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稳经济措施(周评)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管窥中国经济政策调整及各行各业增长及改革轻重缓急的窗口。
3月5日,备受关注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公之于众,跟保险相关的内容,一共提及了7次,分别是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加快推进工伤和失业保险省级统筹;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和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确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返还比例、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
基本上,这7次表述,大部分保险是作为配角出现,是稳就业一揽子配套政策的其中一环。作为主角出现的,一是“两大统筹”,偏更纯粹的宏观政策方面;一是“第三支柱”,则更市场化一些,并且是当下养老保险的破冰方向。
2022年,保险就这么干了!
稳定就业
保险姓保,不是泛泛而说的。
保险是非常复杂的金融产品,绝非围绕收益率做简单波动的理财产品,其功能是为人的生老病死提供风险保障,为工农业生产和跨国贸易保驾护航。风险保障不仅仅是出险后的经济赔偿,更重要的是协助降低风险的预期和影响。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需要保险发挥作用。特别是用好出口信用保险这个工具,对中小微企业意义重大。
疫情反复,地缘动荡,出口面临更大困难。已经咬牙苦撑两年的外贸企业必须要及时分散风险,否则举步维艰。此次国家要求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覆盖面,就是要为实体经济、对外贸易和中小微企业提供实质性帮助。
就在一周多之前,商务部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工作通知》,明确降低投保成本、提升理赔服务、加大产业链承保规模以及加大短期险保单融资力度。在稳外贸方面,保险冲在了前线。
构成中国经济毛细血管的中小微企业,一方面是活力和韧性的来源,一方面也是容纳就业的蓄水池。稳定就业,就必须稳定中小微企业,从银行让利,到保险出力,都是同一个逻辑。
养老保险
年复一年,第三支柱的热度不断攀升。
简单说,构成我们未来养老的应该有三笔钱:政府主导的社保基金,也就说我们耳熟能详的养老金,即第一支柱;企业雇主发起的年金制度,即第二支柱;个人自愿参加的养老储蓄计划,即第三支柱。
上述所说的“全国统筹”,指的就是第一支柱,而养老的商业保险,就是第三支柱。市场化和商业性,是第三支柱的鲜明特征。
如何发力第三支柱?银行、保险和基金都在竞速和试错。养老理财和养老基金在收益率上占优,但商业养老保险在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个人年金保险、专属养老保险等领域能够拓展更大市场。
事实上,监管一直鼓励保险公司积极提供健康与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服务团队的建设,发挥保险公司在医疗、养老行业资金优势、产业协同优势和客户优势,打造“保险 医养”的产业链。
在3月2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指出,第三支柱发展最滞后,迫切需要加快速度。“去年以来,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正在积极稳步推进,但是也不能太着急,因为我们同时还要防范风险。”
第三支柱养老组合拳正在施展中,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扩大到“十地十机构”,养老储蓄试点即将启动,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商业养老金业务也正在抓紧筹备。
第三支柱是广阔市场,也是保险大有可为的天地。养老商业保险的长期保障性,是它区别于其他金融产品的比较优势,也是“保险姓保”的安身立命所在。
防范风险
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一直是这些年金融工作的主旋律,此次提出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则是新鲜事物,意味着政府对风险的警惕性提高,需要更进一步的未雨绸缪。
最大的变数来自外部环境,黑天鹅和灰犀牛结伴而来,不确定性大幅提高。首当其冲的是俄乌局势,这场足以改变二战后欧洲秩序的战争,对全球资本市场、大宗市场、能源市场的影响,是剧烈和深远的。其次,美联储缩表,美元加息通道打开,也毫无意外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持续调整,对新兴市场尤甚。
另一方面,内部环境也在承受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的GDP增速目标定为5.5%,虽然横向比较仍然强劲,但相比疫情之前有所回落。不言而喻,当增长放缓,各种矛盾便会凸显出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已经实施了存款保险制度,同时也在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等建立了保障基金,构筑起风险的防火墙和防护网。但既然还要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说明决策层意识到分业保障的局限性,各顾各的,一旦面临跨领域的金融风险,难免力有不逮。而从字面意思理解,覆盖面更广的“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将提升系统防范风险的能力。
保险居于全国一盘棋之中,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全部工作的底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