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宋江为什么要冒死(明末奇人顾玉川)

顾玉川,山东人氏,明末江湖奇人也。相传此君面如重枣,眼眶似井,胡须如针,且又有唐朝“风尘三侠”之一的虬髯客张志坚那般侠义精神,故有“山左虬髯客”之美誉。(注:山东旧时一度称为山左)

这位顾大侠,漂浮不定,四海为家,干得都是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的义举,因此在江湖上很有些威望,绿林豪杰以能够结识顾大侠为平生乐事。山东地界有秦琼、有宋江,都是交友似孟尝的头号君子,这位顾大侠当仁不让也是这样的仗义男儿。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为什么要冒死(明末奇人顾玉川)(1)

只是,秦琼、宋江行为如常人无二,而这位顾大侠却偏偏不按套路出牌,行为古怪,做事疯癫,若与他不熟,定会把他当成疯汉看待。

正常人家要么穿粗布,要么穿绸缎,而顾大侠却独爱纸衣。谁不知道,纸衣是给随葬用的金童玉女穿的,活人穿纸衣,只会徒增晦气。顾大侠不管这一套,专找那些颜色鲜艳的纸,裱糊成衣服的样子,套在身上,招摇过市,风一吹哗啦啦乱响,远远望去,就跟那扑棱蛾子成精似的。

这还不算,不但穿纸衣,还要戴纸糊的帽子。白纸帽子三尺高,往头上一戴,咦——端的一个白无常。手里面倘再有一条哭丧棒,非把小朋友吓坏不可。(就算吓不到小朋友,吓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好的——唐僧经典语录)

虽然没有哭丧棒,却有一条古藤杖,弯弯曲曲,好似赤龙,杖头上悬着一个葫芦。这个葫芦真不赖,比大冬瓜小点儿有限,少说也能装二三十斤老酒。

有人就说,老顾的葫芦不是俗物,乃是八仙之一的李铁拐用过的宝葫芦。李仙家稀罕够了,索性丢给了老顾。老顾得了这个宝葫芦,舍不得放手,所以整天带在身边臭显摆。

还有人说,这不是李铁拐的宝葫芦,这是三十三重天,太上老君私家花园里的葫芦,一棵藤上七个瓜,一不小心掉下来一个,正好让老顾捡着。

总而言之,说什么的都有。但说来说去,终归都是俩字——胡说。

要听实话,还得人家自个儿说。顾玉川曾对人说过,他小的时候曾有过一次迷路的经历。就在他可怜兮兮地抹着眼泪叫娘之时,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个白胡子老头。这老头长得真富态,白白胖胖,圆圆润润,白头发、白眉毛、白胡子,还穿一身白袍子。小眼珠,大板牙,乍一看,好像一只白兔爷。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为什么要冒死(明末奇人顾玉川)(2)

白兔爷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少年,我看你骨骼精奇,是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不如让我传授你一套本事吧。”

不用花钱就可以学到本事,这是多少少年人从小的梦想。小顾玉川自是非常愿意。于是乎,他便得到了白兔爷传授的一套“神行术”。

白兔爷将能耐传下之后,将几张“甲马”送给他,对他说:“施展神行术,需要‘甲马’助力,你只须诵动我教你的口诀,再借‘甲马’之力,管保行走如飞,日行五百不在话下。但有一点需要牢记——多长点眼力劲儿,有坑有沟的地方绕着走。”

好师父,真疼人。自从有了“神行术”,再借“甲马”助力,果然“三缸”变“四缸”,达到百公里加速4.8秒,比那些大骡子大马跑得还快。

这个秘密,顾玉川保守了很久,就连他爹娘也蒙在鼓中。他爹娘只知道儿子的脚程出奇之快,打个比方,老两口子想吃济南趵突泉的鲤鱼,儿子当夜出门,早上便将鲜鱼买了回来。街坊邻居知道了顾家的小子有这个能耐后,纷纷让他帮着跑腿买东西。小顾真可谓明朝版本的“外卖小子何金银”,乐此不疲地为群众服务,得了个极好的名声。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为什么要冒死(明末奇人顾玉川)(3)

后来,小顾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便萌发了仗剑走天涯的念头,于是辞别父母,踏上一望无际的江湖路。他那时尚不明白,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江湖路是条不归路,退不出的。

