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人类与动物的关系(艺术中人类与动物会发生些啥关系)
“动物艺术”之美,你值得拥有。
《神奇动物3》都看了吗?这次黑黝黝的嗅嗅的“萌神”地位受到了挑战,主要竞争对手有两个——
一个是让纽特大跳“扭扭舞”的蝎尾兽,是龙虾 蝎子的造型;
还有一个是主角麒麟,就在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甜腻发糖的时候,这只长相酷似小鹿的麒麟夹在中间疯狂卖萌。
但是这个麒麟看着是很萌,可是和中国神话里的麒麟差别也太大了。
难怪有网友吐槽:英国人眼里的“中国麒麟”,实在太可笑了,怎么会是鹿头呢?一整个不理解!
麒麟可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在咱们国人眼里意义重大,它是由岁星散开而生成,与“龙”、“凤”、“龟”、“貔貅”并称为五大瑞兽。
据《瑞应图》记载:麒麟长着羊头,狼的蹄子,头顶是圆的,身上是彩色的,高大概2米左右。而在《说文解字·十》记载的麒麟是这样的:麒麟尾巴似龙尾状,还长着龙鳞和一对角。
图\视觉中国
从古至今,人类都表现出了对“神兽”的向往与喜爱,那些藏在神秘之中的有灵性的动物,总会给人类带来福气。
于是,人们把美好的愿望呈现在许多艺术作品中,细看之下,里面还真的藏着不少神奇动物。
动物是怎么变成了“神”的象征?又有多少神奇动物藏在里面呢?
崇拜与图腾
人类自诞生起,就活在丛林激烈的生存竞争之中。关于“动物在力量上是碾压人类的”这一点,千百年来都未曾改变,直到人类创造了语言,可以通过交流,彼此交换生存信息,捕猎方法,陷阱设置,工具使用等等,饿肚子的人们可以团结起来,智胜那些不善表达的动物。
《这只尼德兰的愤怒的天鹅》荷兰画家扬·阿瑟兰,17世纪中期。图\《动物与人:从史前至今二者在西方艺术中的关系》插图
文明的发展,进一步拉开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距离,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却依旧在生活中给动物保留了一个位置,而且并不是简单的把他们归在“食物”之列,动物们被画在墙壁上,画在器皿上,后来渐渐的被存留在文化与艺术中。
明明已经取胜的人类,为什么会把昔日的“对手”刻画出来?
这种记录方式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崇拜”,当人类在速度和力量上丝毫不占优势的时期,这种崇拜也是一种自我勉励:“我也要变强,拥有这样的力量。”
《创造鸟类和其他动物》出自《霍尔克姆圣经绘本》英国,14世纪上半叶,伦敦大英图书馆。图\《动物与人:从史前至今二者在西方艺术中的关系》插图
当勉励和崇拜成为习惯,这种意识延续到了下一代,于是在日渐成熟的文明中,这种崇拜有了更有实感的呈现方式——图腾。
图腾存在于世界各地,可能是自发形成的,但是它在非洲最为强大和复杂。早期的埃及人可以视为非洲人的祖先,就是在那里我们看到最早的图腾。
在很早的时候,埃及就形成了神圣动物的观念,它们被视同法老或者是神王的保护者。
在所有神圣的动物中,荷鲁斯(Horus)是绝对的神。卢浮宫里的荷鲁斯拥有一种简洁而庄严的气息,是一种伟大的宗教形象。
荷鲁斯摆出的是为法老加冕时净化的姿势。图\《动物与人:从史前至今二者在西方艺术中的关系》插图
牛神哈索尔(Hathor)受到像哈特谢普苏特这样的法老的钟爱;
哈索尔守护着法老普萨美提克一世。哈索尔是女人的保护神,也是代表爱与沉醉的女神。图\《动物与人:从史前至今二者在西方艺术中的关系》插图
还有猿猴透特(Toth)也被神化了,但是只在很小的范围内,缺少荷鲁斯的普遍力量;再有圣鹮也是如此,它是较晚进入这个动物万神殿的。
我们很容易在埃及艺术中发现存在着如此众多的神圣动物,而且它们都被创作成了优美杰出的雕塑图像,并且被赋予了神圣力量。
当图腾在文明中发展壮大,信徒众多的时候,就会向宗教转变。这种图腾的影响如此强大,以至于埃及艺术一直试图将人与动物结合在一起。
