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绘画形式(视觉与听觉间的灵犀之通)
《蛙声十里出山泉》可以视为白石老人与文学家老舍合作的佳作。时年91岁(1951年)的白石老人应老舍之邀进行创作。老舍在给出题目后特意写信给他,提出作品的艺匠营构,认为画面应该有“蝌蚪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的形象。与文学家心有灵犀的白石老人着重在“出山泉”三个字上下功夫,以焦墨和重墨画高山山涧,山泉水则以淡墨水波纹画出,既表现泉水的清澈又成为蝌蚪的背景,以重墨画五六个摆动尾巴的蝌蚪,表现蝌蚪顺流而下的状态。画面上没有画一只青蛙,如何表达“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意境呢?这也是此画耐人寻味之处,生活中看到了影子,人们自然能感受到投射影子的形象。蝌蚪是青蛙的幼体,只出现在青蛙交配季节,成年青蛙彼此通过不停鸣叫“谈情说爱”,而蝌蚪正是它们爱情的结晶,在这温暖的交配季节,使人隐约感受到山涧草丛中此起彼伏的蛙声,伴随着奔腾的河水在大自然中回荡,成为一曲爱的圆舞曲。
传统绘画一般采用通感的手法表现看不见的形象,如描绘倾斜的柱子来表现风、雨等可感而不可见的形象。白石老人通过大块留白表现天和水,与墨色描绘的山涧产生虚实相生的效果,通过蝌蚪的游动的视觉形象来表现不可见的听觉形象,从而产生美妙的意境,更显传统艺术的魅力。
李振个人简历
李振,美术学博士,副教授。研究中国美术史论,在博士论文基础上出版专著《晚明美术思潮》,2016年完成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报告《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并出版《晚明艺术品市场研究》专著。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史》和《美术鉴赏》教材两部。天津“十二五”重点项目《天津社科志》编委,编写美学部分。研究重点方向还包括天津近现代美术教育,主编完成《萧朗谈艺录》一书。另外,发表论文20多篇。
文字丨李振渡船
图片丨源自网络
文字版权归李振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