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郑和研究展现中华文化)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首航610周年几百年来,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壮举不断被人们谈论和纪念,在沿线地区和国家留下了大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围绕如何发掘郑和文化的时代价值、郑和研究国际化出现了哪些研究热点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学者,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郑和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郑和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郑和研究展现中华文化)

郑和有什么样的品质精神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首航610周年。几百年来,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壮举不断被人们谈论和纪念,在沿线地区和国家留下了大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今天,围绕如何发掘郑和文化的时代价值、郑和研究国际化出现了哪些研究热点等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学者。

古代航海事业高峰

明永乐三年(1405),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开始远航。历时28年,出航7次,郑和船队的足迹遍及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约成于明洪熙元年(1425)至宣德五年(1430)间的《郑和航海图》将郑和船队历次下西洋的航程综合整理﹐绘制成整幅下西洋全图。图中标明了航线所经亚非各国的方位,航道远近、深度,以及航行的方向牵星高度;对何处有礁石或浅滩,也都一一注明。在图中郑和船队所经之地﹐均有命名。”厦门大学教授王日根告诉记者。

“《郑和航海图》所基于的海洋考察活动比世界记载最早的英国‘挑战者’号进行的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在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时平看来,郑和大规模远航活动,把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对人类的海洋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弥足珍贵的历史启迪

郑和下西洋展现了古代先民高超的航海技术、推动了中国和沿线国家贸易的繁荣……而最为人称道的是其所代表的中华文化中“和”的精神。“直到今天,在沿线的一些国家,船迹、足迹、文物、墓葬、民间传说、社会与生活民俗,可谓俯拾皆是。”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曲金良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万明在《关于郑和研究的再思考》中比较东西方航海文明时表示,15世纪存在两种海洋开拓模式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人类交往模式。中国航海的和平稳定发展模式,与西方的暴力掠夺发展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我们从东西方航海比较中得出的合乎逻辑的结论。时平提出,这段弥足珍贵的历史给予我们丰富的启迪,即文化的包容性、分享性、尊重性。

发掘“郑和文化”在丝路建设中的作用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郑和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时平说,逐步走向国际化的郑和研究,有助于增进世界对中国当代海洋经略的认识和理解。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谢必震介绍说,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郑和研究不断深入,尤其在陆地、水下考古方面多有收获。在肯尼亚发现了600年前的“永乐通宝”,为郑和船队航海增添了新的历史佐证。

“有关郑和航海的历史文献并未穷尽,已知的历史文献还需要深入解读。”海洋出版社副总编辑刘义杰表示,如《郑和航海图》所记录的航海技术是如何实现等问题仍是未解之谜。郑和七下西洋时在海外设立的诸多贸易中转站“官厂”中,仅有马六甲的“官厂”得到确认,如设立在今斯里兰卡和印度的“官厂”还有待实地勘查。

时平认为,应发挥郑和海外文化遗产作用,使其作为构建当代建设21世纪海上丝路人文建设的历史基础和文化共识的结合点。如对当年郑和下西洋经过地进行旅游文化开发等。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张清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