半人马(英语:centaur),是古希腊神话中一种半人半马的怪物。他们的上半身是人的躯干,下半身则是马身,也包括腰部和四腿。这是法国雕塑家Laurent Marqueste的作品《半人马掳走一个仙女(Centaur carrying off a nymph)》。图\网络
在整个埃及的历史中,都能见到拥有完美的人的身体却保留着鸟和其他动物的头的人的形象。这些动物的头成为我们欣赏埃及艺术的障碍,特别是长着豺狼头的阿努比斯(Anubis)。
阿努比斯是古埃及神话中的死神,一位与木乃伊制作与死后生活有关的兽首之神,以胡狼头、人身的形象在法老的葬墓壁画中出现。图\百度百科
希腊人却反其道而行,他们创造了半人马和鹰身女妖。这似乎是在生物学和审美两个方面都更容易被人接受的结合形式。
哈皮,英文名为Harpy,希腊神话中的鹰身女妖,长着妇人的头和身体,长长的头发,鸟的翅膀和青铜的鸟爪。这张图出自乌利塞·阿尔德罗万迪所著《怪事奇谭》一书中哈耳庇厄的插图。图\网络
除了将力量崇拜转变为精神象征的图腾,人类对动物的情感又更近了一步——平等与宠爱。
平等与宠爱
埃及人就是热爱动物的典范。
埃及人对动物的感情更接近我们现代人,我们可以从萨卡拉附近的陵墓浮雕中看到这一点。
像蒂(Ti)和麦勒卢卡(Mereruka) 这样的高级官吏,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羊群和其他畜群,因此在他们的墓室墙壁上布满了表现农牧业场景的画面。
图\《动物与人:从史前至今二者在西方艺术中的关系》插图
这些浮雕显示埃及人试图驯养所有种类的动物,但是只成功地驯养了我们今天的那些伙伴,如猫和狗,以及那些仍然占据着我们农场的动物。
猫在被视为神圣之物之前的一千多年就是人类的宠物了,希罗多德在一则故事中说,当一所房子着火时,埃及人首先想到的是救他的猫:
“他们将猫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房子却被烧毁了。”
埃及人将猫的尸体做成木乃伊也是一种虔诚的习俗,在贝尼哈桑 (Beni Hasan)曾发现了一整片猫的墓园。猫在古埃及是一位女神——巴斯特(Bast),快乐和音乐女神,抵御传染病和邪灵的守护者。
《猫》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约公元前664―公元前525年),巴黎卢浮宫。图\《动物与人:从史前至今二者在西方艺术中的关系》插图
因为热爱,所以共存,有很多艺术作品都强调了人类渴望与动物和谐生活的愿望。
这幅描绘大洪水故事的画作,强调了人与动物共同存在于同一个世界,并拥有共同命运的理念。这是一位对动物题材很感兴趣的画家雅各布·巴萨诺的作品,绘制了一幅像这个和谐世界的赞美诗般的画。
《动物进入方舟》16世纪,巴萨诺工作室。图\《动物与人:从史前至今二者在西方艺术中的关系》插图
这幅《俄耳甫斯让野兽陶醉》表现了动物会被人类感染驯服的美好愿望,画中的俄尔普斯是传说中的色雷斯游吟诗人,他用里尔琴奏出的乐曲和歌声是如此迷人,以至野兽(包括看守金羊毛的龙)都被迷住而变得温顺了。
《俄耳甫斯让野兽陶醉》罗马,巴勒莫国家考古博物馆。图\《动物与人:从史前至今二者在西方艺术中的关系》插图
皮萨内洛大约在1440年创作的这幅《圣尤斯塔斯》讲述了人类与动物互相拯救的故事。
尤斯塔斯是个沉迷于狩猎的异教罗马士兵。有一天,被他追赶的雄鹿转过身来,他仔细观看,只见雄鹿的两角之间有一个神圣的十字架,闪烁着比太阳还耀眼的光芒,其中出现了耶稣的形象,尤斯塔斯于是皈依了基督教。
这可让哈德良皇帝勃然大怒,他下令将尤斯塔斯和他的妻子以及全家扔进野兽的巢穴,但是野兽没有伤害他们。
画中通过在黑暗的森林深处加入许多其他动物,为这场对峙增添了一层意义:它成为上帝造物的统一体的寓言。
《圣尤斯塔斯》皮萨内洛,约1440 年,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图\《动物与人:从史前至今二者在西方艺术中的关系》插图
人类对动物的热爱与共存的理想,发展到了中世纪时,就诞生出了最出名的,被评为最美神奇动物——“独角兽”。
但是,独角兽究竟是什么呢?
