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内心深处的爱恋(灵魂深处的爱恋)

灵魂深处的爱恋

长篇小说《村庄梦魇》

散文卷《秋夜梦魇》 作者金少庚答读者十七问

诗歌卷《雨夜梦魇》

金秋九月,南阳文坛又传喜讯,青年作者金少庚的长篇小说《村庄梦魇》(出版单行本时更名为《母亲的村庄》)、散文集《秋夜梦魇*、诗歌集《雨夜梦魇》分别由河南文艺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尤其是《村庄梦魇》在《南阳广播电视报》连载两年期间,不少热心读者十分关注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创作心态,值此单行本出版发行之际,围绕读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此作答共勉。

来自内心深处的爱恋(灵魂深处的爱恋)(1)

读者二问:你不是那个年代的人,却写出那个年代的传奇故事,故事里面的人物有原型吗?

作者答:我是70年代人,那时候还是大集体吃大锅饭的时代,小时候我曾经感受过饥饿但记忆并不是很深,但对我们那个大家庭记忆却是刻骨铭心。我们叔伯兄妹八人经常为谁多吃一个馍,谁多吃个瓜果而打架。我曾经为偷抢一个花卷馍而被父亲追打,半夜爬到树上,那个馍把前胸烫烙得红肿,留下了一个疤瘌,至今还在。结果由于紧张.馍也掉到坑里了。母亲后半夜找到我,哭泣了半夜。这个事在小说集和散文集中都写了出来。大约七岁的时候,因为分家的事大闹了一场,奶奶不主持公道,少分给我们粮食和农具,逼得母亲跳水坑自杀,我和姐姐抱住水坑边的柳树看着母亲在水中扑腾挣扎而嚎啕大哭。后半夜醒来听到的还是母亲不停的哭泣声。小说中这情节是十分真实的。1958年到1960年大饥荒的时候,我们桐河乡饿死人最多,有一万多。听奶奶讲,有的走着走着就倒在路边,人们饿得连埋人的力气都没有,树皮野草被啃得净光。今年80多岁的老岳母在我家住,我经常听到她说起当年的情形:“你玲姐”,也就是老岳母的亲侄女,“差一点被家人吃了。饿得没办法,一家人头天黑了商量着第二天先把她弄死煮吃分食救活一家人时,他叔不知从哪里荠了个小老鼠,熬了一锅汤坚持了十几天这才挺过来了,这事现在也没敢让她知道,怕她心里难过,可那时候,实在是没一点办法,亲骨肉呀谁台得?逼得没办法,先吃一个能救活十几个,万一招呼不住就会让别人家煮吃了。”老太太说的时候仍能感受到她心中的难受。说实在话,从内心深处我能深深体会到在当时的社会生存环境下,一个女人、一个母亲的无奈和惹怆。《村庄梦魇》中县委书记沙井粮是唐河县原县委书记毕可旦的原型,他最后持枪将妻子和三个子女逼跳深井自杀,可以说,那一夜是他心境悲哀的最深处,没有人知道他最后的想法,但可以想象他当夜那种绝望的心境。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书中牵扯到毕可旦的其它故事,全部是小说化虚构。但我从有关资料上了解到,这个人还是很有工作能力和眼光的。1959年,他扩建了县城的建设路,宽达50米,这种规划在现在也不落后。老百姓当时都说,修这么宽的路净是瞎折腾。可以想像当时县城几万人,而现在唐河县城常住人口突破32万,这条路还不拥挤,发展的眼光是别人不能比的。遗憾的是政治路线跟得太紧了,酿成了人伦大祸。最后等他发现全县饿死人已突破6万时,又及时调付库存粮食分到村户,但祸已酿成,为时已晚。毕可旦应该说是那个时代的政治牺牲品,从个人家庭上来说,更是一个巨大悲剧,以他为原型也可以说是队史为鉴,给当今社会树立一面镜子。还有一点,我个人有喜欢翻阅唐河历史资料的习惯,闲时会很认真地去读《唐河县志》,从县志当中能嗅出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状态,进而思考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心态。

