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1)

公孙策,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中重要角色。

他,儒雅清俊,气质非凡,妥妥的翩翩少年郎。看厌了包黑炭的黑脸,再看公孙策的帅脸,总觉得十分心旷神怡。

但,公孙策绝对不是空有其表的草包。身为庐州府尹的公子,他亦聪慧非凡。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公孙策全面发展,科科优等。

对对联,亦是小菜一碟:

当高丽太子洋洋得意地说出:“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意图刁难,公孙公子可秒回:“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中秋!”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2)

自己创作的倒装对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才济济的京都,多日无人对出。

猜字谜破案,更不在话下:

从千鲤湖的石碑题诗,他率先解出了崔明冲的名字;戚老爹留下的“冰冰凉凉血,疏疏密密风,谁共涉流水,倚杖石桥东”句亦是他参透了其中的秘密。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3)

更难得是,年纪尚轻,没有仕途经验的公孙策,对于为官之道理解颇深。

上京赶考,他懂得提前造势,先声夺人;勘察案情,他能很快会意八贤王的所思所想,而旁边的包拯还一脸问号。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4)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5)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公孙公子,锋芒毕露。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6)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7)

01

然而,在这部名叫《少年包青天》的电视剧中,优秀的公孙策也只能充当包拯的背景板/助手。

他的聪明不亚于包拯,但“天下第一聪明人”的称号只有一个,且只属于包拯。

他的魅力有目共睹,但喜欢他的女孩子远远不如喜欢包拯的多。

他也参与破案,但是最后的功劳却全部算在了包拯头上。

而在运气方面,公孙公子更是“输”得一败涂地。

八贤王来庐州审案,身为泸州府尹儿子的公孙策还未有幸结识八贤王,包拯已经在街上与八贤王相遇,并给八贤王留下了极好的第一印象;

京城闲逛,包拯偶遇一个秀才艰难地卖画,心生同情,用一两银子买了下来,并给秀才以鼓励,而此人竟然是皇帝陛下。

天鸿书院内,明明包拯五音不全,但音乐老师蒙放最喜欢的却是包拯。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8)

额,这样的运气呀,只能用主角光环来解释了吧。

关于包拯,公孙策只能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9)

02

事实证明,公孙策最开始对包拯也是充满嫉妒的。

年少意气,傲娇如他。怎能容得下包拯盖过自己的光芒。

于是乎,他多次刁难、揶揄包拯。

天鸿书院中他曾以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线索,来出题“为难”包拯,多亏包拯聪明,方才化解。

包拯蹴鞠比赛,当守门员,表现不佳,公孙策对包拯的评价,脱口而出:“光脑袋灵活有什么用?笨手笨脚的!”公孙公子,随时随地都想碾压包拯。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10)

审查案件,一个现场的纸条,都得公孙策自己先看过,才能“施舍”给包拯。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11)

被怀疑是杀害展俊的凶手,包拯帮其脱罪,公孙大少爷也依旧盛气凌人,不买包拯的账。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12)

最开始的公孙策,给人以心胸狭隘之感。满身的盛气凌人,让人难以喜欢。

03

后来,事实又证明公孙公子,绝非狭隘到底的人。

对公孙策的改观的转折点是他打醒烂醉的包拯。

天鸿书院,展俊、蒙放接连死去,尤其蒙放之死,让包拯大受打击,终日饮酒度日,一蹶不振。

是公孙策亲自劝说包拯,让其振作起来。

其实,彼时是公孙策讥讽包拯,更暗黑一点,是“毁”掉包拯名誉的最佳时机,但公孙公子选择的是另一条路——面对烂醉的包拯,他选择了推心置腹地去激励。由此,可以看出公孙策的坦荡正直。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13)

经此谈心,公孙策与包拯关系亲近了许多。

上京赶考,面对盘缠有限的包拯,公孙策坦然地说,食宿包在自己身上。包拯可是公孙策的最大竞争对手,但他依旧慷慨解囊,交友当交公孙策呐。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14)

由此可见,公孙策对包拯最初的嫉妒,只是少年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但,这种优越感并没有遮住公孙策的真心。

后来,无论是京城仕子谋杀案,或是相国寺大案,还是狸猫换太子案,公孙策都默默成为了包拯的最佳助攻,他的缜密和才华,成为了包公CP(包拯和公孙策),最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为包拯照顾自己而没有完成科举考试,公孙策毒舌嘲讽:“真没有,意气用事,难成大器,妇人之仁。”但,天知道他心里有多感动。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15)

后来,包拯要法场救八贤王,公孙策眼含泪花,只说一句“士为知己者死”,便不顾性命,跟着包拯去劫了法场。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16)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17)

04

最后,案件水落石出,八贤王感谢的是包拯,皇帝陛下亲自挽留的是包拯,天下百姓所崇拜的也只有包拯。

而公孙策只收获了:一切与我无关。

没有人为他搬一个“天下第二聪明人”的名号,也很少有人记得在那些惊天动地的大案中,公孙策也出过股肱之力。

但,公孙策却自足了。他用“天意”一词,解释了这一切。并欣然接受,此后,决定一身追随包拯。

由此可见,公孙策的气度与格局,绝非凡人。

心理学上心理学中有一个“虚假独特性效应”,指的是:

人总是习惯高看自己一眼,低看别人一等,尤其是身边熟悉的人,以此来满足提升自我形象的心理需求。

细究公孙策与包拯的最初的关系,他们是同校同学关系。这种近距离的人际关系,不产生比较,嫉妒很难

所以,相比较于包拯一直以来的宽宏大量,公孙策的“小心眼”更为真实。

他为自己的年少气盛、不服输,傲娇自满过;也因为历经了是是非非,而趋于成熟稳重。不再与包拯争孰高孰低的公孙策,活得一定很自在,很轻松。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18)

私以为,包公cp,是属于两个强者的双赢,更是两个男人最美的烂漫。

少年包青天公孙策和包拯分道扬镳(少年包青天公孙策)(19)

【互动】

你还记得那年的公孙策吗?来评论区和我们交流吧!

来评论区,和我们交流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