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雨关于校园欺凌的电影(周冬雨少年的你)
警察:你为什么这么做,你不是说跟她不熟吗?
陈念:胡小蝶,应该不想让大家看到,她最后的样子是那样的。
这是电影《少年的你》中周冬雨饰演的女主角陈念,与前来调查胡小蝶跳楼事件的警察的一段对话。
《少年的你》陈念
《少年的你》是以校园欺凌为主线的现实主义电影,上映后豆瓣评分8.3,创下了中国内地票房15.58亿,获得第3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等8项奖项,并入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
讲述的是即将高考的高三学生陈念(周冬雨饰),为了保护跳楼自杀的同学胡小蝶最后的尊严,她成为了下一个被欺凌的目标。
一心想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的陈念
无奈的陈念寻求小混混小北(易烊千玺饰)的保护, 通过相处,两人心心相惜,守护彼此成为想成为的大人,然而一场意外改写了两个年轻人命运的故事。
本文将避开男女感情线,重点从校园欺凌、原生家庭、反欺凌计划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发现欺凌端倪,找出背后的原因,建立反欺凌计划,更好的保护孩子们。
豆瓣评分
一、《少年的你》中身陷欺凌的“你”豆瓣有句高赞的短评:“经历过校园霸凌的人很难走出来,但可以在电影里好好哭一场”。
短短的一句话,深刻地表达出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影响如此深远。
1、饱受欺凌的“你”
胡小蝶因为不堪忍受以魏莱为首的三人组的欺凌,留下“他们一直在欺负我,你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的无奈选择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
面对胡小蝶面目不堪的冰冷躯体时,陈念忍住恐惧,怀着忐忑的心情,迈着艰难的步伐,拿起自己的校服外套盖在了她身上,透着一股想为同学保留最后一丝尊严的倔强。
为同学保留最后尊严的陈念
然而此举给陈念招来了祸端,被警察叫到校长办公室询问后,她毫无悬念地成为了下个被欺凌的目标,一场关于她的恶梦悄然拉开了序幕......
1)当她回到教室,她座位的椅子上被倒了一摊红墨水,她一屁股坐了下去,染湿了她的裤子,也染湿了她的心。
2)在学校食堂,被刻意请求辅导作业,遭遇讽刺及拍照。
3)放学路上,被一脚踢倒在地,围堵住并勒住她脖子逼问那天跟警察聊了些什么;
4)打球时,被故意用球砸中头部,脚部;
陈念妈妈
5)下学校楼梯时,被故意使绊摔倒;
6)教室里,咒骂陈念妈妈周蕾的黑白画报被发到群中,在同学间互相传阅。
要躲进垃圾桶的陈念
7)放学回到家门口,迎接她的是以魏莱为首的施暴3人组拿着一笼白老鼠,准备好的小刀片,让躲无可躲的她吓得藏进了垃圾桶。
8)小北被请去警局调查,失去保护的陈念在放学路上,被魏莱等人贬低评论其相貌、殴打,剪头发,撕毁书本,撕掉衣服拍视频。
施暴者魏莱等人
这些行为会带来怎样的伤害,恐怕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吧。
然而电影早已谢幕,现实中的欺凌却从未停止。
5月28日,云南禄丰警方通报“网传女生被男生殴打的视频”属实。
视频中,一个瘦弱的女孩,被四个高大的男孩群殴,他们不顾女孩的反抗,连番用脚踹头部和胸部,狂扇女孩巴掌。
男生飞踹毫无反击之力的女生
事后,公安机关已将涉事男生传唤至派出所调查:原来这4个十四五岁的男孩,仅仅因为与12岁的女孩发生口角争执,便于下午放学后将女孩叫到校外新广场进行殴打。
经检查,女孩多处软组织挫伤。
绿衣男生脚踢女生头
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作为家长,无一例外地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被欺凌者的恐惧与无奈,让人愤怒,心酸不己。
中国人民大学一份调查数据显示:
近一半(49.6%)的初中生遭受过言语形式的校园暴力,37.7%的初中生遭遇过关系欺凌,19.1%的初中生在校园里遭受过身体上的暴力伤害,网络欺凌的发生率也达到了14.5%。
除了以上的欺凌行为外,还存在着起侮辱性绰号、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恐吓和威迫做不想做的事情、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犯下错误招致处分、拉帮结派孤立他人、敲诈勒索金钱或物品、在网络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分的言论等欺凌行为。
2、被欺凌者画像:
“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
这句电影中的台词作为陈念的真实写照,是再恰当不过的。
被迫剪短发的陈念
无论多苦多难,陈念依旧不忘初心,从未动摇过通过认真读书,考上理想大学去到北京改变命运的决心。
妈妈为了躲债逃到外地,陈念独自面对上门追债人,她只能一个人关掉灯,蜷缩在家里小角落里;
性格内向,外表柔弱,优等生陈念面对警察的询问,发出了“在这里不需要朋友”的言论......