来自内心深处的爱恋(灵魂深处的爱恋)(2)

散文集《秋夜梦魇》中讲述过去发生在农村的各种事件,有些是自己看到的,有的是自己亲自经历的,有的是正在发生的被我记录了下来。当然在写作中夹掺了大量的鬼神民俗因素,透露出那些年代人们在生存中存在的困惑、无奈、痛苦和挣扎。读者应该注意到,乡村杂记中那些人物为追求一种人性的幸福,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但时至今日,纵观现在社会,人性的压抑似乎彻底得到了解放和发挥,甚至有点淋漓尽致。但笔者来看,任何东西都有底线,特别是突破了道德的底线后,人便变成了兽,甚至还不如兽。校长开房、医生卖婴、有毒奶粉、当街摔予、嫖宿幼女、网络造谣、挖眼男童等等,无不彰显着人性凶残丑陋之处。而纵观我写的乡村杂记系列中,浓郁的乡村气息味道还十分醇厚,人性的底线还没有彻底突破,我自己感觉到,在脑中浮现这些人和事中,一种思乡的情绪会悄然涌上心头,那些远去的人物在心中又活跃起来,他们虽然丑陋,但又十分可亲可爱。

读者三问:《村庄梦魇》和《秋夜梦魇》的故事框架都很独特。谈谈你是如伺构思创作的?

作者答:我认为,小说首先是让读者能够读下去,能吸引住读者,让他耐心地从头读到结尾。这样,这部小说也基本算成功了。能吸引住读者的是什么?是情节、是悬念、是人物的命运,是扑朔迷离的故事。所以在《村庄梦魇》这部小说中,上半部基本上全部是悬念,一个故事讲到关键时戛然而止又开始讲另一个故事,写着写着就写开了,慢慢地故事的情节也就对接上去了。有时候故事往下发展时,情节如何展开自己也不知道,于是就开始绕弯子编故事情节,努力地往这个节口上编,编着编着传奇性也就出来了。因为当时写到6万字时,我尝试拿给《南阳广播电视报》的总编何子杰,想让他找人看一下,能否连载?有没有可读性。大约一个月后,我又见他,他说已找相关作家看了,有读头有味道能连载。但何总编不知道这部小说仅仅是个开头,其余部分的怎么写,故事怎么编,人物命运如何走向,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结果于2009年10月份开始连载,没想到期期发那么一点,竟然很快把6万字发完,这下我慌了。我开始拼命加班加点地熬夜续写,我知遭我必须赶上每周报纸出版前把稿子交到报社,否则对不起读者,更对不起报社对我的信任。那一年时间内,是我自己把自己逼上了创作之路,也是创作最艰难的时候,也是最磨炼我文笔的时候。到写散文系列《秋夜梦魇》时,基本上已经轻车熟路,有了《村庄梦魇》的题材、思想、文笔上的积累,写散文时基本上是一挥而就。写了一部分后自己发现,散文和小说有着很紧密的关联,有些故事可畎互相交叉使用。我觉得,我在自己的乡村杂记中渗入了鬼神民俗之类的悬念是一个创新,也可以把它说成是小说或是回忆或是散文或是纪实之类的东西,但我自己把它归类为民俗类悬疑随笔。诗歌集《雨夜梦魇》则完全是一种留恋村庄、河流、田野、树木以及乡村爱情的一种怀恋中的无奈叹息。

读者四问:创作《村庄梦魇》小说中,你是如何把握人物心理转变和他们不停变化的交叉命运的?

