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拐点(餐饮行业的博弈)

很多人,特别是自己有着稳定工作和收入的人,都曾幻想过开一家奶茶店作为投资,做着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搭建了一个财富管道,在额外能够有一份收入源源不断进来,别提多美好了。

但美好的事情往往只存在想象中,现实中追求美好的人往往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餐饮行业拐点(餐饮行业的博弈)(1)

一、

最近这几年,餐饮市场似乎变得比较火热,好像这行的钱很容易赚,去某个饭店吃饭,看见人家座无虚席,就开始算计着人家每天有多少流水,一个月有多少利润,点一道菜都忍不住去分析这道菜的成本多少,毛利多少,好像自己去开一家这样的店,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了,作为曾经的亲历者和现在的观察者,可以告诉你,这真是最大的幻觉。

餐饮行业内有一个词,叫“勤行”,意思是餐饮行业是一个要很勤快的行业,餐饮行业赚的钱是“勤钱”,必须要十分勤快,在这个行业才可能挣到钱。但是现在时代变了,勤快是必须的,但光有勤快还远远不够。

很多人正是思维方式还没有改变,好像餐饮人人都可以做,平时在外面吃饭喝奶茶看见人家的店里无非就那么点事情,每天就那么一点流程,感觉自己都会,就算不会,学学也就会了,以为自己也可以干好一家店,其实这就是人性,看见人家挣钱了,就觉得人家做的事自己也会做,自己也应该要能挣这些钱才对。

但其实人家背后到底有没有挣钱,压根没有深入分析过。

如果一个行业真的那么容易就能进去自己当老板,那真的太低估这个行业的门槛了,也太瞧不起创业这两个字了。

餐饮行业拐点(餐饮行业的博弈)(2)

二、

这几年餐饮行业内确实有过几个小热点,分别在火锅,茶饮,外卖等这几个领域内。但是伴随着热点同时出现的,当然还是骗子。

有热点,意味着有一个赚钱的机会出现,而总有人借着可以让你快速挣钱的名义,到处割韭菜。

这就是快招公司,快招公司主要分布在茶饮和外卖领域。

快招公司作为餐饮行业的毒瘤,一直都存在着,只不过这几年不断被媒体们拉出来批斗,渐渐有所隐藏,不再那么招摇。

餐饮行业有一个互相鄙视的情况,正正经经做品牌的瞧不起做快招的,而做快招的也瞧不上老老实实做产品的。正经做品牌的公司老老实实做产品,服务好消费者,一年可能才开两三家直营店,而快招公司,玩得好的一年能开几百家店,早就把品牌全国扩张了。

那么快招公司是怎么做的呢,他们一般会随便起个牌子,让生意看起来很好,于是一些小白一看这生意这么好,想着那我也去开一家,于是就成了被割的韭菜。怎么让生意看起来很好呢,当然是刷单,雇人排队。宝妈群,学生群,兼职群经常都能看到这些信息。甚至有专门的中介可以对接操作,想要多少营业额都能给你刷上去。快招公司一开始几乎是不计成本的投入,如果一个牌子没有用钱砸起来,那就再做一个,直到有一个牌子在市场上打开知名度为止,因为和后面骗取的加盟费比起来,这些投入简直不值得一提。

当然这其中受害的不止那些小白,还有知名的餐饮品牌。

最典型的是鹿角巷,鹿角巷是受害极深的一个品牌,可以说鹿角巷这个品牌几乎就给这些山寨的快招公司毁了。来自台湾的鹿角巷因为在大陆没有注册商标,但是这个品牌在大陆又很火,于是很多人便打着鹿角巷的名义开始招商加盟, 而又有很多小白们连最基本的搜索能力都没有,就被骗着开了这么一家假的鹿角巷,然后等到倒闭才知道鹿角巷根本就没放开加盟,而这些假店因为质量参差不齐,产品时好时坏,让真鹿角巷的口碑一落到底底,根本无力回天。现在大陆真的鹿角巷奶茶也总共没几家。

还有coco和一点点也一样不缺少模仿者,你去百度搜一点点,出来的几乎全是仿的网站,什么快乐一点点,开心一点点,一点点前面两个字芝麻大小。你如果通过百度搜一点点能够进到正确的一点点网站算我输。

很多带着这种别人行我也行,或者挣钱很容易的心态来开店的人,往往钱都打了水漂,最终养活的是快招公司,装修公司,还有房东。

餐饮行业拐点(餐饮行业的博弈)(3)

三、

当然,茶饮是快招公司的首选阵地,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外卖。

外卖是随着外卖平台而火的,当初互联网巨头大战,烧钱培育出了巨大的外卖市场,但同时,也给行业留下了巨大的顽疾,那就是给很多人留下了这样一个观念:点外卖比出去吃便宜。

外卖有市场,那自然就有人专门开外卖店。

外卖相比堂食而言,投入小很多,外卖行业关于选址有一句话叫一流商圈,三流位置。意思是不像堂食店一样得选沿街或大商场,所以在场地上的支出外卖店就可以省下很多。但外卖店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厨房的场地而已。

