从“小课堂”到“大语文”,见“真能量”。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运用知识、凝聚智慧、纵横信息、大开脑洞的创造性活动。真正要让教学设计成为育人之本,成为教师优课创作的“母体”,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设计”本身,而是为什么要作这样设计的背后的思想。

理念才是教学设计之魂,魂兮归来!

(浙江省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