作者答:我认为,在小说创作中,这个很难把握。也许是我写第一部长篇小说的缘故吧,有些人物写着写着由不得自己了。比如小说中另外一个重要女性刘敏,开始是想把她写好的,想把她写成一个叛逆女性.因为文中交待,她和不是他亲生的父亲有着一种畸型爱恋关系,对男性应该持一种十分反感的心态,但写到公社书记原唐把她勾引上床后,使她真正尝到了男欢女爱时,却怎么也把握不住原先想塑造的那个刘敏形象了,于是索性就放开笔来写她。让她嫁给县委书记沙井粮也是写着写着想到了这一层,觉得这故事有意思了,有读头了。这时候,更加感到小说悲剧的结尾更有警醒世人的意思了。本来以为攀上高枝的她做梦也没想到冷酷的结局竟是县委书记逼她在雪夜中跳河自杀,人生无常的感慨从心中油然而生。自古以来,攀高官,结权贵,荣华一时,身首两异的家族比比皆是。恰应了农村一句俗语:看着是福,不是你享的,看着是钱不是你能花得了的。小说中刻画了南湖公社街上的屠户“猪剥皮”这样一个人物,他是在那个年代人性压抑分裂后的一个典型。阴暗的生存环境,把他从人变成了兽,我觉得这个人物描写成功之处就在于进牢狱后那种强烈的报复心理和逃进石柱山后对年仅6岁“我”的那种强烈的渴求自慰心理,正是这种心理,才使6岁的“我”没有遭到迫害。他的转折命运远没有写到劲,这是个遗憾。会在现在正创作的《逃离唐城》中重新续补了他的余生。刻画土匪九爷人性回归是整个小说故事的主线,母亲为了保护这个村庄,宁愿舍弃和他的感情并以自己行动来感召使他放弃报复毁灭村庄的念头,最终使他在诸多事件面前认识到自己的恶行。杀死恶妇四凤是他报复社会的第一步,杀死原唐是第二步,不情愿和刘敏上床但又为了隐藏自己强迫着自己和刘敏上床是他报复社会的第三步,真正和主人公母亲有了感情后使他的那颗复仇之心开始回归。易容后假扮公社书记原唐住在这个村庄后又发现这个女人承担着社会、家庭中很多屈辱,但这个女人为了村庄,为r孩子竟是不弃不合,这才彻底动摇了他报复村庄的那颗坚石之心。当他要活埋刘敏,听到刘敏那撕心裂肺的叫喊:“那三个孩子是你的,别杀我……”内心忽然悟道自己的诸多罪行。自己疯狂到竟要杀死自已三个孩子的母亲,而这个女人对自己十分钟情。我觉得这也是这部小说的精彩之处。在小说人物心理把握上,随着他们命运转换而动,但又觉得有些时候转换的快了,有些时候写着写着写偏了。但对文中武装部长何桐诱奸少女仓花后,发现仓花怀孕想谋杀她,构思时我就把仓花构思成一个痴情少女,既然跟你睡了,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任何桐几次谋杀都叫他落空,最终结成了一对生死伴侣。在这个人物把握上,基率上没有走偏。在这两个人物故事中影射当今官场,你玩弄人家时,图一时之乐,想甩掉时却千难万难,最后落个身败名裂。看看现在网上情人举报、小三发帖,不难找到他们的影子。小说中母亲的婆婆——也就是奶奶,这个人物是那个年代沉重的缩影,她为了多得10斤粮食,被生产队长刘老黑长年欺辱,这些她都忍了,但当她发觉到刘老黑想欺辱母亲——也就是她的儿媳时,破庙里、月光下,她毫不犹豫地举起了那把杀猪尖刀刺向r这个仇恨交加又得利用的男人。因为她心里清楚虽然她经常欺负儿媳,可这个媳妇是她家的顶梁住,别人不能欺负。可当她发觉媳妇和九爷有私情时,她又支开儿子,让她上山去寻找九爷。这一节我写得很满意。我感到,人对各个阶段发生的事在认识上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小说是写人性骨子里的东西,而人性正是跟着身边不断变化的事件而不断地演变着它的属性。

