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贵妃的真实身高(韦贵妃二婚嫁唐太宗)

韦贵妃的真实身高(韦贵妃二婚嫁唐太宗)(1)

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中,有一位韦贵妃,名叫韦珪,她在嫁给李世民之前,有嫁过人,并且还生有1个女儿。当然了,《唐书》以及韦贵妃的墓志铭中,并没有记载她的第一段婚姻。

韦贵妃与其第一任丈夫所生的女儿,后来嫁给了突厥贵族阿史那忠。阿史那忠的墓志铭有记载着,他的夫人——定襄县主李氏,是“纪王慎之同母姊”。这个“纪王慎”,是指唐太宗的儿子李慎,他的生母,就是韦贵妃。阿史那忠的墓志铭中,也明明白白地写了,定襄县主的父亲,并不是唐太宗李世民,而是隋朝户部尚书李雄的儿子——李珉。

夫人渤海李氏,隋户部尚书雄之孙,齐王友珉之女;母京兆韦氏,郧国公孝宽之孙、陈州刺史圆成之女;夫人又纪王慎之同母姊也,椒庭藉宠,封定襄县主,诏以妻公焉。

——《唐故右骁卫大将军兼检校羽林军赠镇军大将军荆州大都督上柱国薛国公阿史那贞公墓志铭并序》

定襄县主在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去世后,是被陪葬在唐太宗的昭陵附近。上元二年(675年),阿史那忠去世后,也是陪葬昭陵,与定襄县主合葬。

(定襄县主)昔以永徽四年薨,先葬于昭陵之下。

——《唐故右骁卫大将军兼检校羽林军赠镇军大将军荆州大都督上柱国薛国公阿史那贞公墓志铭并序》

这样看来,韦贵妃与她的孩子,还是挺得宠的。但是,有些人还是认为,韦贵妃其实并不受唐太宗重视。

今天,就通过史料来了解一下。

韦贵妃的真实身高(韦贵妃二婚嫁唐太宗)(2)

01

韦贵妃,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人,她的曾祖,是北周有名的将领——郧襄公韦孝宽。韦孝宽在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去世,终年72(虚)岁。韦孝宽的第3个儿子韦总,是韦贵妃的祖父,在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十二月十六日,因公在并州(今山西太原)殉职,只有29(虚)岁。隋朝开皇四年(584年),韦总年仅14(虚)岁的长子韦圆成,承袭了“郧国公”爵位。这个韦圆成,就是韦贵妃的父亲。不过,《北史》中,将韦圆成记作“韦国成”。

子国成嗣,后袭孝宽爵郧国公。

——《北史·列传卷五十二》

韦圆成只活到28(虚)岁,就在开皇十八年(598年)六月二十五日病逝了,那时,韦贵妃只有2(虚)岁。

关于韦贵妃第一任丈夫李珉的生平,史书中并没有相关记载。阿史那忠墓志铭中,也只是提了一句,说李珉的父亲,是隋朝的户部尚书李雄,渤海郡(在今河北省)人。翻看《隋书》,同时满足“来自渤海郡、担任过户部尚书(隋朝称民部尚书)、姓李”这3个条件的,是一个叫李子雄的人。李子雄曾经跟随韦贵妃的曾祖韦孝宽,打败了尉迟迥,后来,被封为建昌县公。

高祖作相,(李子雄)从韦孝宽破尉迥于相州,拜上开府,赐爵建昌县公。

——《隋书·列传卷三十五》

《北史》中,倒是有记载一位来自渤海郡的“李雄”,他的生平,与《隋书》中的“李子雄”相同:也有跟随韦孝宽打败了尉迟迥;也有被封为“建昌县公”。所以,《北史》中的李雄,应该就是《隋书》中的李子雄。或许,李雄是他的本名,“子雄”则是他的字。就好比韦贵妃的曾祖父,史书中,都称呼他为“韦孝宽”,但其实,“孝宽”是他的“字”。

隋文帝作相,从韦孝宽破尉迟迥,拜上开府,赐爵建昌县公。

——《北史·列传卷六十二》

韦贵妃的前公公李雄的结局,并不是很好。大业九年(613年)六月,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谋反,隋炀帝杨广猜忌上了李雄,就派人去抓他。李雄想着,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干脆反了。于是,李雄杀了隋炀帝派去抓他的人,投奔杨玄感去了。同年的八月,杨玄感被宇文述等人打败,李雄被诛杀,李家也跟着被抄没。李雄的儿子李珉,想必也是因为这件事,受到了株连。

