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京播报封神(04年罗京封神一战)
2008年8月31日晚19点整,许多人在电视机前看到了准时播出的《新闻联播》。
这一天新闻联播的主持人是李修平和罗京,这两位端庄大气、字正腔圆的主持人早已是全国观众的“熟人”。
节目正常播出完毕,两位主持人整理好稿件后下播,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直到走下直播室的罗京径直走进了台领导办公室,递上了自己从业26年的第一张请假条。
面对领导的不解,他说:“我完成任务了。”
这个时候除了罗京和他的妻子刘继红外,很少有人知道他已经罹患淋巴癌,正处于病痛的折磨之中。
治疗一年后,2009年6月5日,罗京因癌症去世。他在电视台留下的,是26年口播零失误的奇迹。
1961年出生的罗京,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他的父母是老一辈的知识分子,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在培养孩子时寄予厚望,并进行了严格的要求。
少年时罗京便被家中要求多读书、少玩闹,因此养成了较为成熟稳重的性格。
《新闻联播》开播的时候,罗京正在北京酒仙桥一中上高二,可能此时的他还没有想到自己会与这个节目结缘,会因为这个节目被全中国的观众认识。
但命运总会将能力出众的人,推向更耀眼的位置。1979年,罗京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
说起这段经历,也是十分巧合的。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罗京被一名想要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的同学拉到了面试现场陪他考试。
那名同学没有被录取,但罗京清朗的外形和清晰的吐字一下子吸引了考官,无心插柳柳成荫,陪考的罗京反而被录取了。
大学四年,罗京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因为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外形,他在学校中也是风云人物。
这样优秀的主持人苗子,还是科班出身,自然会成为各家电视台争抢的对象。
1983年毕业后,罗京顺利进入了中央电视台成为一名主持人,与他一同被选中的还有他的同学、未来的“金牌搭档”李瑞英。
最开始罗京除了录制《新闻联播》外,还被安排主持天气预报。现在我们收看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各地的天气图标往往可以随着主持人的讲解而变化,呈现出立体、形象又有趣的效果,也让主持人讲解起来丝毫不费力。
但在上世纪80年代,LED屏还是一件特别稀罕的东西,天气预报的演示图板都是手工制作,下雨、刮风用的都是贴片制作的小图标。
天气信息也不是通过网络实时传达的,而是在节目开始之前先由助理打电话到气象站询问和确认,再口传笔录到演播室里,由工作人员预先将各个小铁片放到响应的省份地区。
主持人只能根据这些小铁片作为提示,将各地的天气预报准确播送出来。为了让观众有更直观的了解,还需要一边播送一边用小木棍指向相应的位置。
罗京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一年多,他也是中国第一位天气预报先生。
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技术含量”没有那么高的职位,也没能掩盖住罗京的出色。台领导给他的评语是这样的:“风华正茂,口齿清爽,是十分难求的播音人才。”
不是谁都能得到中央电视台领导评价的一句“播音人才”的,罗京显然是万里挑一的天才。
很快,大大小小的重要活动陆续交到了这个年轻人的手上。如1984年5月被外派一个重要的出访报道,1987年主持央视军事节目《长长短短话海军》;1993年,他被选中播送北京申奥失败的慰问电。
他身上综合了许多播音人的特质:声音条件好,普通话标准,形象出色,性格稳重。
这些特质让他能够主持好日常节目,更能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保持一颗平常心,从而应付好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
央视前台长杨伟光就曾这样说:“很多重大的事情交给罗京播音,让人放心。”
从一个小细节便可以看出罗京的用心:当时央视的经费不充足,每个主持人只发了一套衣服和一条领带。
罗京虽然没有钱自己再去买一套合适的正装,但他另外给自己配了两条领带,用来在不同的报道环境中佩戴。
对于一个需要出镜的主持人来说,这样精巧的心思无疑是锦上添花。