读者五问:母亲的角色你是在如何思维状态下构思这个人物的?因为这个角色在《南阻广播电视报*连载时是个很有争议的角色。主要是牵扯到性爱描写。

作者答:前边已经说了,本书主线是通过那几年的饥荒反映中国农村女性的高尚品德,但描写高尚品德的女性,她们都没有七情六欲吗?回答是有,因此绝不能排除性爱的描写,正是通过他和土匪九爷的私情,由开始不愿意到愿意到主动,包括她遭受黑影恶魔的强暴和刘老黑多次的欺辱,正是通过这反映当时农村女性的生存地位。比如莫言在他的小说《丰乳肥臀》中描写的主人公母亲一生中共生育10个孩子,随着故事的发展,读者发现这lO个孩子都不是她和自己男人生育的,都是在不同生存环境中孕育的,最后的上官金童是在绝望中往教堂祈神时和外国传教人生的。但你看完后你觉得这个母亲很不幸,但不是又很伟大吗?历尽生理、心理、生命的不停折磨,却想尽千方百计养活孩子长大成人。小说的开头写鬼子进村,婆婆、公公忙着为院中一头驴接生,而她却马上临产,在床上痛哭喊叫却无人理睬,这就是当时社会女性受歧视的一种残酷状况,一个人娃还不如一个驴娃,但你能说这个女人不伟大吗?《村庄梦魇》在写到结尾时,我突然想让主人公母亲和沙井粮在河边有肌肤之亲的情节,因为开始埋有伏笔,她在第一次被刘老黑欺辱时,正是这个背着长枪的年轻县委书记救了她。县委书记喜欢她那种宁死不受辱的人格。我当时写到沙井粮逼妻女跳下深潭后,母亲闻哭声寻到东河湾,沙井粮正站在潭边,她扑上去抱住他,从内心深处是想救他,可沙井粮却突然感到这个女人身上的温暖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他也紧紧地抱住了母亲,忘记了一切……假如这时候她和沙井粮有了肌肤之亲.读者都会觉得母亲这个形象会更加伟岸。但后来我又放弃了这个写法,因为写到此时,我心里很难过,为这一家人悲壮之死而难过,更为自己小说的主人公而难过。

小说中刘敏也和几个男人有染,九爷也和几个女人有染,甚至还杀死了和他作爱后怀孕8个月的第一个女人。生活中有些事情由不得自己,男女感情之事,有些是情到深处,有些是应付过场,有些是强差人意,有些是畸瞌心态,这都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一部小说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存环境、生存现状、生存思想的一角就很不容易了。我努力地往这面作,但感觉总是傲不好。

我认为,性可以写,这是每个男男女女生理的本能,关键是通过这个性描写反映出某个时代社会变迁中的人类生存状态。而不是仅仅是性描写而不知所云,那无异于街头地摊上的黄色小说罢了,满足于人们的感官需求而不是通过这部小说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但我描写的性是十分不成功的,我认为在描写性上,陈忠实的《白鹿原》是最成功的,遗憾的是在出版时删掉了近3万字,他的成功之处是写得自然、生活感极强。而贾平凹的小说则有些赤裸。金庸的小说无有任何性描写但能让人感到一种真情的流露。特别是郭靖和黄蓉在被困荒岛上的对话,简直写得传神了。有心的读者可以找到这本书看看。

读者六问:小说中出现的那个神秘灵物一那条报恩灵蛇有何寓意?

