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到底缺不缺 杂谈玉米百家谈

1.民手中剩余六成玉米要在节后卖出,再加上部分地区贸易商还有存货,因此春节后的售粮压力仍然较大。虽然今年因栈子粮增加,农民等行情的能力增强,一季度(2月、3月)玉米价格整体偏弱的趋势不会发生变化。

此外,进入2023年以来,生猪养殖和深加工生产的全面亏损,这对后期玉米消费将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全面过峰后各类消费迅速恢复,但能否恢复到正常水平还不能确定。总的来看,供给宽松、需求偏弱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玉米价格难有大涨(除非超大力度的国家政策落地)。(来源:骏景农业)

2.2023年的玉米供需环境相比2022年宽松了很多,疫情时代的结束以及俄乌战争的缓和促使全球玉米市场供给偏紧形势较去年有较大缓解,再考虑巴西玉米的丰产以及国内政策支持进口,今年玉米的缺口炒作热度会明显下降,更多的利多因素将会集中在国内收储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消费恢复进程。

稻谷拍卖的重启一定程度算是利空,关键还要看玉米整体的供需环境,春节后农户余粮将会陆续供给市场,3-4月份是供给宽松的时间段,此时稻谷的拍卖无论是情绪上还是供给量上都增加了冲击力,让价格更加弱势。1800万吨的供给量相比去年少了很多,即使全部成交,也比去年少了1088万吨。去年的牛市行情中,接近3000万吨的稻谷并没有起到较大的调控作用,1800万吨的稻谷在中长期看依然靠替代品解决缺口的玉米市场调控力度还是有限。

目前看,市场的重要关注点还在供给端,无论是余粮出货还是巴西玉米到货都制约着玉米价格的涨幅,稻谷拍卖则是助空头一臂之力。(来源:粮湖传说)

3.除了2023年乌克兰玉米产量以外,随着俄乌冲突面临升级的危险,一些分析师认为当前协议在3月份到期后可能不会续签。不过,巴西玉米产量在全季玉米因旱减产的情况下总产量有望达到创纪录的1.299亿吨(机构STONEX最新预测),对于全球玉米供应而言无疑是一个弥补。只是,当前黑海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美联储连续两次放缓加息,巴西主流的二季玉米刚刚开始播种,对于粮食需求一方而言,动态保持一定规模的库存继而逢低补库或许更为稳妥。(汇易咨询)

4.由于年前新季玉米上市之后受基层农户惜售情绪以及全国疫情反复爆发的影响,玉米市场整体售粮进度较慢,基层余粮还剩6成多,市场余粮供应充足,叠加今年开春较早,随着气温的回升,预计2-3月份将迎来基层售粮高峰期。但是随着量压的不断释放,基层主体惜售情绪再起,贸易商和部分用粮企业年后有补库需求,又有粮库收购托底,也将对玉米价格底部形成较强支撑,预计年后玉米市场将以阶段性行情为主,建议市场主体把握购销时机。(来源:中时通)

5.笔者认为,2023年包括人员流动、物流运输、餐饮娱乐等均存在明显的恢复预期,但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复苏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其对包括玉米在内的大宗商品的确存在长期的潜在利多。但其恢复速度和进度均是左右消费市场阶段性走势的关键,这种长期的利好预期在短期内发酵、直接作用于大宗商品市场、起到立竿见影效果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相对于偏向宏观经济的利多因素而言,当前玉米市场的利空因素则来自其自身的基本面。虽然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包括玉米在内的多个大宗商品消费市场存在潜在的恢复预期,但从目前玉米市场所体现出来的阶段性消费能力来看,短期内并不是特别乐观。

而作为利多因素的经济复苏需求虽然迫切,但这毕竟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其在短期内发酵以至于对某个大宗商品起到决定性的拉动作用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因此,笔者认为,短期内玉米市场的利空因素或将“更胜一筹”。(来源:粮油市场报)

玉米到底缺不缺 杂谈玉米百家谈(1)

中国玉米供应链服务平台(www.yumi.com. cn)是全国性“产业 互联网 金融”供应链服务平台。平台集大数据服务、交易服务、金融服务、物流仓储服务、三农服务为一体,致力于为玉米全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流合一的专业化、差异化、多样化的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平台。立足全产业链,依托二十年行业数据、实地调研,专家团队精准预测、实时响应,为您提供全面高效服务。基于平台优势资源,扩大核心企业效应,吸纳物流、仓储主体入驻,携手平台会员寻求环节议价,为您搭建开放优质平台。运用平台完善的风控体系、专业的审核流程、定制化风险管理方案,为您提供安全保障,保值增值、交易无忧。涵盖撮合交易、基差贸易、环节配套、金融服务、咨询支持等,一对一专业客服、为您提供全程规划及跟踪。

中国玉米供应链服务平台围绕“以量换价”、“以价换量”核心理念,希望通过科技赋能,减少中间环节过渡,创建玉米行业智能化经营环境,并藉由平台穿透环节成本、让利会员企业、实现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升行业潜在价值及协同效率,促进产业价值链重构和产业升级。

关注玉米世界

@玉米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