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心理学知识点(安徽教师考编教综考点大集锦)

考点一 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教师编制心理学知识点?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编制心理学知识点(安徽教师考编教综考点大集锦)

教师编制心理学知识点

考点一 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考点二 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包括触压觉、温度觉和痛觉)。

2.内部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机体觉(内脏感觉)等。

考点三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到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2.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受性和感觉阈限二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3.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对这种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到刺激物的最小变化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对差别感觉阈限的感受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考点四 感觉的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物的连续作用下,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2.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1)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的变化。

(2)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的变化。

3.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理象称为感觉后效,即感觉后像。在各种感觉中,视觉的后效最显著,又称视觉后像,其包括正后像和负后像。

考点五 知觉的概念和种类

1.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知觉是比感觉更复杂的反映形式。知觉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相加。

2.种类: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来划分,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社会知觉。

考点六 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考点七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

考点八 注意的概念和特点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机体在观察一定事物时的定向活动。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考点九 注意的种类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

1.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而且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注意。

2.有意注意:也称作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也称作随意后注意,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考点十 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稳定性:也叫作注意的持久性,就是指在一定的事物或活动上注意持续的时间。

2.注意的集中性:指注意指向于一定的事物时持有的聚精会神的程度。

3.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知觉客体的数量。

4.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上。

5.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知识点十一 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所谓经历过的事物,是指在过去的生活和活动中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结、操作过的动作。

知识点十二 记忆的分类

1.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和运动记忆。

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划分,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瞬时记忆:也称作感觉记忆,通常指保存的时间在0.25一2秒以内的记忆。

(2)短时记忆:也称作工作记忆、操作记忆,指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其信息在头脑中保持1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士2个组块。

(3)长时记忆:也称作永久记忆。指持续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的记忆。

考点十三 记忆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与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1.识记

(1)根据识记时有无明确的目的性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识记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无意识记:也叫不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未经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任务,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需要做一定的意志努力的识记。

(2)识记又可以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学习者能否了解其意义,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2.保持

(1)保持是过去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巩固的程度,是记忆过程的中心环节。

(2)遗忘:指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

3.再认和再现

(1)再认: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理时能识别它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这种理象叫再认。

(2)再现:也叫作回忆,指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时,也能够在头脑中独立地再现出来的过程。

考点十四 遗忘的规律

1.遗忘进程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识记材料的特点对遗忘有显著影响;

3.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得越慢。一般来说,过度学习所用时间为150%时效果最佳.

考点十五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考点十六 遗忘的学说

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提取失败说、同化说

考点十七 想象的概念

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考点十八 想象的分类

根据想象的目的性、自觉性和计划性程度,将想象分成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想象:又称作不随意想象,是无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

(2)有意想象:又称作随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努力地进行想象。

按其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①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者加上一定图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再造出事物形象的过程

②创造想象:指不依据现成的描述,根据创造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③幻想: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它所创造的是人类所期望的未来的事物形象。

考点十九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实现的,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它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

考点二十 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于语言,表象、动作这些媒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

2.概括性:(1)思维是在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将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形成对事物的本质认识;(2)思维不仅能揭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还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即规律。

考点二十一 思维的过程

(1)分析和综合一一思维的基本过程;(2)比较、概括和系统化;(3)抽象和具体化。

考点二十二 思维的种类

1.根据个体思维的水平和凭借的不同划分,思维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划分,思维可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1)集中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已知条件朝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指在思考过程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起更多新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假设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各种回答。

3.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不同划分,思维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