来自内心深处的爱恋(灵魂深处的爱恋)(3)

作者答:《圣经》第四面显示,蛇是有灵性的动物,蛇原先是长着四只脚的动物、就是它诱使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才繁衍了人类,上帝惩罚它,斩去了它的四只脚,才成为了现在的爬行动物。在民间,也有许多关于灵蛇报恩的故事,港台地区围绕蛇拍过很多报恩、报仇、报复人类的恐怖片。在我们桐河乡也流传着不少关于蛇的灵异传说。有一年,我在村东河湾的河边割草累了,在河边的一棵弯腰柳树上睡着了,有风吹动,有阳光透过树木照在我身上,恍惚中,听到河面上有轻微的滑动声,低头望去,惊得是毛发直竖,险些掉下树来栽到河里。天哪,河面上竞然有数不清的蛇在顺河游走,花红柳绿的各种颜色都有,简直是支蛇的队伍。后来我在看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读到欧阳克用哨声驱赶蛇阵攻敌的场景时,我对此是千真万确地相信。后来我想,我们村的东河湾有几百亩草深茂盛的河沟,夏季炎热,群蛇从草丛中爬出来游到河中的可能性极大,但我却从此不敢再去东河湾割草了。在散文集《秋夜梦魇》中有一篇“群蛇游走”的乡村杂记,描给的这一场景是我亲眼目睹的。《村庄梦魇》中的那条报恩灵蛇是我根据村里的有关传说合并而成,主要是增加一种神秘的民俗风味,符合平民百性那种好人有好报的心态。我们村北学校边的确有一口深井,村里人都在那挑水吃。有一次我趴在井边往下看,一股阴凉冲出井口,井壁上有两棵小野树,略细于胳膊,再一看,树枝上竟然爬缠了几条蛇在蠕动。小说中灵蛇藏于深井中的创作感由此而来。《白鹿原*中写到田小娥被公公鹿三杀死后,死不甘心,附人身说话,最后架火烧她尸骨也没镇住,那其实就是民间说的冤死鬼死不瞑目。但我感到《白鹿原》最后写到白灵被共产党误认为是奸细而活埋后,其父白嘉轩梦见一只白鹿噙泪向他奔来,醒后他哭泣道:“俺的灵儿遭难了,她是回来告诉俺的。”这种父女之间的心灵感应写的真是绝笔。应该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感觉。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好些人有很准确的预感,还有些很灵验的梦。2004年我从广州坐火车回南阳,下午3点多时候,突然心口有一阵强烈的绞痛,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现象,不知怎的我突然预感到家中出事了,而且准确地感到母亲身体有问题了,疼痛过后打电话回家,父亲告诉我:“你妈刚才摔倒在地上,送到医院检查,可能是偏瘫了。”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这种心灵深入的感应可能只有骨肉关系的人才有,但也不是全有。我们兄妹四人,我排老小,妈妈最疼我。我吃母亲的奶吃到9岁还哭着要吃,村里人都焚我。只记得,有一夜她为了让我断奶在乳头上抹了辣椒之类的东西,我噙住奶头后辣得我哭了半夜.哭着哭着睡着了,第二天再也不闹着吃了,从此断奶。我想,断奶更是一种爱。《村庄梦魇》中母亲强烈地感到自己的小女儿——也就是“我”没有死,土匪九爷没有死更没走远的写法就是源于此,还有那条报恩灵蛇不会毒死还会出现的感应应该是生活中都存在的。

读者七问:你喜欢哪些文学作品?受到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影响?

作者答:最早接触文学作品应该是上初中一年级时候所谓的“黄色”手抄本《少女之心》,又叫《曼娜日记》。上课偷看时被老师收走,结果放学回家发现老师正躲在学校后的桃林里翻看而忘了回家,因为我们都是一个村的,上学放学都经过那片桃林。我正吃饭,他那不识字的老婆扭着他的耳朵把他从桃林里揪出来,边走边骂:“龟孙,喊你吃饭也听不见,都晌午过了还看啥子烂作业哩。”恰巧从俺家门口路过,他老婆边骂边把夺来的所谓“作业”甩手扔在路边,我看他走过去了,溜过去,弯腰拾起。我的神哪,正是上午收走我的那本《少女之心》,我慌忙叉把书揣进了怀里。…·

来自内心深处的爱恋(灵魂深处的爱恋)(4)