我们从陈念身上,描绘出了受欺凌者的画像:学习优秀、家境贫困、性格倔强、孤独、转校生、身材矮小、自卑、不善表达、行为举止怪异、不拘小节。
2013年施行未成年保护法
除此之外,校园中易被欺凌的人还有以下特征:
身体有残障、举止张扬、炫耀财富、不受老师喜欢、学习失败、形象或着装有差异等。
3、面对欺凌冷漠的“你”
比起施暴者的残忍,周围人的冷漠让人感到窒息,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
陈念因为胡小蝶想跟她做朋友,即使内心很喜欢她,却采取了不理睬的态度,中间掺杂了太多复杂的情感;
懦弱的何止她一人
男同学李想觉得胡小蝶懦弱,不该被欺凌她的人所影响,选择跳楼自杀;
其他同学面对离世的胡小蝶,他们只顾着拿手机拍照,在警察来调查时,无一人站出来指证。
当班主任看到她染上红墨水的裤子,只是象征性的通报批评,并未深究找出始作俑者。
反而提醒陈念要处理好同学关系,似乎“你”被欺凌是因为你没处理好同学关系。也许现阶段在老师心目中,高考才是第一位的。
以为钱能解决一切的魏莱
陈念在遭受欺凌时,不由地回想起胡小蝶生前被欺凌时的相似片断,也让陈念明白一味的隐忍是没用的,只会让欺凌者更疯狂。
于是她开始学着反击,然而收效甚微,失望的她想到了报警,结果由于学校的不配合和同学们的冷漠,警方找不到证据,只能由教育部门处理。
迎来的处理结果是:魏莱3人停学,但可以参加高考,理由是她们还年轻,现正处于高考的特殊时期,学校决定给她们多一次机会,然而这样的人考上大学又能如何呢?
最终,陈念的班主任被开除,成了背锅侠,似乎一切又回到了原点甚至更糟,迎接她的是变本加厉的报复。
受欺凌的陈念
有了前车之鉴的她,对抛出橄榄枝的警察,学校都失去了信心,只能企盼高考早日来临,考上大学告别这所学校,这些同学才能得以解脱。
正如她在电话中对妈妈说的一样:“曙光就在眼前 ,你可千万别掉链子。”其实这话何尝不是对她自己说的呢?
二、施暴者与受害者的原生家庭受害者陈念与以魏莱为首的施暴者,作为影片中重点人物的她们,都逃脱不了原生家庭的伤。
虽然影片中对此只是蜻蜓点水,但并不妨碍我们从中发现些许端倪。
全年级前十名的陈念,有个卖三无面膜产品的妈妈,幻想以此赚钱供女儿上大学,却最终欠下32万的债务只能远赴他乡。
妈妈拥抱陈念
怀着追债人不会把一个孩子怎么样的心态,将陈念一人留在了那个冰冷的家里,是个糊涂不负责任却又不自知的母亲。
缺少了母亲的陪伴,面对欺凌陈念只能独自坚强面对,即便泪流满面,跟妈妈通电话时,最终说出口的都是互相鼓励的话语,只有在悲剧发生后,妈妈周蕾才回到陈念身边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
一心想着长大的她,却从来没有一节课教会她如何变成大人。
而施暴者魏莱,拥有着美丽的外貌,富有的家境,一个想考北大的复读生,看着人畜无害,却拥有着与之反差极大的蛇蝎心肠。
貌似人畜无害的魏莱
魏莱经常是面带微笑,一副乖乖女的样子,在欺凌陈念时,在面对警察调查时,都是一副无辜的神情。
她第一次流露出紧张与害怕,是在欺凌陈念时,楼上有人喊出“报警”的话语。
当警察找上她家门进行欺凌调查时,几句台词将这位母亲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也就不难理解魏莱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
魏莱的母亲与警方对话
“我们不是这样的家庭,她跟别人不一样,这孩子还是单纯,你说她不吃亏谁吃亏,比方说对方是什么家庭,他们的孩子心理素质怎么那么差啊......”
比起母亲的护短,父亲的冷漠让人感到丝丝凉意,因女儿复读,快一年不跟女儿说话,在停尸房只看女儿一眼就转身离开。
小渺的父母
作为施暴同伙小渺的父母,在面对女儿受到停学处分时, 公开场合下,母亲跪下求老师,父亲拜托老师再查一查无果后,转而将拳头伸向了自己的女儿,采取了简单的以暴制暴的方式。
奥地利犹太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每个人都有一个本能的侵犯能量储存器,在储存器里,侵犯能量的总量是固定的,它总是要通过某种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个人内部的侵犯性驱力减弱.