对快招公司来说,外卖行业的牌子就好打造多了,因为投入成本低,最大的成本反而是刷单的成本。

曾经接触过一家做骨头饭的店,和蓝平台签了独家,一开始的销量真的惊人,开业第三天就爆单,中午甚至不得不强行关闭平台,因为单子实在太多,出不了餐,顾客们打电话不停催。

但是这些都是虚假的表象,实际上它的营业额却很低,除去各种营销活动和平台支出,客单价低到了十块钱出头,这家店的餐品里面有两大块肉骨头,还有一大盒米饭,还有配菜,以土豆和青菜为主。我毛估估这些成本就已经超过了它的客单价。

那他赚什么钱呢,当然是亏本把单量冲起来以后骗取的加盟费。

外卖的业态本质上就决定了它很难成为一个店的主要盈利方式,因为最终核算下来,其实无非就是低了一个场地成本而已,而且现在两大平台垄断之后,对于小商家来说,营销成本不断增加,加上平台抽成,如果你的客单价只有十几块钱,基本上是卖一单亏一单。

业内典型的是粥铺,很多粥铺的月销单量都是上万单,但这些同样是虚假的表象,也都是加盟公司玩的把戏而已。好几个知名品牌都一样,这里就不点名了。加盟商加盟之后发现每天忙死累活起早贪黑,看似生意火爆,但是折算下来纯利低的超出想象,各项成本开支巨大,很多甚至亏本。

想要解决上面这个死循环也只有一个方法,做高客单价的产品,诸如一些小龙虾馆,只做一个夏天,客单人均上百,这样既不需要超高的销量,还有足够大的利润空间。

当然如果你是外卖行业的小白,想割你一刀的还不止快招加盟公司,还有共享厨房。

共享厨房也是最近几年新出的一个概念,业内比较知名的有熊猫星厨,杭州比较知名的是闪电厨房,真正做过外卖行业,开过外卖店的人其实会知道,这些共享厨房说白了其实就是二房东,租个场地,改造成若干个后厨隔间,然后出租给商户,很多甚至只有一本大证,一本证给所有商家共同使用。

餐饮行业拐点(餐饮行业的博弈)(4)

很多外卖小白一开始看见这种场地觉得还挺正规,既不要自己办证,装修又不需要太多投入,有些甚至还告诉你他们能够帮你运营外卖平台什么的,小白一看全一条龙服务了,简单省事,于是就入场了,很多堂食的场地会收一笔入场费,可是这种外卖后厨也照收不误,一般来说一万到两万左右,有的甚至更高,另外还有押金和物业费,至于租金,有的甚至不比堂食场地便宜。

这种场地确实给一些纯做外卖平台的商家省了不少事,但是只有真正做进去才知道,这种场地的关店率奇高。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做麻辣烫的商家,夫妻两人一起,他们和我说在那个共享厨房做了一年,最后算下来,一年到头挣了两万块钱,但是他已经是最幸运的了,同一个厨房里的其他店,有做水果盒的亏了三十万,有做焖肉饭的一个月亏了十多万,有做麻辣香锅的一整年都在保本经营,因为不舍得投入的押金和租金打水漂,一直硬撑着,意味着一年白干。

因为关店率很高,而如果没到合同期限就关店,收取的押金和入场费都是不退的,所以共享厨房可以不断地有一茬又一茬的韭菜送上门来割。当然,受益的也有,那就是前文提到的准备骗加盟费的快招公司就很喜欢入驻这种场地,而且共享厨房还喜欢利用这些快招公司的名气给自己打广告,告诉小白们这些品牌都在自己的场地上开店,销量超高,你还不快来。

躲过了快招公司,躲过了共享厨房,那还有代运营准备来割你一刀。

外卖代运营其实这个东西比较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因为要说一点用都没有,那也不是,毕竟如果没有点运营思维,确实开不好一家店,但是如果自己不愿意钻研,直接找别人来给你代运营,那又是基本上把钱打水漂。

有一个做炒菜的老板曾经和我说,他刚开店的时候请过代运营,但好气又好笑的是,叫他们上架一个鱼,结果照片里的鱼和实际出餐的鱼完全不一样,因为照片里的鱼太好看了,反而最终导致了很多差评,顾客们都说看了图片那么诱人才点的,结果你来这么一条小鲫鱼。拜托,人均十几二十的小炒店,哪里能给你做出来五星米其林酒店的大龙趸啊。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过分的地方,毕竟外卖平台图片是挺重要的。但是其实很多外卖代运营并没有比商家懂得更多,甚至有些代运营公司里的运营专员都是刚大学毕业的实习生,运用的手段无非就是不停砸钱买竞价推广,或者不计成本的上营销活动,只为了好看的单量,完全不管最终有没有挣到钱。