喜欢文字或者说是文学,也许从那时候的那一天那一本手抄书受影响开始的。之后开始喜欢连环画本。

受文学书影响最大是那一年偶尔看到一本已经翻得发毛的薄艘子《射雕英雄传》。江南七隆在大漠荒山上夜斗梅超风、陈玄风的那一章节,黄册子有几十页的样子,觉得这书写得真是惊心动魄,结尾处陈玄风尸体上前胸被人用刀把皮割去的细节让我总感到这后面还有故事。直到金庸小说在大陆放开以后,才知道那一年我看的那个章节只是全书中的一小章节罢了,但这本小册子引发我对书的兴趣,特别是传奇类的书。金庸、梁羽生、占龙、温瑞安的武侠小说我不仅早多年全部买了反复去读,丽且不止一遍,其中金庸早三年重新修订版的武侠全集又购买了一套,看他哪个地方重新作了校改,有了新的感叹。原来大家也有笔误的地方,比如:“只见他身形疾闪、绕穿过那嘶叫着的马群.伸手便抓着了那和尚的头发 ”

之后便断续地购买书本,而且不断增多。1995年我从桐河乡调进城里时,是12鱼皮袋子书,2000年在城里搬家时是24鱼皮袋子书,2003年又搬家时是38鱼皮袋子,搬运工开始说90元钱把东西搬完,发现书本多后说:“要这么多烂书干啥,卖了算了。”我说:“这就是你为啥拉板车我坐机关的原因,就是这些书把我从苞谷地里拉到了县城。”最后为这几十袋子书多添了50块钱的搬运费。

我最喜欢的作家是莫言、陈忠实、二月河、田中禾、方方、周同宾。奠言是在他获奖前就全部阅读了他的书,他的作品能把我带回乡村,能帮助我找到记忆,并不是他获奖后才喜欢他的作品的。陈忠实则是在读了他的《白鹿原》后心灵上产生震撼,但阅读他的其它作品则泛泛而无有感觉,拍的电影更是一塌糊涂。奇怪的是陈忠实竟然列电影大加赞誉,不得其解。二月河老师的帝王系列读了几遍,比较喜欢雍正,乾隆后两部。方方的则是记住了他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那篇小说《桃花灿烂》,结尾处之震撼人心的精妙之处,我认为超过了莫言的成名作《白狗秋千架》的结尾,《白*的结尾有点让人难受的掉泪,《桃》的结尾则给人们带来的或者说传递的是温暖亲情的人性。周同宾老师的散文则是有话就说.饺有半旬废话。给我散文集《秋夜梦魇》写的序中说得很难听,但我很喜欢,因为他说的都是大实话。

我揣摸着阅读长篇的益处主要是看他的结构框架,人物定型后的故事编写,心里是这么想的却是在自己写时想往这个方向扭却怎么也扭不过来。田中禾老师的长篇我是耐着性子读完后才觉得有味道的,他讲故事生活化、细致化。《十七岁》、《父亲和她们》通篇读完方觉那是那个时代的印记,而莫言的一看便知写的是乡村苦难小说。

在散文方面,我最喜欢的是周同宾、廖华歌、田中禾作品,而直接受影响的是田中禾老师的《落叶溪》散文式小说文体,周老师的散文直、廖老师的散文细,把他们几位大家散文各自的长处比较了一下,我便有了自己《乡村杂记》这类我自己发明创造的民俗悬疑式文体,自己现在是写着试笔,最后的功夫还是要下到长篇小说创作上的。

在诗歌上,我还役落着脚,正在探摸着自己的文体,我自己想,没有自己的文体那还有什么意思?受海子、马新朝老师的诗影响要多一些。

读者八问:你是怎么走上新闻工作道路的?在向文学转型时有什么难处没有?

