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评价自己(孔子经常骂的宰我)

孔子评价自己(孔子经常骂的宰我)(1)

01

在孔子众多的学生中,宰我(宰予,字子我)是个特别的角色。他不同于颜回的好学、乖巧、不追求名利,也不同于曾参的少年老成。那么,他是个什么样的学生呢?宰我在《论语》中只出现过几回。

关于他的形象,我们最熟悉的一点,一定是他在白天睡觉这件事。

《论语·公冶长第五》有一节: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翻译一下就是: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诛”不是杀,而是责备的意思。

白天睡觉这件事,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也许是件小事,但是古人给宰我在白天睡觉的定位是:不懂得珍惜时间,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没志气。后世严守儒家正统行为规则的人,也是拒绝白天睡觉的,比如在某些家训中就有这一条“勿昼寝”。

孔子骂了宰我,就跟一个生气的父亲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我以后怎么指望你呢,我拿你没办法了”差不多。

从这条可以看出,宰我是一个不守规矩的学生。

孔子评价自己(孔子经常骂的宰我)(2)

宰我的画像

孔子在后面一节说的话也很重;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过去别人说什么,我就信他们能做到,以后我就不信了,我要“听其言而观其行”,看他们的表现。是宰我让我改掉这一点的。

02

宰我还爱向老师提问题、和老师辩论,甚至抬杠。

《雍也第六》有一节: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孔子提倡仁的学说,可以说“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仁人的重要品质就是博施广济、救助他人。而救助仁人就更加必要。

宰我在这里假设了一个场景,井里掉进去一个仁人,那么一个仁者该不该跳下去救人呢?孔子则不支持贸然行动,“暴虎冯(píng)河,死而无悔者”,是孔子“不与(yù ,赞许)”的。他的回答比较务实:何必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在小事情上被欺骗,在大事情上则绝对不可以被愚弄。这是因为君子有大智慧。孔子说过:“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把“勇”换成“智”也一样。仁者也必有智,否则就很难成为名副其实的仁者。

孔子费了好大力气,来解答宰我的难题。宰我真有点“杠精”。这样的学生,一般来说,老师是不喜欢的。

03

后面还有更严重的。

《阳货第十七》有一节说: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孝是儒家礼仪的基础或重要维度。在儒家看来,父母在世时,子女要孝敬父母;在父母去世后,儿子要守三年之丧。(关于这一点,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在这三年里,他要表现得很哀伤,不能饮酒、食肉,不能和妻子同房,以此作为对父母的报偿。

孔子评价自己(孔子经常骂的宰我)(3)

《周礼》书影

宰我很大胆,竟然敢质疑这一点。他说,三年的时间太长了吧。君子(也就是地位高的人)三年不做事(为礼、为乐),礼乐的基础就坏了,天下就运行不下去了。守丧守一年也就差多了吧。

孝的原因,在孔子看来是父母对子女的养育,即“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所以女要孝敬父母、要守三年之丧。在讲了这番道理后,孔子对宰我的批评带有了辩论中的“针对个人”(即人身攻击)谬误。“敢情你父母没好好养你三年吗?你和父母之间连这份敢情也没有吗?”只是我不知道,孔子对于那些对不养育子女的父母,会让他们的子女对他们采取什么态度呢?

04

宰我的言论最猛的是这一条。

有《八佾第三》有一节: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一生高度评价周代、服膺周礼,“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把周公当成自己理想中的人物,“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评价自己(孔子经常骂的宰我)(4)

周公画像

鲁哀公问宰我关于“社”的问题。社,就是土地神。古时候重视祭祀,人们要选择合适的树木,给神灵立一个木头的牌位,叫作社木,作为神灵的凭依。

宰我回答道:“夏代用松树,殷人用柏树,周人用栗树。”宰我还解释了周人用栗树的原因,就是使人民战栗、恐惧。中国古人和现代人都爱用谐音字来解释许多现象,不管是真有道理,还是附会。

也有人说,周人用栗树,只是因为周人居住的地方栗树多,并没有“使民战栗”的意思。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也无可奈何,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也没办法解说、挽回得,也就不责备了。

05

也有人往深里挖,说,鲁国国君的权势已经被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夺去,宰我是在劝鲁哀公树立自己的威信,以此为基点夺回政权。其实,鲁国的政权已经被三家夺去很久了,国君就是想恢复,即使碰上精明强干的国君,也未必能成功。孔子说这几句话,是对宰我不当言行的无可奈何。这话未必对。孔子肯定认为,鲁国合法权力应该由国君掌握。

如果我们从上古时代的宗教信仰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宰我说的“使民战栗”可能符合周人信仰的历史事实。上古时代的神灵,都带着初民自己的残酷、狭隘,没有后世才出现的仁义精神、普世情怀。周人也一样。宰我可能在有意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真相。

06

这就是宰我,一个不那么守规矩、爱提问题、爱辩论的学生。孔子虽然是大贤,也不怎么喜欢宰我这样的人。

虽然在《论语》中,宰我和老师孔子的几次交流都不怎么合老师的意,《论语·先进篇》还是把宰我列到“言语”一科:“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把他和子贡并列,《论语》的编纂者算是承认了宰我的论辩才华。《史记》给宰我的定位也是:利口辩辞。

07

除了《论语》之外,《孔子家语·五帝德》还记载了宰我问孔子上古帝王黄帝、尧、舜、禹的事迹。

他问孔子:“黄帝是人吗?为什么能活到三百岁?”

他还问了尧舜禹,孔子一一解答。而宰予在最后说:“予也不足以戒敬承矣。”他还不太信服孔子的教导。

孔子评价自己(孔子经常骂的宰我)(5)

《孔子家语》书影

根据顾颉刚先生提出的“历史累进”学说,中国上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所谓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是一层一层堆积起来的。孔子时代还没有“三皇”和“五帝”的说法。《孔子家语》这本书也不是十分可靠。所以,这条宰我问五帝之德的内容,应该是根据后出的书籍增加到宰我和孔子身上的。

08

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还记载了宰我的一条信息:“宰我为临菑(zī)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

不知道这条资料的来源是什么。其中的田常就是田恒(因避汉文帝刘恒名讳而被改),也叫陈恒、田成子。田氏从齐桓公时代(公元前672年)从陈国来到齐国,经过近二百年的经营,前481年,田恒发动政变,杀死了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是为齐平公。之后,田恒独揽齐国大权,杀掉鲍、晏诸大族。田成子的封邑,大过了齐平公直辖的区域。到了公元前386年,田和彻底取代吕氏的齐国,列为诸侯。

根据这则材料:宰我追随田恒,在齐国作乱,整个家族被杀掉,孔子以他为耻辱。但是,历史上的田恒发动政变成功了,田氏对齐国的掌控越来越强,齐君也没有了反攻的能力,不知道宰我——这个田恒的追随者——是怎么被杀掉的,也许是在战斗中?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