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节目迎来了一个重大改变——由录播改为直播。对于一档面向全国播出的王牌新闻节目来说,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决定。
电视节目的播出进度一般都是定好的,甚至精确到了具体哪一秒结束。
录播的话可以通过后期调整节目时长,或者实在不满意的话重录;直播就非常依赖于主持人的能力了,语速过快、过慢都不合适,而且还需要根据实时进度调整语速。
即便是在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今天,新闻直播出现事故也不是不可能的。
就在2021年9月15日晚上,因提词器突然失灵,《杭州新闻联播》节目男主播在直播中狂按遥控器,脸部表情明显失态,导播室也乱成了一团。
从这个案例中就可以看出,相比于录播,直播要承受更大的风险。
在技术条件还没有那么成熟的时候,各种设备更容易出问题,需要主持人随机应变的情况更多,这也就意味着,对主持人的素质要求更高。
第一期直播交给谁来做?这个艰难而又沉重的任务,在经过中央电视台领导百般考量后,最终交给了罗京和他的金牌搭档李瑞英。
这一年,罗京35岁,并不是央视所有主持人中年龄最大的,但无疑已经是最受信任的主持人之一。
除第一次直播《新闻联播》这样的重任外,不久后,罗京又接受了一个重要也十分沉重的任务:1997年2月19日,在《新闻联播》中,他播送了小平同志的讣告。
四千余字的讣告,没有一个错别字,没有一处停顿或者重读。罗京用自己的专业播音,表达了对小平同志最好的尊敬。
要说最能体现罗京能力的一次,那势必要数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期间的那次播音。
那一天刚好是罗京和李瑞英主持,因为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在召开的缘故,送过来的稿子特别多。
但偏偏准备得又匆忙,复印得十分不清楚,还有很多修改的痕迹。
甚至直到两名主持人坐在了演播室中开始直播,还有一部分稿件在修改,李瑞英甚至要修改稿子后,偷偷从台下传给罗京。
这意味着在直播之前主持人完全没有熟悉稿件的时间,只能现给现读。
复印不清的字体,大量掺杂在铅字之中的手工修改痕迹,都十分影响人的阅读体验,更影响主持人流畅的念出来。如此之大的难度,可以说是相当考验主持人的功底了。
据说,那一天直播间外站了许多领导,甚至有人已经准备好了保心丸,做好了出事之后立刻处理的准备。
但是,罗京送上了一个属于主持人的奇迹——长达17分钟,完全没有预览过、十分混乱的12页稿子,他一个字都没有出错,十分流畅地读了出来。
除了在演播室的人之外,全国观众都没有发现这一天的《新闻联播》同往常的每一天有什么不同。
搭档李瑞英在结束直播后忍不住夸赞罗京“是个神奇的人”。
罗京本人也心有余悸,表示:“这是有生以来最急、最难的一条稿子。”
台里的同事评价罗京直播《新闻联播》时的样子:“眼睛盯着提词器,嘴里播着新闻,手里拿着稿子,耳朵听着导演的要求,还不受其他人交流的影响。”
一个能让自己的五官“各干各的”的主持人,确实不愧“神奇”这个评价。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异功能”,或者说是相当深厚的功底,罗京才能够成为最为传奇的主持人之一。
因为能力出色,罗京长期被委任为播音组组长,但他自己主动辞去了这个职务。他认为自己不擅长管理,推荐李瑞英担任组长一职。
台里的领导两次驳回了他的请求,但到了第三次,罗京干脆写了一份书面报告放在了领导的桌子上。
由于每天播音时呈现出的都是相当专业的形象,罗京一度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冷静甚至高高在上的人。
当时央视台里有一个实习生,就觉得罗京高高在上,不敢跟他请教问题。罗京知道后主动将这个实习生的素材找出来,带着他背稿。
可见大神并不是真的“高高在上”,而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
对于自己“高高在上”这个问题,罗京曾如此回应:“首先,我的职业决定了从我嘴里说出去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可笑的事情。其次,新闻要求有一个常态,要有相对的客观,所以我必须保持冷静的态度。”
对待职业十分严肃认真态度的罗京,在生活中也有着多样的爱好。
2003年春晚的时候,他在舞台上反串表演了京剧《甘露寺》;2004年又加入了央视“东方时空”的明星足球队,同新疆媒体联队踢了一场足球友谊赛;2008年奥运会前夕,罗京被选为第140棒火炬手,传递了火炬。
繁忙紧急的工作之外,罗京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自己的小学妹刘继红。
刘继红小罗京5岁,同样是北京广播学院的学生。她读大学的时候“罗京”这个名字就如雷贯耳。
