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吃了有什么营养(贝壳要怎么吃贝壳)
百足虫没有一百条腿,千足虫也没有一千条腿,玫瑰千手螺有几只手呢?它连一只手都没有!
根据资料记载,玫瑰千手螺(Chicoreus palmarosae)的分布极其广泛,西起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马尔代夫群岛、莫桑比克、斯里兰卡,到西太平洋的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菲律宾、日本及我国台湾和南海(西沙)等海域。可是当我翻开厚厚的《中国海洋生物名录》时,却根本找不到玫瑰千手螺这个名字,这是为什么呢?
玫瑰千手螺的分布范围。图片:aquamaps
其实,玫瑰千手螺这个名字是我国台湾地区的叫法,《中国海洋生物名录》中对Chicoreus属的中文名称为棘螺属,即玫瑰棘螺。
来自千手的保护玫瑰千手螺浅棕褐色的壳体呈纺锤形,非常坚硬,壳体表面的缝合线深,螺塔高。有黑褐色细螺肋及三条纵胀肋,纵胀肋上长满粉红色的短棘,棘末端像鹿角般分叉似一双双小手,由此得名千手螺,虽然很容易和“千手观音”联系到一起,但其实两者并无关系。
看起来“软软糯糯”的小手们。图片:Bricktop / Wikipedia
不同地区产的玫瑰千手螺外表有着显著差异。如菲律宾产的玫瑰千手螺壳体上的棘短小,分叉的程度低,壳表有明显的深褐色条纹,靠近壳顶的胚壳呈浅红色。
棘小纹深的菲律宾产玫瑰千手螺。图片:dpom / iNaturalist
而斯里兰卡产的颜色普遍比菲律宾的浅,棘颜色也有明显差异,相对于壳体的比例来说棘刺很长且分叉明显。而南非部分产地的玫瑰千手螺的棘刺更长,壳体颜色非常淡,通常为浅粉色,条纹细而浅。
浅粉色的南非产玫瑰千手螺。图片:seastung / iNaturalist
玫瑰千手螺身上华丽的棘刺并不是单纯拿来秀的,毕竟,它并不是靠颜值吃饭。玫瑰千手螺这满身似“千手”般的棘刺只是为了为难捕食者:没有谁会想把这满身带棘的硬壳一口吞下,看起来口感就不咋地。
这也是玫瑰千手螺所在的骨螺科许多成员的防身常用小技巧。骨螺科的代表有贝类收藏爱好者所熟知的女巫骨螺(Murex troscheli)和维纳斯骨螺(Murex pecten),螺体上有如鱼骨般修长的突起,这也是将它们称之为骨螺的原因。
女巫骨螺(左)与维纳斯骨螺(右)。图片:左:MerlinCharon / Wikipedia;右:Didier Descouens / Wikipedia
当然,骨螺科成员也并非全都这样易于识别,主要特征还是外壳不规则,有棱角并带有各种凸起,网红大海螺之一的脉红螺(Rapana venosa)便是骨螺科成员。
据说堪比鲍鱼的脉红螺。图片:George Chernilevsky / Wikipedia
跟我们抢食的贝壳作为肉食性腹足类的代表之一,除少部分种类以腐食外,骨螺科大多数成员是不折不扣的贝壳杀手,靠捕食其它贝壳为食。牡蛎、贻贝等喜欢附着在岩礁上的双壳类是骨螺手到擒来的美食。它们会用自己嘴巴紧紧贴住贝类的外壳,然后依靠分泌出的酸性物质将坚硬的外壳腐蚀。
光靠这还不够。“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看似只有软软一团的玫瑰千手螺的齿舌囊中长满了软体动物相当重要的摄食结构——齿舌。包括玫瑰千手螺在内的许多肉食性贝类的齿舌为标准的尖舌型,主要由中间齿及侧齿组成,缺少边缘齿,毕竟不需要再依靠刮食藻类为生了。
使用齿舌摄食的过程示意图。图片:Debivort / Wikipedia
一般来说,生活在泥沙中的双壳贝类更容易被同样喜欢生活在泥沙环境中的玉螺攻击。而骨螺科成员大多数喜欢生活在岩礁环境,所以那些营固着生活的双壳贝类才是骨螺科成员主要的食物来源。
营固着生活的贝类是骨螺的主要食物来源。图片:Mark A. Wilson / Wikipedia
这些看似行动缓慢人畜无害的捕食性螺类数量大爆发时,亦可能对生态环境或经济生产造成影响。根据文献记载,1956年7月在广东沿海主要捕食牡蛎的蛎敌荔枝螺(Indothais gradata)爆发,造成当年投下的蛎苗全部损失。而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海及东海南部的玫瑰千手螺亦可捕食生活在珊瑚礁的砗磲等大型双壳类。
小贝壳也有大智慧虽然目前并没有针对玫瑰千手螺捕食行为的研究,但我们仍能通过对其它骨螺捕食行为的研究,来想象一下这些无肉不欢的海底杀手究竟是如何对那些无还手之力的双壳类伺机下手的。
我们知道,同一块贝壳有薄也有厚,骨螺们为了节约时间也会倾向于在贝壳最脆弱的地方打孔或打磨。
被环带骨螺打磨过边缘的紫贻贝。图片:Brian Morton,et al. / Journal of the Marine Biological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2007)
一项针对环带骨螺(Hexaplex trunculus)捕食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的研究结果显示,小个体的环带骨螺(壳高40mm)倾向于在紫贻贝的壳边缘位置打孔,中个体环带骨螺(壳高55mm)的打孔和打磨行为差不多各占一半,但都是在壳边缘位置,只有大个体环带骨螺(壳高70mm)会在壳体长度35mm和最大的65mm的紫贻贝壳体侧面直接打孔取食。
不同壳高的环带骨螺对不同大小的紫贻贝的取食方法不同。插图:C:打磨;D钻孔。图片:Brian Morton,et al. / Journal of the Marine Biological Association of the United Kingdom(2007)
不知道你的脑海中有没有想象出玫瑰千手螺捕食的画面,但我们至少不用担心玫瑰千手螺会和我们抢生蚝抢贻贝吃,毕竟它们的种群密度还远没有可以危害到贝类养殖。
虽然玫瑰千手螺并没有一千只手,它也和“千手观音”没什么关系。但2020年对全世界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如果千手螺真的能化作“千手观音”的真身,在即将告别2020年的最后一天里,祈祷玫瑰千手螺能保佑大家2021年身体健康,幸福平安!
希望大家2021年身体健康,幸福平安!图片:物种日历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