我经常会接到很多电销电话,问我是否需要代运营,结果一看来电都是外地的。其实这是很奇葩的,运营专员都没有来过这个城市,就告诉我能帮我分析我所在的商圈属性,消费者群体喜好,客单价什么的,他们几乎所有的数据来源都是把两个外卖平台定位到本地,然后收集商家信息统计出来的,但其实这样的数据太偏颇了,平台上的数据水分太多太杂。

餐饮行业拐点(餐饮行业的博弈)(5)

做餐饮运营,只想着在办公室里敲敲键盘点点鼠标,不愿意亲自到外面流点汗水,是很难做出真实有效的结果分析的。

况且外卖运营很少能够有保证你按效果收费的,有些敢和你承诺单量,或者承诺客单价,但就是不敢承诺按利润提升点来收费。所以,这种略带点运气的代运营,还是不要接触为好。

四、

最后一个来讲讲餐饮公司和加盟商之间的博弈,主要在供应链的选择上。

餐饮行业赚的钱不只有“勤钱”这一个名称,还有一个名称叫“细钱”,意思是挣的钱都是精打细算省下的钱。餐饮行业和一些传统行业相比,毛利其实并不低,关键原因其实就在于精打细算。

精打细算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餐品损耗的控制,二是供应链的选择把控。

很多大型的店,主厨几乎决定了餐厅的生死,因为主厨不但要负责餐品口味,还要负责品控和餐损,以及利润的计算。餐厅的损耗是很关键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大型餐饮企业,用的食材都是高端食材,如果不能控制好损耗,那长期积累下来,损失巨大。

今天这里主要讲一些加盟商开的店的食材供应情况。因为选择加盟的老板,其实很多都是小白,从来没有开过餐饮店。决定餐厅能否经营成功很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成本的控制。而成本里房租和人工都是固定可控的,唯独食材供应成本最难以测算。

餐饮行业拐点(餐饮行业的博弈)(6)

选择加盟的店,一般首次拿货都是公司拿的,因为这也是公司盈利的手段之一,不但赚加盟的钱,还得赚供应链的钱。但是拿完货经营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和公司一开始承诺的毛利有些差距,发现原来居然是食材的成本偏高了。于是想方设法的想要逃离公司的监视和管理,从外面去拿货,因为公司供应的货实在是太贵了,但是公司肯定不愿意啊,你用了我的品牌,学了我的技术,食材当然得从我这里拿了。这就是加盟商和公司之间的博弈。

很多放开加盟的公司里面会有这么一个岗位叫做督导,常年在外面巡店,在指导门店运营的同时,其实更多的是起到监督门店防止私自拿货以及销售的作用。甚至有些公司会鼓励督导对门店进行惩罚,如果督导们抓到门店有私自拿货的情况,有权利进行罚款,如果惩罚成功,会有相应的提成给到督导本人,或者督导也可以和门店协商多拿货作为补偿。

但是问题就出现了,很多公司的运营能力并不能支撑加盟门店有更高的销售额,特别是督导的专业能力不强的情况下,主要还是靠着加盟商自己摸索,但是公司又拼命逼着加盟门店拿货。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门店很有可能不堪重负被拖垮。甚至像前文提到的一些外卖店,公司如果负责运营的,就会不停上营销活动,不计成本的推广,东西是卖出去了,加盟商也拿货了,公司也赚钱了,但是唯独加盟商亏了。

一个门店的拿货成本如果不能拿到最低,利润率就会被大大降低,而加盟的小老板们既想要低成本拿货,又被公司掣肘着,不敢私自拿货,而公司作为品牌方,既想门店能够长久挣钱活下去,又想高价卖给他们货,所以寻找这其中的平衡点,是这一模式能否长久的核心关键点。

其实业内已经有不少公司走通,诸如奶茶行业的古茗奶茶, 他们的加盟商都是要面试的,而且可能面试一次还不一定通过。他们的门店存活率高达90%以上,这一数据远超同行业其他品牌。其中有一些事情别的品牌就没有做到,诸如他们会建自己的仓储体系,只有在原材料能配送得到的地方才会放开加盟,这样一来以最低的价格把货给到加盟商,帮助他们降低成本,二来把核心的质量稳住,省的加盟商自己私自拿货把奶茶的质量做坏了,最终伤害品牌。

餐饮行业拐点(餐饮行业的博弈)(7)

五、

本文所讲到的都是一些低成本投入的小餐饮模式,不像一些大型品牌或传统餐企的套路。像陶陶居或海底捞之类的,还有一些极高客单价的餐厅,月营业额能达到上百万,这些餐厅的供应链和运营都要复杂很多很多。

餐饮行业内有一批人,被称为餐厅“终结者”,专门在餐厅倒闭时上门回收二手设备,不管买来多少钱的设备,在他们手里只有一折或二折价格回收。

这些人见证了无数餐厅从开业到倒闭的过程,兴衰荣辱在他们眼里都只是行业的理性,这是一个行业给不尊重它的人的教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