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的第73个苹果(传说中牛顿背靠的那棵苹果树)

小时候,我们在接触科学知识的时候,也会听到各种各样跟科学家有关的故事,比如,一提起“万有引力定律”,自然而然想到牛顿和苹果树的故事。

牛顿的第73个苹果(传说中牛顿背靠的那棵苹果树)(1)

1665年,数学家艾萨克·牛顿回到了家乡英格兰林肯郡的农场。有一天,牛顿正坐在果园的苹果树下,一颗苹果突然掉在他的头上,这件小事让他心生疑虑;为什么苹果总是垂直下落?牛顿由此开始思考——为什么所有东西都是向下落,而不是向上或者向旁边?他意识到一定存在某种力量,能够将一切拉到地面。

就这样,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苹果树下的休闲时刻给世界带来了科学史著名的物理定律大发现。其实,苹果不仅出现在西方各种故事里,还常常出现在西方的绘画和文学作品里。

欧洲杰出画家丢勒在《亚当和夏娃》中用苹果代替了禁果;在契诃夫的小说《新娘》中,新娘是从家乡的苹果园中离家出走的;而在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白雪公主就是吃了王后的毒苹果而昏睡过去的……不止是苹果树,很多树都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牛顿的第73个苹果(传说中牛顿背靠的那棵苹果树)(2)

和人类一样,树不仅有生命力,也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树木与我们息息相关。

牛顿的第73个苹果(传说中牛顿背靠的那棵苹果树)(3)

远古时期,树与人就建立起了深切的关系,那时的人类对天地万物怀揣着一颗敬畏之心,在依赖自然的同时,也经受着自然的历练,而钻木取火的出现则暗示着人类开始利用自然去改造周围的环境。

进入农耕文明之后,越来越多的树木开始被用来修建宫殿、房屋、桥梁和船只,人类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发展自身利用自然的本领。然而,当人类步入近代工业革命的浪潮时,却逐渐以掌控者的姿态试图驾驭自然,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大量树木遭到了破坏甚至毁灭,随之而来的“荒原”景象为人类敲响了世纪警钟。

牛顿的第73个苹果(传说中牛顿背靠的那棵苹果树)(4)

幸运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人类自身的僭越行为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始反思并重视与自然和谐共生……树与人,是一部宏大的自然史。

从文化层面而言,树也是人类精神的具象化体现,是一种象征——可以是生存,可以是自由,也可以是复原,亦或是重生。数千年以来,不同种类的树木生机勃勃地点缀着人类社会的神话与传说,在不同民族和地域孕育了独特的人文故事。

牛顿的第73个苹果(传说中牛顿背靠的那棵苹果树)(5)

比如,说到椰子树,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的画面会是什么?也许是某个热带海岛。印度尼西亚就有一个长满椰子树的小岛,当地一直流传着一个奇异的故事;而外表奇特的猴面包树,也有自己的倒立传说;还有中国香港的林村许愿树,在那里每逢大年初一都会见到一种特殊的习俗……

牛顿的第73个苹果(传说中牛顿背靠的那棵苹果树)(6)

椰子树

世界早已被我们划分成了大大小小的地域,在我们不曾踏足的某个角落,也许还有很多关于大树的传说和神话,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探索。

牛顿的第73个苹果(传说中牛顿背靠的那棵苹果树)(7)

来自英国的艾里斯·沃朗就是这样一位着迷于大树故事的人,他选取了不同民族、国家和区域最具代表性的22棵树木,创作了这本《大树都知道 22棵树和他们的故事》,为读者展现了独特的关于树的文化解读视角。而阿根廷籍插画师辛西娅·阿隆索则用画笔将可爱的风格与人文内涵合二为一,使其跃于纸上。

牛顿的第73个苹果(传说中牛顿背靠的那棵苹果树)(8)

[英]艾里斯·沃朗 文 [阿根廷]辛西娅·阿隆索 图 适读年龄:5-9岁

《大树都知道 22棵树和他们的故事》用21个篇章讲述了22棵树的故事,包括希腊神话、北欧神话、以色列历史、传说故事等等,可以让孩子接触世界各地的文化,给他们丰富的阅读体验。

牛顿的第73个苹果(传说中牛顿背靠的那棵苹果树)(9)

这本书不仅向孩子介绍树的自然特性的科普书,同时还讲述了一个个与树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使树的形象在孩子们的眼中更加立体。书中每一幅精美的插画不仅会激发孩子探索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能锻炼孩子艺术审美的能力。

牛顿的第73个苹果(传说中牛顿背靠的那棵苹果树)(10)

我们还选取了部分有趣或有用的延伸知识点,将其整理在《导读手册》中,供大家阅读参考。

牛顿的第73个苹果(传说中牛顿背靠的那棵苹果树)(11)

翻开书,映入眼眸的不仅是22棵特征鲜明的树,还有树木与人类交织在字里行间的亘古之缘,让孩子不禁为自然与文明的巧妙融合而心生感叹,同时,领悟生存和生命的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