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的司马徽如何(司马徽为什么要选择隐居)

三国时代,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英雄驰骋,人才辈出。在这些响当当的人物中,司马徽这个人非常特别,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精通经学,是当时的荆州名士,虽然他隐居不仕,但是,声名远播,很多人都知道他,就连诸葛亮和庞统这样的人才都很尊重他。司马徽是大学者,自然才华横溢,但却一生没有出仕,自甘淡薄,空老林泉,一生学识湮没无闻,这不得不让人感到非常遗憾!如果司马徽能出仕,说不定也会有一番大作为,就算不能呼风唤雨,至少也可以轰轰烈烈,一展风采。但是,司马徽为什么要选择隐居呢?

真实历史的司马徽如何(司马徽为什么要选择隐居)(1)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人称“水镜”先生,水镜之意,清水明镜,高雅脱俗,他为人和善,从来不说别人坏话,又被人称为“好好先生”,“司马称好”,说的就是他。司马徽从不说别人的短处,与人说话时,从来不问别人的好恶,都说好话。乡中曾有人向他问好,他回答说:“好”。

当时的读书人,很多人都想依靠自己的才学,进入仕途,以求取得功名,做一番事业,但司马徽却恰恰不愿谋求功名。庞统听说司马徽住在颖川,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颖川,司马徽正在采桑叶,庞统对司马徽说:“我听说大丈夫处世,就应该地位非常显赫,哪有压抑巨大水流的流量,去做治丝妇女的事!”也就是说,庞统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应该追求功名,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有权,有钱,有事业,有地位,怎么能去做那些女人做的养蚕织布的事情呢?

司马徽说:“你只知道走小路快,却不担心迷路。从前伯成宁愿耕作,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以桑木为门轴的简陋屋舍里,也不愿住官邸。哪有住在豪华的房屋里,外出骑肥壮的马,左右要有十几个侍女侍候,才算是与众不同的道理呢?这正是隐士许由、巢父感慨的原因,也是清廉之士伯夷、叔齐长叹的来由。虽然有吕不韦的爵位,齐景公的富有,也是不值得尊敬的。”司马徽认为,住豪宅,开豪车,出门有保镖跟班前呼后拥,有美女左拥右抱,那都不是与众不同的道理,有几个钱算什么?就算是有权有势,富甲天下的人,也是不值得尊敬的,根本不羡慕他们。

庞统说:“我出生在边远偏僻的地方,很少见识到大道理。如果不叩击一下声音洪亮的钟鼓,那就不知道它的声音之响。”他觉得,有才的人,就应该找机会证明一下自己,有所表现。司马徽与庞统相互交谈,不分昼夜,司马徽对庞统非常欣赏。

司马徽常对人说,诸葛亮是“卧龙”,庞统是“凤雏”,都有经天纬地之才,诸葛亮和庞统都有大志向,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志存高远,最终,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立下汗马功劳,三分天下有其一,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庞统也在刘备攻取西川时,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一展才华,最终刘备采用中计,在攻取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死去,尽管如此,仍然不失轰轰烈烈。相比之下,司马徽的甘于淡泊,就显得更加的特别,也令人不解。作为一个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一生才华未得施展,就此湮没无闻,实在可惜!

真实历史的司马徽如何(司马徽为什么要选择隐居)(2)

司马徽那么高的才学,为什么要选择隐居呢?我个人觉得:一是,司马徽看透了当时的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逐鹿,战火频繁,他想有一番作为,但是,又不想蹚浑水,还不如平平淡淡过一生,与其自己出山,还不如把机会让给别人,诸如后来的诸葛亮,庞统等人;二是,司马徽的性格,司马徽为人清雅,他是老好人,好好先生,不想整天跟人打打杀杀,于是,就干脆选择隐居好了,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吧!

我在想,人的一生,究竟应该怎么活,才能不失去意义?才能有价值?出仕的诸葛亮,庞统,徐元直等人,不出仕,选择隐居的,庞德公,黄承彦,包括司马徽,这些人,人各有志,不管愿意出仕的,还是不愿出仕,甘愿隐居的,他们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和足迹,虽然活法不一样,但都各有各的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