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卦序排列的奥秘是啥(周易本义讲读4.6)

周易卦序排列的奥秘是啥(周易本义讲读4.6)(1)

扬雄投阁动微尘

上一课讲读的重点是“致敬”。这一课讲读的重点是“向谁致敬”,也就是说,有没有神灵可以接收我们虔敬的心,并赐予我们知识的力量。或者说,知识来自于哪里,是来自于神灵吗?请大家思考一下,再往下读。

大家知道,张衡是东汉时期机械制造专业的奇才,《后汉书》说他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常耽好玄经”。

这里提到的《玄经》,是《太玄经》,作者扬雄是张衡所钦佩的一个人。张衡在好友崔瑗圈里留言,

“吾观太玄,方知子云妙极道数,乃与五经相拟。”“汉家得天下二百岁之书也。复二百岁,殆将终乎?”“汉四百岁,玄其兴矣。”

可见,张衡推崇的术数大腕,并非只是写写画画为了让人摸不着头脑显摆自己高深莫测,而的确是在论述普通人望而却步的阴阳互化的道理呀!(“徒传记之属,使人难论阴阳之事”)。以至于张大千先生对扬雄读书极为推崇而画誉之。

我们谈“筮法”,离不开对照环节。《太玄经》“筮法”是一个好的样本。这个样本至少有两大裨益:①筮法概念,即知识点获取;②筮法道具,即机巧致思。读了《太玄经 · 筮法》,你就能揭开前面那一课的谜题了,即《周易本义讲读4.4(蓍)》最后谈到的两个疑点之一“案上”是哪个案子上面的谜底了。太玄阐秘里的筮仪记载:

擇地潔處爲蓍室,南户,置案于室中央。蓍凡三十有六策,韜以纁帛,貯以皂囊,納之櫝中,置于案北。

[清]陳本禮 撰,劉保貞 點校:《太玄闡秘•卷首•筮儀》,鳳凰出版社,2017年10月,第1版,第28頁。

显然,“案”来自于太玄之案。除了“案”头在太玄之外,太玄之“策”变为本义之“茎”,这些改变本身起不了改变本质属性的作用,只不过给知识点考古带来一些曲折罢了。所以,儒生卖弄学问,常常一词多变,让后代防不胜防,欲哭无泪。要是能把“指南车”“浑天仪”“地动仪”“木牛流马”变一变流传至今,该多牛叉。

向谁致敬,不向儒生致敬,就向先生致敬。张衡致敬于扬雄谈玄,张大千致敬于扬雄读书,一是机巧需要,一是艺术需要,归根结蒂是“英雄所见略同”。不论是《周易本义 · 筮仪》,还是更早的《太玄经 · 太玄数》,都是我们应该致敬的“见略”。所以,不被文字迷惑,努力探究文字背后的“术数”真相,可以领略“太玄”“焦氏易林”“皇极经世”“周易本义”等典籍的深意,逐渐把“易童子问”的层次及深入到“易先生说”,或者说扭转为“易先生说”。放眼世界,《易经》成为世界一流(就传播范围而言是一流,若就知识面而言则是超一流)玄谈之学,众说纷纭,成果林立,谁能一锤定音,谁就能掌握《易经》学术主动权,大家加油。有一个不好的倾向是,堪称一流的mou科学家,然以叵测水准来逆流恶实。当然,对于易经这位万年不倒翁而言,种种声音悉数如蚍蜉上树甚至还要弱,它只能激发我们深挖易经科学技术思想的决心。在此,向先生致敬。向读书的扬雄致敬,向民间易术家邵雍先生致敬。

扬雄投阁动微尘,庚信江南白发新。何必吕尚附文王,但求一字扭乾坤。《不太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