及玄感败,(李雄)伏诛,籍没其家。

——《北史·列传卷六十二》

大业九年(613年)时的韦贵妃,只有17(虚)岁。李家被抄家后,她或许是与女儿一起,被充入隋朝宫中,为奴为婢;又或许,她在娘家人的帮助下,得以带着女儿,回娘家生活。韦贵妃的三叔韦圆照,在开皇十七年(597年),娶了隋文帝杨坚的孙女——丰宁公主杨静徽。韦贵妃的堂姑姑,在隋文帝仁寿年间,嫁给了杨广的嫡长子——杨昭(元德太子)为继妃,并在大业元年(605年),生下了后来的隋恭帝杨侑。

仁寿中,文帝为晋王昭纳其(韦寿)女为妃。

——《北史·列传卷五十二》

韦贵妃是什么时候嫁给李世民的,不得而知。武德七年(624年),28(虚)岁的韦贵妃,生下了临川公主。韦贵妃生下儿子纪王慎的年份,史料中没说。李慎,是唐太宗的第10个儿子。唐太宗的第9个儿子唐高宗李治,是在贞观二年(628年)六月出生的,加上《旧唐书》中有提到,李慎在贞观五年(631年)正月,就被封为申王,由此推断,李慎应该是在628年-630年之间出生的,那时的韦贵妃,已有32-34(虚)岁。

另外,韦贵妃的堂妹韦尼子,在武德四年(621年),成为了李世民的妾室。韦尼子是韦贵妃的二叔韦匡伯的女儿,比韦贵妃小10岁。如果,韦贵妃是与韦尼子一道,被李世民收为妾室的,那韦贵妃跟着李世民的时间,就是在武德四年(621年)。

顺便插一句,韦贵妃的堂妹韦尼子,在嫁给李世民之前,也是婚配过的。

韦尼子的父亲韦匡伯的墓志铭中记载,自立为帝、并定国号为“郑”的王世充,曾将韦匡伯的长女,聘给自己的儿子王玄应为太子妃。

自皇郑膺録,历选德门,作配储后,聘公(韦匡伯)长女为皇太子妃。

——《郑故大将军舒懿公之墓志铭》

虽然韦尼子的墓志铭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她是韦匡伯的第几个女儿,不过,韦匡伯的2女儿韦檀特的墓志铭,已经出土,并且可知,韦檀特是在隋朝大业四年(608年)出生的。而韦尼子的出生年份,只比韦檀特早了1年,即大业三年(607年),所以,韦伯匡那个被聘给王玄应当太子妃的长女,就只能是韦尼子。

韦尼子的墓志铭中,也说她是“以良家受选”,或许是有意要回避她与王玄应的婚姻,所以,韦尼子的墓志中,才故意没有明说,她是韦匡伯的长女。

韦贵妃的真实身高(韦贵妃二婚嫁唐太宗)(3)

02

贞观元年(627年)四月初一,韦贵妃被册封为正一品的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唐高祖武德年间,设立正一品的“四妃”,依次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武德立四妃,一贵妃二淑妃三德妃四贤妃,位次后之下。

——《旧唐书·志卷二十四》

韦贵妃被册封为贵妃时,只有临川公主这一个女儿,而纪王慎,还没有出生,所以,韦贵妃并不是因为“母凭子贵”,才被封为贵妃的。

过了几年,韦贵妃与其前夫所生的那个女儿,被封为“定襄县主”,嫁给了突厥贵族阿史那忠。

《旧唐书》中记载,阿史那忠的父亲——阿史那苏尼失,是突厥启明可汗的同母弟。不过,阿史那忠的墓志铭中,却说他的父亲,叫阿史那苏。

阿史那苏尼失在贞观初年,率领部下归顺大唐,并让儿子阿史那忠,擒住了颉利可汗。贞观四年(630年)三月,颉利可汗被带到了大唐京师。唐太宗将阿史那苏尼失,封为怀德郡王;苏尼失的儿子,也因为擒获颉利可汗有功,被唐太宗封为左屯卫将军,还被赐名为“忠”。

《唐书》中,嫁给阿史那忠的定襄县主,被称为宗室女,尽管她与李唐宗室,没啥血缘关系。

(阿史那)忠以擒颉利功,拜左屯卫将军,妻以宗女定襄县主,赐名为忠,单称史氏。

——《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九》

有些人认为,韦贵妃与其前夫所生的女儿,被嫁给阿史那忠,只不过是被抓去“和亲”而已,并不能表示韦贵妃得宠。但是,如果唐太宗只是想送个宗室女给突厥贵族,那他自己庞大的亲戚圈中,不至于一个合适的人选都没有。就比如,唐太宗就有将平夷县主,嫁给了突厥处罗可汗的大儿子——阿史那摸末;唐太宗的异母妹妹衡阳长公主,则被嫁给了处罗可汗的另一个儿子——阿史那社尔。

