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以优势学科资源)

2019年5月10月,西南边陲山区县城云南省凤庆县王大哥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前几天,他的妻子经临沧市人民医院医生诊断为视网膜脱落,建议尽快手术治疗。他准备携妻子到省城大医院就医,最让王大哥揪心的是大城市就医人生地不熟就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不知道从何处着手,而且一路的吃住行以及医疗费用更让他一家吃不消。突然,他想起了不久前看到一则消息: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李永浩医生进驻凤庆人民医院。他喜出望外,拉着妻子赶往凤庆县人民医院。5月13日,李医生成功地帮助王大哥的妻子进行了视网膜脱离修复术。患者术后康复很顺利,不久就出院了。

“这对我们家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感激”,王大哥特地写了封信,感谢来自广州中山大学的派驻医生。

西北大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以优势学科资源)(1)

中山大学自2013年开展定点帮扶云南省凤庆县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统一部署,根据凤庆县的实际需要,集中优势抓人才、教育、医疗、文化、产业、社会力量等六个领域,多方面综合施策,打好组合拳,为凤庆县脱贫摘帽打下坚实基础。

在中山大学帮扶下,山里干部、山里娃走进著名学府。“给钱给物,不如给建个好支部”,中山大学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注重增强凤庆县内在发展动力,致力于提高凤庆县党政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能动作用。自2013年中山大学定点帮扶凤庆县以来,已累计培训市县党政领导干部18期1134人次,还协助安排了27名干部在大学、附属医院、大湾区地方政府各部门进行挂职锻炼,让凤庆干部在实战中边干边学,有效提高了凤庆县各级党政干部的能力素质,为凤庆县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组织基础。

许多凤庆县人民从深山来到广州的同时,许许多多的中大人却从繁华都市广州舟车劳顿,风程仆仆来到了西南边陲山区县城凤庆,在这里扎根,助力凤庆脱贫事业。中山大学自2014年起共派遣6届20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到凤庆县鲁史镇鲁史中学开展支教活动。

中秋节前一周,王克每晚都在加班加点联络对接中山大学统一战线帮扶凤庆县系列活动。他是中山大学第五位派驻凤庆县挂职副县长的干部,刚上任不久就一边着手深入乡镇调研深化定点扶贫工作,一边谋划对接中山大学优势资源。这周末中山大学统一战线专家共40多人到凤庆县开展帮扶活动,周末短短两天内将组织中山大学中秋消费扶贫货款移交仪式、中山大学出版社捐书仪式、中山大学移动党校捐赠仪式、在凤庆县人民医院组织免费义诊活动等等。这样的帮扶团队来到凤庆已经是常态。

西北大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以优势学科资源)(2)

趁着傍晚农民劳作回家,蓝澍德走在熟悉的红塘村道,开始入户走访村中的脱贫户。他是中山大学另一名挂职干部,在凤庆县担任红塘村驻村第一书记。自2018年起,中山大学开始帮扶红塘村。经过一年努力,红塘村大摆田完小的教学设施得到全面提升,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去年底,经临沧市批准公示,红塘村已脱贫出列。“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作为第一书记,蓝澍德仍感觉身上责任沉甸甸。

不远处是凤庆县一中,来自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的李建辉老师正在给学生修改作文。李老师退休后,没有跟随儿子到美国居住,而是接受学校的推荐到凤庆一中驻点支教。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很多学生都喜欢上了他的语文课,而李老师写下了十二万多字教学日记和三万多字听课笔记。一同来自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的英语老师崔莉喜欢就地取材,茶马古道、澜沧江、滇红茶等身边的元素出现在课堂上时,学生倍感亲切,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崔老师还向红塘村小学捐赠5000元,奖励优秀师生。一同到凤庆任教的还有熊银元、刘敬莲老师,一年多扎根凤庆的日子,让四位老师都与凤庆结下了深厚感情。中山大学投入52万元援建了远程教育课室,附属中学与凤庆县第三中学跨越近2000公里可同上一门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截至目前中山大学已整合校友和社会资源提供捐赠超过1500万元善款,用于凤庆县建设中小学、购买医疗设备、危房改造等,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药学院葛发欢教授是生药与天然药物化学的专家,在应用领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凤庆县是核桃大县,但产品精深加工面临难题。于是,双方找到了一种契合。2019年初,药学院葛发欢教授与凤庆县一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核桃油、茶叶籽油生产线正式落地投产,该生产线所采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是国内领先的食用油绿色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了凤庆县核桃油、茶籽油品质。他们计划于10月底在凤庆县召开植物资源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为凤庆县打造产业高地贡献专家智慧。

程瑜是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系的教授,他刚刚从凤庆回到学校准备新学期工作。暑假期间,他和夏循祥副教授带领20多名大学生、研究生分别赴凤庆鲁史古镇、郭大寨乡团山村开展人类学田野实习活动。郭大寨乡团山村的田野调研已连续开展三年,围绕少数民族俐侎人群文化研究已累计形成超过100万字的素材。他们还确定了非遗传承人,对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专项培训,推进俐侎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的出版,通过传统文化、符号等的保护再利用,活化民族元素,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开拓新门路。

中山大学旅游休闲管理学科在国内领先。自2013年以来,中山大学已由旅游学院团队为凤庆县编制了《凤庆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凤庆县陈家窝河旅游区概念规划》《百里长湖旅游区概念规划》《古墨旅游区概念规划》等系列规划。今年暑期,旅游学院刘逸副教授还专门回访凤庆县,实地考察安石村、青龙桥、滇红老厂、鲁史古镇、新漭街渡大桥和古墨村等重要旅游资源点,全面掌握凤庆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瓶颈,给予了具体的工作指引和相关部署,为凤庆县旅游发展把脉助力。凤庆县的古墨村也成为逐渐兴起的旅游地。

9月10日,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保继刚在南京举办的第四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脱贫十大典型项目推选活动上进行了阿者科计划的展示,阿者科计划成功入选了十大案例。阿者科村地处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内,是典型的哈尼族传统村落,景观独特秀美,但近年来村落经济发展缓慢,是云南省元阳县典型的贫困村,脱贫任务艰巨。2018年1月起,保教授带领研究团队开展为期三年的公益援助项目。阿者科计划独辟蹊径,将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农耕技艺传承四位一体同步推进。经过一年即取得了“开门红”,两次村集体公司分红收入超过40万元,村民分红金额为191195元,全村实现了脱贫。一年来,阿者科计划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世界旅游组织正计划到阿者科考察。阿者科计划为全球旅游减贫提供了一个中国方案,也是一个一流学科反馈社会的极佳案例。(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春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