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丛书(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追踪②)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一门学科。《江苏文库·史料编》全面调查、系统整理江苏曾经的历史书写,以更好地继承江苏文化遗产,传承江苏文脉精神。近日,记者采访《史料编》主编及编纂团队,了解《史料编》的进程、目标及编纂背后的故事。

江苏文脉丛书(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追踪②)(1)

进程:影印出版221册收录文献1061种

《江苏文库·史料编》的主编为知名历史学家、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茅家琦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江庆柏。

据江庆柏介绍,按照规划,《江苏文库·史料编》计划影印出版500册,收录古籍文献2700余种,是从已经掌握的6000余种江苏地方文献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内容涵盖历史、地理、政治、社会、家族、经济、教育、科举、人物、语言、艺术、宗教、藏书等各方面。截止到目前,《江苏文库·史料编》已影印出版221册,收录文献1061种。历史类和地理类已完成出版计划,其他门类正在紧锣密鼓有序推进。明年,《史料编》计划出版社会类(2022年未出版完成部分)、家族类、经济类。

虽然《史料编》的目录已基本确定,但江庆柏表示,团队还会继续搜集珍稀文献,比如今年在徐州市东方文献收藏研究中心寻访到了10余种珍贵的徐州地区史料文献,拟收入《史料编》,以弥补徐州因战争水患而文献留存较少的遗憾。

《史料编》的收录原则是什么呢?

据江庆柏介绍,主要收录独立成册的图书,酌收少量与江苏地情有重要关系,或有一定代表性的未成书册页或析出文献(从著作或公开发表的书籍文章中分析出来所获得的文献资料)。家谱、期刊、舆图、拓片、档册、政府公报等类型的文献中少量与江苏地情有重要关系,或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献,酌予收取。

从时间来看,主要收录清宣统三年(1911年,含)之前出版、或形成的文献,1912年—1949年9月30日期间出版或形成的文献,择取重要的收录。

从地域来看,尽量注意全省范围内的平衡。同类文献,在不影响内容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文献存量较少地区的文献。

凡是收录的图书,每种都撰写一篇七八百字简明扼要的提要,由书名项、作者小传、著作介绍三部分构成,提要特别注意突出该书的地域性特点。

江苏文脉丛书(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追踪②)(2)

团队:组织20多名专家的编写组

编纂《江苏文库》需要有怎样的“前期准备”呢?《史料编》副主编之一、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薛以伟教授告诉记者:“有两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预先完成。一个是编纂《江苏艺文志》,摸清楚历代江苏人写了哪些书;另一个是编纂《江苏地方文献书目》,搞清楚有哪些写江苏的书。省内外一批地方文史研究学者,经过十多年的努力,2013年出版了《江苏地方文献书目》(2021年改书名为《江苏地方文献志》,收入《江苏文库·书目编》),著录专门记述江苏的书6000余种;2019年出版了《江苏艺文志》(增订本),共著录江苏籍作家29617人,著作85309种。这两部书目基本摸清了江苏文献史料的‘家底’,为编纂出版《江苏文库》打下了坚实的线索基础。”作为一个文史研究学者,薛以伟担任了《江苏地方文献书目》副主编,也承担了《江苏艺文志·徐州卷》增订撰写任务。

江苏文脉丛书(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追踪②)(3)

参与《史料编》编纂的团队成员有哪些呢?《江苏文库·史料编》副主编之一、常熟理工学院曹培根教授告诉记者,课题组以省内地方高校、地方公共图书馆为基础,组织了20余位专家的编写组。“编写组成员来自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等省内地方高校,以及国家、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等地图书馆,包括地方志办公室、科院所、出版社等文化单位。”曹培根说。

对于一些特殊的文献,课题组还聘请相关专家撰写提要,如聘请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南昌大学人文学院、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淮安区图书馆等单位的研究学者为特约撰稿人。

江苏文脉丛书(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追踪②)(4)