作者答:那时候我初中毕业,家中有近20亩的责任田,割麦必须一镰一镰地割。麦子一黄,看着那金黄的麦浪脊梁上直冒汗,没有一点收获的成就感。只想赶快逃离村庄,逃离这片土地。一个小稿偶尔上了《河南日报》,被乡里领导发现,让我去做了临时工,专写新闻稿,每月50元工资。人家都是正规军,咱是土八路,只有拼命地写稿。我会包村人家也会,而且到村里待遇还高,多炒两菜,我会喝酒,但人家喝酒比我更强。我会加班写稿,他们不会,这就是我的优势,但经常被他们笑话,说我除了写稿啥也不会弄。我在桐河乡工作的时候,主要以写社会新闻为主,这类新闻故事性很强,还写过不少调查报告、领导讲话、深度观察等等,这无形中为自己自4作长篇小说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加上我喜欢金庸、莫言的小说,对编故事的技巧有了初步认识。另外我还十分喜欢看明清时代的老书、孤本、言情小说,在我的书屋里堆的到处都是,为创作小说打下了很好的积累,在转向小说创作时一点也不难,所以《村庄梦魇》才有胆量在《南阳广播电视报》边写边连载,因为心中有数,在故事情节、结构上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张驰有度。唯一的遗憾是即将连载完时,在2011年元月9日遭遇车祸,腿被撞断四处,躺在床上有两个月时间动不了笔,稍能动的时候,靠在床上咬牙写完了最后3万字。情节、结尾有仓促之感,但只想赶快给读少庚《梦魇三部曲》研讨会专辑者一个交待,好在是出单行本时我又作了些修改补充。

读者九问:您认为这部小说的缺陷是什么?

来自内心深处的爱恋(灵魂深处的爱恋)(5)

作者答:(1)语言上不够精练,新闻语言较多。(2)故事对接当中缺乏事件,难以把握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白,缺乏过渡。(3)硬伤是1959年唐河县没有土匪,而小说中主要人物九爷是土匪,官方多次通辑,围绕他这个角色颇费了一番心血,这才有了灭门惨案的前因,写他最后从母亲身上悟到了冤冤相报何时了的道理,最后回归人性,放弃了报复村庄的念头,隐人山林,出家当和尚。(4)九爷的第一个女人四凤应该有个交待但文中没有。(5)刘文化之前妻之死没说清,缺前妻情人一笔。(6)父女畸爱有点偏激。这些缺陷自己在修改时已发现,但改了两次发现太费事,索性由它去吧。因为已无有力气再去改动,就如一个产妇生了孩子后想看孩子一眼,却已累得筋疲力尽,难以睁眼。我就是这样一个感觉,有些缺陷更好能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和挑刺。

读者十问:原先只是一部《村庄梦魇》,为何现在出版时有了其它两部《梦魇》,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吗?

作者答:散文集《秋夜梦魇》原先只是为县里办的《石柱山》杂志供稿,但写着写着觉得有意思了,遗憾的是还有十几篇没写出来。这本集子大约是两年多时间写出来的。诗歌《雨夜梦魇》是2012年10月8日到29日之间躺在病床上写的。那个阶段我住进了南阳市第八人民医院作去钢板、钢钉手术,有20多天的时间。这个医院在南阳市郊区,很偏僻,院长王进宝还是我的好朋友,之所以不在县里作手术,为的是避免别人打搅,能安心养病,躺在病床上,把买的800多块钱书翻完,便靠在床头把病中的一些感受用诗歌形式记录下来,出院后一翻,有百余首,想着小说和散文两部书的名字,便把这些诗歌起了一个《雨夜梦魇》,也凑合着算《梦魇三部曲》吧。这本诗集,基本上写完后没作什么修饰,原汁原味,读者从后记《病中的叹息》便能感到我当时的一些情绪。

读者十一问:为什么梦魇三部曲等到现在才正式出版单行本?

作者答:《村庄梦魇》早在2011年4月份已交河南文艺出版社,他们审后说涉及性的描写必须删改,我很不情愿。莫言、贾平凹的书露骨描写性的太多了,可我一个小作者这样写就不行。但胳膊扭不过大腿,删就删吧,这一删便停在这了,说实在话还得感谢他们,要不然散文和诗歌也没有时间写出来,更不说出版了。

读者十二问:你在县里分管赣闻宣传工作,如何挤时间创作的?