据希腊作家记载,在印度生活着一种危险的动物,长着一只独角,这角有解毒的功效;
博物学者在故事中说,只有处女才能捕获它,它会把头温顺地放在她们的大腿上,对中世纪的基督徒来说,这种与童贞的联系赋予了独角兽一种象征价值;
到了15世纪,独角兽被描绘成一种光彩照人的优美的动物,一匹长着山羊胡子的白色小马,它一直都保留了神话的魅力。
有这么两组壁毯,使艺术中的独角兽名垂千古。
一组是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隐修院分馆)的《捕猎独角兽》,其中,纽约系列壁毯的最后一幅《被囚禁的独角兽》非常华美,独角兽困在篱笆里,被一条金链子拴在一棵石榴树上,它似乎顺从了自己的命运,就像复活的基督,象征着永恒的重生。
《被囚禁的独角兽》15世纪晚期壁毯,出自韦特威尔城堡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隐修院分馆收藏。图\《动物与人:从史前至今二者在西方艺术中的关系》插图
也是出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一组《喷泉边的独角兽》,画面中是猎人们把独角兽围在一个看起来像乐园的地方。这里有一头雄狮、一头母狮、一只豹子、 一只灵猫和一条鬣狗,同时,还有一头雄鹿、狗、兔子和颜色鲜艳的鸟。
《喷泉边的独角兽》。图\《动物与人:从史前至今二者在西方艺术中的关系》插图
画面中央的喷泉,通过狮子的口,水流进了一个小池塘或小溪。独角兽在那里蘸了蘸它的角。独角兽在净化水中的蛇毒,好让所有动物都能饮用。
独角兽像基督一样,服务他人,却伤害和牺牲了自己。
另一组是收藏在巴黎克吕尼博物馆的《女士与独角兽》,这些作品描绘的是一系列关于感官的寓言,每一幅都由女士、狮子、独角兽和其他各种戏剧人物组成。
从上到下依次是《女士与独角兽》系列的《触觉》、《视觉》、《听觉》。这组壁毯制作于 15 世纪晚期,是典型的国际哥特式风格。图\《动物与人:从史前至今二者在西方艺术中的关系》插图
这一组作品中人类和神兽独角兽有了许多互动,表现出十分温情的生活场景,让独角兽多了不少亲切感。
比如第一幅《触觉》中女士抚摸着独角兽的角;在第二幅《视觉》中,女士拿着一面镜子对着独角兽,倒映出独角兽的脸;再到《听觉》这一幅,在演奏小风琴女士身旁,有独角兽的陪伴。
除了这些,还有更多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描绘着人类与动物之间奇妙的关系,尽数收录在这一本《动物与人:从史前至今二者在西方艺术中的关系》书中——
本书的作者肯尼斯·克拉克,是BBC经典纪录片《文明》的制片与主讲人,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史上最年轻的馆长,致力于以平实有力的文字,让艺术真正滋养公众生活。
另外,这次我们还有幸请到了清华美院史论系的张敢教授作为译者,他主编的不少学术专著,都被用作艺术史专业的考研资料。
其中不仅有神秘莫测的各类“神兽”,还有许多人类观察到的动物,发现了动物之美,并把动物带回家里宠爱起来;
不过,这里也有人类与动物相处的“阴暗面”,那些在战争杀戮中被毁灭的动物,也值得我们把这段残酷的经历绘制出来,警告人类不再重蹈覆辙。
有些动物是如何获得和保有一种神圣地位的,又或者至少是如何成为神的象征?为什么它们会被列入黄道十二宫呢?为什么至今被视为异教神祇的三种动物成了福音书作者的象征?
艺术家们一直在观察马、奶牛和公牛,而且毫无疑问也喜欢画它们。此外,狗和猫一直是艺术家们热衷描绘的宠物,它们的可爱跨越千百年,一直萌到了今天到底是有什么魔力呢?
这些答案,都藏在这本书的艺术作品中,等着你来发现。
注:图文来自网络,仅为交流分享,侵删。
美术史知识大全艺术内容推广计划 :
如果你是艺术家?
欢迎通过图文让美术史君的粉丝们认识你!
如果你是艺术爱好者?
欢迎分享你的艺术趣闻与观点、见解!
如果你是艺术机构?
欢迎分享你们的展讯和推荐的艺术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