特点:史料丰富、地域性强,发现不少珍稀文献

《史料编》有哪些特点?薛以伟告诉记者,首先是史料汇辑的丰富性。

《史料编》主要展现江苏大地从古代到近代重要的历史,如汉赵晔撰《吴越春秋》,是一部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宋龙衮撰《江南野史》,为记录南唐至宋初江南史事的纪传体史书;上海共和书局编辑《江浙大战记》,记录近代史的江浙之间的战争;还有专门反映明清易代的史料,如清顾苓撰《金陵野钞》、清季承禹撰《乙酉纪事》、清王秀楚记《扬州十日记》;记载太平天国战争的史料,如清樗园退叟撰《两江纪略》、佚名辑《江宁破城记》、清解涟撰《遭乱纪略》。

其次是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史料编》特别关注江苏人的乡土记忆,收录了大量展示江苏各地风景名胜、风土人情和生活图景的图书文献,以了解江苏的地域文化,讲好江苏故事,传承江苏文脉。如“地理类”中的方志、乡镇坊巷、山水名胜古迹、园林楼阁、祠庙寺观、游览指南、掌故杂记等;“社会类”中的社会生活、社会组织、会馆、同乡会、复社、南社、社会救济与慈善事业、民风民俗等,这些都“最江苏”的文化记忆。

三是古籍文献的珍稀性。《史料编》收录了大量稿本、抄本、孤本,都是反映江苏历史文化的珍贵稀有的古籍文献,有很多是不见于馆藏书目的,而对研究江苏地方文化却有很高价值。如苏州图书馆藏清徐立方撰《雪烦山房日记》(稿本)、淮安市淮安区图书馆藏段朝端著《楚台见闻录》(抄本)。

江苏文脉丛书(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追踪②)(5)

据曹培根介绍,许多入选史料都是团队成员在不断寻访过程中新发现的文献,也有不少是地方文史研究专家提供给我们的。比如在常州图书馆古籍部所见《毗陵二十四孝图说》《保婴保节局收支清册》《武进荫沙义渡总局征信录》,在扬州图书馆所见清王豫纂《瓜洲志稿》、清谈怡曾撰《扬州咏古五排诗钞》、清施际云辑汪鋆绘图《扬州城东八景图及图说》《扬州百咏拟望江南》等都是十分罕见的地方文献。又比如镇江市图书馆给我们课题组提供了孤本《续顺江洲志草稿》;东台市党史办(方志办)给我们提供了稀见东台地方文献二十余种,其中有不少稿抄本,属于孤本。再比如上海私人收藏家给我们提供了抄本《南溪草堂诗略》;无锡文史研究专家钱江先生给我们提供了《滨湖民国民间笔据汇存》,全部是当年立下的字据原件。

“不少是从来没有刊刻出版的稿抄本,保留着文献产生时的原始状态,更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曹培根说。例如,上海图书馆藏清顺治六年(1649)常熟薛维岩(号隐盦)稿本《启祯两朝常熟实录补编》一卷2册,卷端书名下注“天启四年起,至崇祯十七年”,其中,记崇祯十七年三月事道:“三月十九日,流贼李自成陷都城,帝崩。五月二十二日,报闻到县,地方文武官员、军民耆老人等,哭临如礼。呜呼!帝之功德于是讫矣。编年纪事亦于是讫矣。甲申以后之事,阙而不书,遵功令也。”这是当时真实语境下的实录。

薛以伟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王宣瑞先生是徐州市东方文献收藏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只要有徐州古籍文献方面的信息,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我。《胡打算》讲述一个农村妇女胡氏做梦发财的故事,是民间艺人说唱的脚本,融入了苏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胡打算》的抄本和油印本有10多个版本,我们想找一个较早的刻本。当我把这个愿望告诉王先生,他找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了一个清刻本,这是目前所知最早、最好的版本。”他们还一起开车去过安徽宿州寻访到了《考字奇本十三韵》(《徐州十三韵》),也被收入《史料编》。

“《史料编》团队努力把江苏文脉史料展示出来,传承下去,把江苏史料中蕴含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服务当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曹培根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