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有)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有)(1)

“同城待遇难、情感融合难、技能提升难、权益保障难。”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浙江省委会主委吴晶提交提案,直面进城务工人员面临的“四难”困境,建议六措并举,真正让进城务工人员留得下来、融得进去、富得起来。

据统计,2019年底全国有2亿人口在城镇长期生活,却仍为农村户籍,未来可能还有1.2亿至2亿农村人口陆续进城。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按照每年上升1%测算,预计2035年我国城镇化率可达75%左右。

进城务工人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群体。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吴晶表示,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应当让进城务工人员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但现实中,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务农到选择多种职业,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仍面临着留不下来、融不进去、又回不去的困境。具体而言,吴晶总结为“四难”:

一是同城待遇难。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带来了城市居民与务工人员的身份壁垒。子女入学、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一般都与户籍相挂钩。户口成为务工人员难以享受“同城待遇”“市民待遇”的症结所在。

二是情感融合难。城市居民对进城务工人员可能“抢占”有限公共资源存在一定排斥心理。而务工人员职业、地域流动频繁,亲属、老乡是其主要社会关系,与所在城市缺乏归属感、融入感。

三是技能提升难。务工人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从事工种相对简单,缺乏技能提升的长效机制。技能不足是收入偏低、限制发展的短板。

四是权益保障难。务工人员权益保护意识不够强,存在着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职业安全隐患多、社保缴纳率低等问题,难以充分维护权益。

为解决“四难”困境,吴晶提出六点建议:

一是有户可入,放低门槛,提高入户率。进一步推进户籍改革力度,适当放宽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让进城务工农民及其子女落得下户。

二是有房可居,安得下身,增加稳定性。优化经适房、廉租房等政策性住房的申请审核程序,提供低息贷款,让进城农民有充分的购房机会;推广政策性租赁住房,让不符合廉租房政策范围的住房困难家庭有房可租。

三是有技傍身,强化培训,提高竞争力。加强农民大学建设,在部分院校增设农民工免费培训课程;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平台,提高薪酬待遇;合理布局产业,适度预留一些技术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对服务业的优惠扶持,丰富农民工进城的就业形态。

四是有安可保,服务扩容,增强粘合度。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为进城农民及其子女增加提供就学、就医、养老、社保、交通、就业失业等公共配套和保障服务,建立进城人口的医保体系和住房公积金补贴缴存机制。

五是有钱可花,点土成金,增加收入源。进一步探索托管、入股等多样化土地经营方式,合理引导土地有序流动。探索农村要素市场化路径,推广资源入股、生态入股等经验,激活沉淀资产,增强其在城市的购买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六是有子可依,培根行动,增强长效性。提高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普及推行与城市孩子同等的就近入学和入学救助补助。制订民工子弟长效就业和创业帮扶规划,提供小微金融服务及财政贴息等支持政策,为其子弟提供锻炼和实践机会。

作者 _ 邱凌 周福志

制图 _ 王欣雨

本期编辑 _ 刘雪松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