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老旦刘朝云简介(从梆子名家田春鸟先生的)

河北梆子剧种起源于晚清时期,兴于清末民初,盛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河北梆子老旦刘朝云简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河北梆子老旦刘朝云简介(从梆子名家田春鸟先生的)

河北梆子老旦刘朝云简介

河北梆子剧种起源于晚清时期,兴于清末民初,盛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

在长达二百多年的发展中,湧现出一批又一批的著名艺人。其中有:晚清时期的同光十三名伶童子红,侯俊山等。清末的元派创始人魏联升(艺名元元红),魏联升弟子李佩云(艺名小香水),清末民初的金刚钻(本名王莹仙),银派创始人(艺名银达子,本名王庆林),赵派创始人赵鸣歧,王派创始人王玉磬,韩派创始人韩俊卿,以及著名的梆子名家李桂云,金宝环,梁蕊兰,贾桂兰(小金刚钻),刘香玉,赵佩云(艺名宝珠钻)等。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河北梆子这一历史剧种的发展,先后培养出著名的河北梆子名家張淑敏,張慧云,張志远,刘玉玲,周春山,田春鸟,齐花坦等一辈艺术家。

河北梆子剧种成形于晚清时期,那个时候还没有河北省这个区域名称,当时京,津冀一带称直隶省,其大概含意为受朝廷直接管辖。如果把河北梆子解释成为河北省地方剧种是大错特错的!无论从剧种的形成年代,还是艺术水平,都可位于我国戏曲剧种前列。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行当齐全,唱念做打,文武兼备的剧种却被定为了地方小剧种。而相反的是,个别历史短浅,行当单一,满嘴方言的剧种却被称为中国五大剧种。大家是否觉得十分蹊跷可笑?这种论调的形成,不知是个别权威人士无知之举还是有意而为?

以下我讲一个真实的场景,也许很多像我一样爱好观看戏曲频道的观众记忆深刻。

两年前吧,在戏曲频道播

出的戏曲晚会栏目上,年逾八十多岁高龄的河北梆子艺术家田春鸟老先生唱了一段“蝴蝶杯”中“好景色果然名不虚传”的唱段。唱完以后,他站在台口,主持人張小姐让田老先生讲几句话。按照常理,应该把手持话筒交给田先生。但是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面朝前方,大臂下垂,肘抵腰间,小臂伸向左侧,手里紧握话筒。田老先生每说一句话,必须弯腰低头去凑近话筒。说一句,低一下头。说一句,低一下头。状如鸡啄米一般。我做为一个河北人,真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我们且不说田老先生唱的好不好,也不说他长的美不美,单论田老先生的年龄足以称是主持人的爷爷辈分。试问各位,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就是如此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吗?换句话说,如果把田老先生换成是一位京剧,或者是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的名家,主持人也会如上对待吗?

由此可见,把河北梆子剧种说成是地方小剧种就不足为怪了!

因文学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涞水县吴老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