贞观四年(630年)时,阿史那忠是个20(虚)岁的年轻小伙子,与韦贵妃的大女儿,年纪相当,所以,唐太宗或许真就觉得阿史那忠这个孩子不错,才将定襄县主,嫁给了他。

而韦贵妃与唐太宗的女儿临川公主,也被认为,不怎么受重视,理由是,临川公主墓里出土的诏书刻石表明,她被正式诏封为“临川郡公主”,是在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十九日,那时,临川公主已经18(虚)岁。相比之下,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新城公主,被诏封为公主的年纪,比临川公主要小得多。即便是生母都不详的唐太宗第19女——兰陵公主李淑,她虽然年纪比临川公主要小,但在贞观十年(636年),就被诏封为公主了。

贞观十年乃下诏曰:「第十九女,理识幽闲,质性柔顺,幼娴礼训,夙镜诗文,汤沐之典,抑有恒规,可封兰陵郡公主,食邑三千户。」

——《大唐故兰陵长公主碑》

另外,临川公主墓中的另一块诏书刻石又表明,虽然早在永徽元年(650年)正月二十三日,临川公主就被晋封为“长公主”,但相关的文书,直到总章二年(669年)二月十五日,才正式下发。这又让人觉得,唐高宗李治,也不是很重视韦贵妃的女儿。

还有就是,唐太宗为临川公主选的驸马周道务,也被说成,其家世远远不如其他驸马的家世显赫。

《新唐书》中记载,周驸马是“谯郡公范”的儿子,因为是功臣之子,从小就被养在宫里。

(周)道务,殿中大监、谯郡公范之子。初,道务孺褓时,以功臣子养宫中。范卒,还第,毁瘠如成人。复内之,年十四乃得出。

——《新唐书·列传卷八》

但周道务的父亲是多大的功臣,还真不清楚,至少,《唐书》中连周道务父亲的列传,都没有。

但是,严格说起来,周家还真不是小门小户。

《隋书》、《北史》中,姓“周”、又被封为“谯郡公”的,是一个叫周法尚的,祖籍汝南安成。周法尚有6个儿子,小儿子叫周绍范,据说,名气很大,但奇怪的是,无论是在《隋书》、还是在《北史》中,都找不到“周绍范”这个人的列传。

(周法尚)有子六人。长子绍基,灵寿令;少子绍范,最知名。

——《隋书·列传卷三十》

不过,《左屯卫大将军周孝范碑铭(并序)》的主人公——“周孝范”,其祖父、父亲的官职与爵位,倒是与周绍范的祖父、父亲的,都对得上:

周孝范祖父的爵位是“武昌壮公”;周孝范父亲的爵位是“谯僖公”;

而周绍范的祖父周炅,爵位也是“武昌壮公”;周绍范的父亲周法尚,在隋朝开皇三年(583年),被封为“谯郡开国公”,去世后,谥号为“僖”。所以,有史学家认为,“周范”与“周范”,是同一个人,都是指临川公主驸马周道务的父亲。貌似那个时期的人名,在史书中与墓志铭中的不一致,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开皇)三年,(周法尚)进爵谯州谯郡开国公,增邑五百户,通前一千五百户。

——《大隋故左武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僖子周府君之墓志铭》

如果周驸马的祖父,就是周法尚,那周驸马的家族,就源自汝南周氏,“出自帝喾(kù)”。帝喾,是大家所熟知的“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这样说起来的话,周道务的出身,可不是一般的好。

君讳法尚,字德迈,汝南安成人也。其先出自帝喾,有邰家室,后稷之苗。

——《大隋故左武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僖子周府君之墓志铭》

抛开家世,既然周道务从小就被养在宫里,那他或许与临川公主,打小就认识。其实,身为公主,可以不用远离故土去和亲,也不用被当作礼物赏给功臣家的纨绔子弟,而是嫁给有共同语言的青梅竹马,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韦贵妃的真实身高(韦贵妃二婚嫁唐太宗)(4)

