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

昨天说到了湿地是有很多类型的,所以湿地的生态系统也是多种多样的。湿地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相互竞争、相互依存,构成了多姿多彩、类型丰富的湿地王国。

如潮汐滩涂的红树林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1)

礁石岸边的海藻森林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2)

映红海滩的红蓼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3)

什么是湿地植物呢?

湿地植物泛指生长在过渡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因为数量类别太多,今天只能按照湿地植物的生长特征和形态特征,分为的5大类。

1、湿生型植物

湿生植物指生长在过度潮湿地点的植物。有两种生境条件适宜湿生植物生长。一种是土壤中充满水分,光照条件充足的生境条件,这类湿生植物称为阳性湿生植物,象水体附近生长的苔草等属于此类。另一种是土壤足够湿润的情况下,空气中充满水分的生境条件,这种情况下光照条件常常不好,其上生长的植物称为阴性湿生植物,象热带、亚热带充满水汽的阴暗森林中生长的一些植物属于此类。湿地中湿生植物种类繁多,如湿生鸢尾类及石菖蒲、海芋、芋类、水八角、水虎尾、芦竹、荻类、稻、野生稻、睡菜、苔草类、慈姑、莎草类、毛莨类等。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4)

(垛田里的荔浦芋头)

2、挺水型植物

挺水植物顾名思义株形高大,直立挺拔,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茎、叶。挺水型植物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地茎扎入泥中生长发育上部挺出水面。挺水型植物如莲(荷花)、千屈菜、菖蒲、水葱、藤草类、香蒲、芦苇等。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5)

(龙栖百鸟园的莲)

3、浮叶型植物

浮叶型植物根状茎发达,花大、色艳;无明显地上茎或茎细弱不能直立,而它们的体内通常储藏有大量的气体,使叶片或植株能平衡地漂浮于水面上。浮叶型植物如王莲类、睡莲类、萍蓬草类、芡实、苔菜类等。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6)

(睡莲)

4、漂浮型植物

漂浮型植物根不生于泥中,植株漂浮于水面之上,随水流漂泊,多数以观叶为主。漂浮型植物如浮萍、满江红、燃鳖、大漂、槐叶萍、凤眼莲、水蕨等。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7)

(凤眼莲)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8)

(今天在合肥媒体上大的水蕨)

5、沉水型植物

沉水型植物根、茎生于泥中,整个植株沉入水体之中,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利于在水中空气极度缺乏的环境种进行气体交换;叶多为狭长或丝状,植株的各部分均能吸收水中的养分,在水下弱光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因为水质会影响其对弱光的利用:花小、花期短,以观叶为主。沉水型植物如海菜花类、黑藻类、金鱼藻类、眼子菜类、苦草类、水筛类、水毛茛类、狐尾藻类等。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9)

(金鱼藻)

那么湿地植物有那些作用呢?

大家都知道,湿地是地球之肾,这个“肾”的功能绝大部分都是由湿地植物来完成的。

湿地植物除了能给我们提供食物、药材、工业原料、园林花卉之外,还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降淤造陆、吸附降解污染、涵养水源、减少土壤侵蚀等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在生态方面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也是丰富的基因宝库,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