说话间,到了明朝崇祯三年,顾玉川在这一年的五月结识了一个名叫钱宗伯的读书人。两人一见如故,当即结为金兰。这段经历像极了《三侠五义》中的颜查散与白玉堂,一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一个是武艺超群的大侠客,二人合并在一处,正应四个字——文武双全。

顾玉川对钱宗伯处处照顾,谁欺负钱宗伯,他打谁;钱宗伯欺负谁,他打谁。如此一段管鲍之交,当为一段佳话。钱宗伯得顾玉川的关照,一心扑在书卷上,果然金榜题名,从此货卖帝王家,成为朝廷栋梁。

顾玉川见兄弟有了成就,自是十分高兴。遂运用“神行术”,赶奔八百里外钱宗伯的家乡,将这一喜讯告知钱姓父老。

当邮差快马加鞭、日夜兼程赶到之时,惊见钱家张灯结彩,才知道早在六天前,就有人将喜报传了过来。他哪里知道,有个名叫顾玉川的奇人,脚程比他的驿马更快。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为什么要冒死(明末奇人顾玉川)(4)

眨眼到了崇祯十年,身穿纸衣、头戴纸帽的顾玉川只身去了甘肃。转年三月,才终于回来。却已不是早先那副打扮了。有人看见他骑着一头白牛,披着用羽毛织成的羽衣,戴着一个像车轮一样的斗笠,手里摇着一把用棕榈做成的蒲扇。在其身后,跟随着一匹骆驼,驼峰上挂满了奇花异草,随风一吹,香气失散,闻到香气者,无不感到神清气爽,心情大好。

人们纷纷凑上前看怪人、闻香气,很多人更愿意对骆驼品头论足,因为他们很少见到这种大家伙,故而感到新奇。不少读书人闻讯赶来,纷纷作诗,以表达对骆驼和怪人的敬仰。

而骑在白牛背上的顾玉川,则得意洋洋地任人观赏,并不时向那些读书人索要写好的诗篇,看过之后,觉着可以,就收下;觉着不通顺,便立即撕掉,弄得读书人很是尴尬。

就在人们越聚越多之时,突然有人高喊了一声:“快看了,又来了个怪人。”

众人顺着声音望了过去,可不是么,有个身穿五色纸衣、头戴白色纸帽的怪人挤进人群,来到白牛的跟前,朗声道:“多年未曾相见,顾兄一向可好啊。”

“哎呀,你不是梁溪的邹幺屣吗?”顾玉川认出此人的身份,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抓着此人的手,道不尽的重遇之情。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为什么要冒死(明末奇人顾玉川)(5)

原来,这位邹幺屣对顾玉川十分仰慕,处处都学偶像的样子,按现在话来说,邹幺屣妥妥是顾玉川的“粉丝”。顾玉川好穿纸衣、戴纸帽子,他也有样学样,也弄了这么一身古里古怪的装扮,招摇过市,从不避讳他人的眼光。如今能与偶像相见,自是感慨万千。两人喝了个伶仃大醉,才依依不舍地道别。正是: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人生有限,能否再见,就要看缘分和造化了。

此后的岁月里,顾玉川骑着白牛,牵着骆驼,在各地游荡。听说李闯在内,女真人在外,连克明军数十万大军之后,十分的懊恼,整日借酒消愁,常怨恨自己不能像李广、岳飞、辛弃疾、文天祥那样报效朝廷,终日郁郁寡欢,变得憔悴不堪。那头跟随他很久的白牛忽有一日一命呜呼,而那匹骆驼也在行至一处名为毗陵驿的地方,一个没留神陷入粪池中,虽然最终被弄了出来,但很快也死掉了。

从此,人们再也没有见过顾玉川。有人说,他厌倦了世间的纷扰,上华山求道去了。也有人说,他去了关外,以最后一口气与女真人较量。总之,这位江湖奇人的后事成谜,谁也说不清楚他最终埋骨何处。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为什么要冒死(明末奇人顾玉川)(6)

拙文一篇,就此打住。坊间对于顾玉川的故事很多,本文中所引用的是清朝文人张山来的一段文言笔记。查阅史料,明朝晚期确有其人,至于在他身上有没有这些神乎其神的经历,就不得而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