03

不管韦贵妃是否受唐太宗宠爱,因为她有子女傍身,唐太宗去世后,永徽元年(650年)正月二十九日,韦贵妃被晋封为“纪国太妃”。

相比之下,韦贵妃的堂妹韦尼子,就比较悲凉了。韦尼子虽然是正二品昭容,只因为没有为唐太宗生下过孩子,所以,唐太宗过世之后,她便与那些没有子女的太宗嫔妃一样,被送去了寺庙,被迫出家为尼。韦昭容在显庆元年(656年)去世的地点,是专为唐太宗设立的别庙——崇圣宫。

至贞观二十三年,徙济度寺于安业坊之修善寺,以其所为灵宝寺,尽度太宗嫔御为尼以处之。徙道德寺额于皆祥坊之太原寺,以其所为崇圣宫,以为太宗别庙。

——《长安志·卷九》

唐太宗病逝的那一年,与周驸马一起在商州的临川公主,也赶回了都城。唐太宗去世的前一年,临川公主的驸马周道务,被派去商州峣关(今西安市蓝田县)驻守,临川公主也夫唱妇随,与周驸马一起前往任上。因为这个,又使得一些人认为,唐太宗对临川公主,不是特别照顾。

(缺字)周驸马出牧商甸,作镇嶢关。明年太极升遐,公主自商州来赴。

——《大唐故临川郡长公主墓志铭》

周道务在唐高宗时期,被封为营州都督。根据《旧唐书》中记载,在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营州都督就管辖7个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倘若唐高宗不看重周道务,也就不会将他安排在这个位子上。周道务成为营州都督的时间,至少是在乾封元年(666年)六月以后,因为,乾封元年那时候的营州都督,还是高侃。

乾封元年(666年)六月,...... 又遣左金吾卫将军庞同善、营州都督高侃等为行军总管,以经略高丽。

——《册府元龟·卷九百八十六》

调露元年(679年)十月,原本已经归顺大唐的突厥人突然反叛。同年的十一月二十七日,唐高宗派出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让他与驸马周道务等人,共统兵30万,去平息突厥人的叛乱。

甲辰,裴行俭为定襄道大总管,与营州都督周道务等兵十八万,并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等,总三十万以讨突厥。

——《旧唐书·本纪卷五》

周道务知人善任,派营州户曹唐休璟去平叛。唐休璟在独护山打败了叛军,被破格晋升为丰州司马。

都督周道务,遣休璟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

——《旧唐书·列传卷四十三》

在麟德初年,韦贵妃有被唐高宗邀请,去参加泰山封禅仪式。可惜,年近70岁的韦贵妃,还没等到去泰山,就在麟德二年(665年)九月二十八日,在洛阳病逝,终年69(虚)岁。

麟德二年九月廿八日,薨於河南敦行里第,春秋六十九。

——《大唐太宗文皇帝故贵妃纪国太妃韦氏墓志铭并序》

麟德三年(666年)正月初三,唐高宗与武则天在泰山封禅时,参加终献的,就只有越王李贞的母亲——越国太妃燕氏,她当时也有58(虚)岁了。

庚午,禅于社首,祭皇地祇,以太穆太皇太后、文德皇太后配飨;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

——《旧唐书·本纪卷五》

韦贵妃的真实身高(韦贵妃二婚嫁唐太宗)(5)

结束语

从韦贵妃与临川公主的墓志铭中,可以看出,韦贵妃母女,对唐高宗、武则天,都很是恭敬。唐高宗去世后,垂拱四年(688年),唐太宗的第8子越王李贞,与他的儿子李冲,试图联合宗室男女,要推翻武则天的统治。韦贵妃的儿子纪王李慎,并不愿参与其中。而临川公主,早就在永淳元年(682年)五月二十一日病逝。但当越王李贞父子失败后,永昌元年(689年)七月,纪王李慎也被说成,有参与越王父子的谋反,不但被改了姓氏,还惨遭流放。《旧唐书·本纪卷六》中记载,纪王慎是被流放去了巴州;但《旧唐书·列传卷二十六》中,却又说,他是被流放去了岭南地区。

秋七月,纪王慎被诬告谋反,载以槛车流于巴州,改姓虺氏。

——《旧唐书·本纪卷六》

初贞将起事,慎不肯同谋,及贞败,慎亦下狱,临刑放免,改姓虺氏,仍载以槛车,配流岭表,道至蒲州而卒。

——《旧唐书·列传卷二十六》

不管是被流放去了哪里,总之,纪王慎还没到目的地,就在半道上去世了。

(注:本文由[头条@热爱瘦身的鱼]原创,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