在这些父母的身上,我们或多或少地看到“只管给钱,没空给爱”的影子,而他们的行为无疑唤醒了孩子侵犯的本能。
三、父母帮孩子建立反欺凌计划《少年的你》中原是受害者的陈念最终变成了施暴者,虽是无心却改变不了夺去施暴者魏莱生命的事实,结局不禁让人唏嘘惋惜。
人民日报评论《少年的你》
校园欺凌屡禁不止,我们有必要切换到预防被害的思维模式,那么如何预防欺凌,尽可能地规避校园暴力的发生呢?
现结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宗春山的建议,作为父母的我们,一起帮助孩子建立反欺凌计划吧:
2016年下发的治理校园欺凌的11个举措
1、预防校园欺凌,避免成为欺凌目标
1)远离校园“死角旮旯”:如学校里的厕所、校门周边的经营场所、楼梯拐角处等不显眼的地方。
2)建立自信:抬头挺胸,给周围人展示一个自信的自己。
3)做好自己,多交朋友: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尊重他人,多交朋友(陈念也就是在小北的保护下,过了几天安心日子),给人留下好印象,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摩擦,不穿另类的服装,说话算数不吹牛。
2017年的治理方案
4)直接面对紧张与恐惧:父母要鼓励孩子明确去表达自己紧张害怕的感受,开放讨论具体的感受和想法,如何扭转这些想法......
2018年出台治理校园欺凌的法规
5)减压训练:用不让孩子感到压力的方式来了解他的状况,和孩子一起想想下一步该怎么做,如需不需要或有没有他人帮助,明白哪些行为有效与无效,并研究出改变的方法。
6)利用生理资源,武装自己:如经常锻炼,强身健体,利用自身外在资源,如爸爸妈妈、老师、专业工作者心理热线、12355青少年心理法律热线。
如陈念在面对学校老师和警察的再次询问时,她什么都没有说,放弃了利用社会资源的机会。
2、遭遇欺凌时的应对方案
1)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欺凌者往往不是一个人,通常是有预谋的,所以丈夫能屈能伸,选择逃跑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
2)保护好要害部位:如头部、颈部、腹部等都是要害部位。躲到墙角或桌子底下,抱住自己的脑袋,把后背对着对方。如果我们所处的是空点,无处可藏,们可以双手抱头侧躺在地下,把腿屈于胸前,让身体蜷起来。
3)“大喊大叫”策略:如果欺凌现场是在人群当中,我们一定要大喊救命,怎么喊能够传得更远,让更多人关注,就怎么喊。
若身边无任何来往的行人,那就千万不能大喊大叫,因为这样一来会招致更大的伤害。
4)敢于说“不”:日常生活中,不要给人好欺负的感觉。遇到有人故意使坏、挑衅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清晰地、坚定地告诉对方:“我不喜欢这样,不许这样对待我,我不舒服,我很疼”而不是躲避、讨好或者装作很大胆。
5)幽默化解法:幽默感越高的人,与人相处的就越和谐,发生欺凌的几率就越小。
6)置之不理法:施暴者在欺负别人的时候,常常喜欢从受害者那边得到一些反馈,如果对方哭了、求饶了,他会更加得意!
可是当你对他置若罔闻的时候,他会觉得很失望,他没找到原本期许的快感,将来很可能就不会以你作为欺凌目标了。
其精髓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的头脑和平稳的心态,暂不予以理会,回头可以将根据这件事情的大小来选择,是否要告诉老师或者父母。
在孩子无力应付时,父母应该出面解决,同时找校方比找对方家长沟通处理效果更好。
7)及时打报告:将欺凌事件告诉我们最信任的人,可以是父母、老师,也可以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为那些欺凌者保密,他们会更加的有肆无恐,越发无所忌惮。
8)拟定行动计划并且陪伴孩子进行角色扮演练习:遇到欺凌时,要将发生的情景反复演练,直到孩子可以确定、清楚、坚定自信的表达,然后将情景稍作改变再演练,假设好最坏状况的发生应对,以帮助孩子做好应对欺凌的准备。
9)寻求法律的保护:记得抓住机会,寻找或保留证据第一时间报警处理。
在这场欺凌中,没有谁是赢家,他们都是暴力的受害者。受害者一生受痛苦回忆折磨,施暴者背负欺凌他人的污点度过余生。
写在最后:
作为父母,面对受伤害的孩子,我们是孩子的救命稻草,也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千万不能冷漠无知,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失去的不止是帮助,还是整个世界。
作为学校,要快速反应以救助为主,惩戒为畏,少说多做,低调弥补的原则,与家长,社会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通力合作,与校园欺凌抗争到底,共同行动起来,用爱为孩子撑起一片明亮天空,让孩子远离欺凌,成为那个幸运的人,拥有个快乐的童年,治愈一生......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立删,更多精彩请关注懂点金融,在育儿道理中学习实践成长的深圳妈妈@梓乔学堂,一起分享育儿路上的喜怒哀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