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如何培养孩子兴趣(儿童心理学专家)
学生学得好不好、老师教得好不好的关键,是看“能否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对孩子学习的最高评价标准,要求我们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解决问题是思维的最高要求,二者相互促进。
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思维培养,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心理学专家张梅玲老师为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本文共3482字,仔细阅读需9分钟
问题的解决需要思维的发展人的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只有20秒左右的时间,而长时记忆可以被当做一辈子的“仓库”。解决问题时,我们的生理机制需要从长时记忆里提取必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转化为短时记忆,做出对问题的反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我们做好知识的储备,增加长时记忆的质量和容量。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总结出评判“良好仓库”的三个条件:可利用度大,巩固度好,区分度好。其中,可利用度大是评判“良好仓库”最重要的标准。知识越抽象,可利用度越大,比如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正是因为它们的高度概括性,才使它们具备了广泛适用性。所以,抽象知识的储备在解决问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接受抽象化的知识。孩子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刚出生时,以动作思维为主导,他们主要靠尝、摸等身体的感觉认识事物;四五岁之后,以形象思维为主导,这一阶段的孩子尤其爱看绘本和动画片;十六岁之后,他们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又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形式逻辑抽象,一个是辩证逻辑抽象,二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人类思维的主体部分——逻辑思维。
不同阶段的孩子对抽象知识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我们教材中的相关概念、定义、问题等却多为抽象概念,这对于非抽象思维阶段的孩子来说较难理解。这样的不平衡就产生了对老师的需求,老师要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把静态的问题动态化,把问题转化成日常生活情景,帮助孩子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而这一能力的养成需要思维的发展。落到实践层面,要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中的问题,既需要从脑科学的视角厘清影响思维发展的核心要素,又需要让孩子能够“在思考中思考”。
思维发展的核心是神经元的发展
从大脑的机制来讲,学习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思维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促进神经元的发展。
那么,是不是我们让孩子读很多书、写很多字,就能够帮助他们发展呢?很多爸爸妈妈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强迫孩子把玩耍的时间用来学习,这样反而容易揠苗助长。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对父母提出了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如何科学有效地从神经元的角度发展智能,还需要通过实验来说明。
加州大学的学者分别以活动空间大小、玩具、玩伴为控制变量,将小白鼠分为五组,结果发现活动空间最大、刺激最多、玩伴最多的一组大脑神经元发展最快,活动空间较小、刺激较少、玩伴最多的一组次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大脑中神经元发展的第一因素为是否与小伙伴玩耍,第二因素是有没有刺激。
所以,我们在六岁前要让孩子放开玩,既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又能帮助孩子神经元发展。并且,要针对孩子各阶段的能力发展,有的放矢地进行相应刺激,比如在三四岁,孩子处于语言发展阶段时,要多和孩子对话、为孩子讲故事、鼓励孩子讲话,加强语言方面的刺激。
除此之外,加利福尼亚的解剖学家还发现,在品种、环境、食物等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打扫笼子时被轻柔对待的小白鼠,比被暴力驱逐、引起应激反应的小白鼠寿命更长、神经元发展更快,这说明孩子健康成长和思维的良性发展少不了“爱”。如果孩子能感受到稳定而持续的安全、爱与舒适,他们的大脑就能得到优良的发育。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使他们能感到安全和关爱的环境。其次,每天都要向孩子表达几次你对他的爱与关心。在积极、温暖和安全的家庭及学校环境中,居于常态和主导地位的是正面情绪和爱,不仅有助于孩子积极性格的养成,更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在思考中学会思考
除了从神经元的角度促进思维发展,“学会思考”也是培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
早在1997年,第十一届国际天才儿童大会的主题报告“我们这一代人给下一代留什么?”中就提出,我们要教会孩子们“学会思考”。我们不能在机械的记忆中、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而应该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学会思考的关键,就是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在合理设问中培养思维
思维是感觉、直觉、记忆的高级过程,而高级的过程离不开低级的基础。所以,想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首先可以通过合理提问,激疑激思,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比方说,我们让孩子找出相似图片的不同点时,提问方式最好由“找出这两幅图片的不同点”,变为“找出这两幅图片的五个共同点”。前几个较为明显的不同容易找到,孩子在寻找细微差别时就会遇到挑战。此时,老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通过横向、纵向对比等方法寻找答案,让他们在过程中体会到观察要有序,更有利于观察能力的培养。
此外,父母可以进行开放式提问,问题的答案由一种变为多种,能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渗透多元思维。
例如,让孩子计算十以内的加减法,提问方式最好由“3 4=?”变为“? ?=7”。在这个过程中,将答案从0到7按顺序排列,引导孩子有规律地说出答案,能培养孩子的有序思维;问问孩子“为什么1比2小,但是1 6等于7,2 5也等于7?”,比较答案之间的异同,分析答案间的关系和演变过程,有助于孩子互补性思维的锻炼;将1和6、2和5等具体数字,提炼成一句话,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答案,能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这样一来,我们解决的不仅是数学问题,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培养。
提问对于孩子思维的发展来说不可或缺,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应重视提问方式,在问题中不仅要锻炼孩子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基本思想方法、基本活动体验,将思维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
2.在主动提问中学会思考
问题不能仅由父母提出,孩子的主动提问同样能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
想要教会孩子提出问题,家长及老师要先学会提问。比如,在亲子阅读中,最好让孩子参与进去,可以问问孩子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喜欢这个小动物,并和孩子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引导孩子模仿自己提出问题。
培养孩子的思考与提问能力,还需重视以下三个技能的训练。
首先,老师、家长要会“听”,深入思考与孩子谈话的内容,反思性地倾听,从孩子的话中挖掘出隐藏含义。比如,青春期的女孩子告诉妈妈想去男孩家里写作业,并且不断地夸奖男孩的优秀,聪明的妈妈就听出了女儿恋爱心理的萌发。此时,不宜盲目拒绝,应该给孩子自由,但要求带上几个好朋友,避免单独接触,留下男孩家的手机和电话,并规定回家时间,巧妙地解决问题。
其次,“说”是交流的基础,我们应培养孩子敢说、爱说、会说的技能“三部曲”。演员杨坤就因儿子过于内向、不爱与他人交流,而辞职在家陪伴儿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善于表达自己。在训练孩子的表达时,应力求语言简练,提问一针见血。
最后,要让孩子“学会交流”。相互交流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合作交流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不一样,无论对错,都有值得借鉴的一部分,我们要让孩子在交流过程中获得更多智慧。
如今,面对智能社会,我们应更加重视培养孩子的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而这些思维都与提问和质疑能力密不可分。任何发明创造都是在对前人的否定中发展的,我们不能盲目地用“听话”来评判孩子,应正面看待孩子对权威的挑战,帮助他们在主动提问中学会思考。
思考能力的提升是培养思维的关键,而思维的培养是问题解决的核心。我们只有通过思考、培养思维,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够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在实际生活中有效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