作者答:说实在的话,新闻宣传工作的确繁琐无规律,但我想既然想写东西,总是能挤出时间的。自打从农村进城后,从写新闻稿件到现在的文学创作,近二十年来,我一个星期天也没过过。但工作压力太大的时候,我喜欢找人打牌、喝点小酒来减压,但不上瘾。打牌喜欢以赢为主,喝酒喜欢让酒桌上某一个人喝多为止,但有时自己把握不住也喝多了。

读者十三问:《村庄梦魇》写的是农村题材,这篇小说中你觉得写得最成功的人物是谁?

来自内心深处的爱恋(灵魂深处的爱恋)(6)

作者答:我想,我估计近十年来我的创作都绕不开农村题材,因为我眷恋那里的村庄、河流、树木、房屋,最重要的是那里还有我的老母亲,那是我灵魂最深处的爱恋。

我觉得《村庄梦魇》里面描写最成功的人物倒不是主角母亲和九爷,而是何桐和仓花,把他们的内心人性描写到位了。

读者十四问:您下步有什么创作打算?

作者答:《村庄梦魇》中很多人物还没有写完,比如原唐的女儿原装装只是点到,九爷归隐山林到大寺当主持之间发生的事情,仓花寻子、何桐入狱等事件还没有交待完,这也是绕在我心头的一个纠结,总觉得欠这些人物一些什么,以至老是在梦中梦见他们。于是我开始从2013年起在《石柱山》第一期续写《村庄梦魇》的姐妹篇《逃离唐城》,让《村庄梦魇》中没有完成任务的人物再次出场,主题是写70年代到80年代的婚姻、社会。大致分几个大块:一是诛妻背后;二是阴阳人物;三是连环“杀猪”;四是兄妹情仇;五是石破天惊。整篇仍是灰暗音调,人物心理描写模仿《村庄梦魇》,情节设计上仍是悬疑晾心。以70年代发生在唐河县震惊全国的“马振抚事件”为背景,揭示当时政治对社会对人的迫害摧残。已经写了8万多字,但主人公还没出场,估计要写到50万字左右。我想让这个长篇在写法上放任自流,把每一个故事讲得都很精彩,故事里面圈着连环故事,人物命运不断转折,总是不听自己使唤,他们想努力改变自己却都是连连落空,叹人生和命运竞如此不济。

我是这样想的,每月发一万字左右,三年能写出36万宇,又是一个长篇。这样一连载每期必须刊登,自己把自己逼得必须挤时间写,要不然,光繁琐的事务就把你的时间抢走了。

读者十五问:你这是鳙几次出书,以前出的都是什么样的作品?

作者答:这是第三次出书。第一次是1999年结集新闻作品,《金少庚新闻作品选》共56万字。第二次出的金少庚文集共三本200万字。散文集《消失的河流》、新闻集《庄稼地里出新闻》、纪实文学集《天下奇缘:母女俩同一天嫁给父子俩》。这次《梦魇三部曲》是第三次出书。

读者十六问:你是如何看待当前出版市场的?

作者答:一句话,势利眼,只盯市场只盯名家而从不推新人。

读者十七问:你是如何评价自己的《梦魇三部曲》作品的。

来自内心深处的爱恋(灵魂深处的爱恋)(7)

作者答:吃个及格分就不错了,又能开个研讨会觉得更不错了,特别是这次研讨会南阳的文学大家到场提出中肯的但却是很尖锐的意见,对我以后在文学创作中是一个推进。更加感谢唐河县委书记刘明杰、宣传部长赵阳专程参加会,对我更是一个鼓励。因为现在人心浮躁,我能安下心来写点东西是我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各位文学大家和县委主要领导能亲自参加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和肯定。(金少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