碰巧,某一天下午,他们二人在导师家中相遇了。或许因为专业相同,或许是因为缘分天定,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有聊不完的话题,整整在导师家聊了一个下午。
从小到大,罗京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恋爱结婚的问题,直到遇到了刘继红。
可真的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的时候,作为一个经验为零的“钢铁直男”,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意,只能用最笨的办法:经常去老师家里,想要再制造一次“偶遇”。
所幸老师看出了年轻人的心思,主动做红娘撮合了两人。
在一起之后,罗京的“直男”本色也没有改变。工作繁忙的罗京很少有时间陪伴刘继红,经常是两人约好了时间的恋爱都会“鸽”掉;还有好几次,两人刚刚见面不久,罗京接到一通电话便要匆匆离去。
同为媒体人,刘继红对罗京的忙碌给出了充分的理解和认可。但工作繁忙之余,罗京也不太会表达自己的爱意。
刘继红无奈地发现,男友写给自己的信里经常都是新闻见习和学习功课,从来没有什么甜言蜜语。
好在虽然嘴上不说,罗京行动中给了刘继红足够的安全感,两人也并没有因此而爆发争吵。
罗京最大的浪漫,大概就是在求婚的时候:他站在刘继红的楼下,用标准的播音腔朗读了一封自己写的“情书”,算是对她的求婚。
1988年6月,两人在北京举行了婚礼,正式结为夫妻。
婚后,罗京依然没有什么时间陪伴妻子。他在台里的工作非常忙碌,每天都要很晚才能回家。
台里一旦有什么急事,他会抛下一切事情赶回去工作。好在刘继红能够理解丈夫的工作,而且甘愿作为贤内助,在家里为他操持好一切,让罗京在工作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
1995年,也就是结婚七年之后,两人终于迎来了爱情的结晶——罗疏桐。
罗京亲自从古诗中为儿子选取了这个名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挺拔的梧桐树,这个名字寄托着罗京对儿子的期许。
孩子的出生和成长给家长带来的是快乐,却也是更大的压力。在罗疏桐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夫妻二人都特别忙。
等到他们赶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所有的小朋友都离开了,只剩下罗疏桐一个人在幼儿园门口大哭。
孩子的哭泣让母亲的内心格外疼痛,而罗京的工作又繁忙而重要,实在没有时间照顾孩子。
权衡之下,刘继红辞去了自己高薪的工作,开始专职照顾家庭。她一边照顾儿子,一边照顾因工作繁忙几乎不顾自己身体的丈夫。
不管罗京回家多晚,她都会亮着灯等他,并给他泡上一杯胖大海养嗓子。
一家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平淡又幸福地继续下去,直到意外骤然降临——2008年7月,罗京被查出了淋巴癌。这一年,儿子罗疏桐才13岁。
拿到报告的刘继红泣不成声,她有点不知道生活要往哪个方向继续了,更不知道这份压力可以和谁分担。
这件事夫妻俩暂时没有告知双方父母,特别是罗京的母亲当时身体也不太好。隔三岔五就要回家看看父母的罗京突然十几天没有回去,老父亲心中自然疑惑,罗京只能用“出差”暂时搪塞过去。
2008年8月6日,罗京戴着白色运动发带亮相奥运生活传递现场,看起来精神非常好。那天,他如常完成了火炬的传递,还会自己的医生说:“看,没有大碍,完全能康复!”
但事实上,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这样自信了。带着日益严重的癌症,罗京又坚持了一个月的工作,直到8月31日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次播音。
那天,搭档李修平回忆罗京的状态已经非常不好了:“当时罗老师的腿在微微颤抖,脸色发白。我问他,罗老师你身体不舒服吗,罗老师只是笑一笑,我完全没有想到,那一天会是他的最后一天播报,也是最后一次出现在我面前。”
化疗一个疗程后,罗京找到了干红细胞配对者,有了痊愈的希望。然而不知道命运是不是真的要开一个这么残忍的玩笑:好不容易找到了配对者,罗京的身体却已经不再允许进行移植手术。
不得已,医生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离世的前一天,罗京突然对在身边照顾自己的刘继红说了一句:“我想吃冰棍”。
刘继红二话不说下楼去给他买,却在楼下接到了一条意外的短信:“老婆,我爱你。”
看着这句话,刘继红泪如雨下。成婚这么多年来,罗京一直都用“小刘”称呼她,这是他第一次叫“老婆”,更是第一次说“我爱你”。
知道丈夫为什么说出这句话的刘继红忍不住蹲在地上大哭。
次日凌晨,也就是2009年早上7时5分,罗京在睡梦中辞世,年仅48岁。
“国嘴”的离世,是全国人民的损失。这名在《新闻联播》中陪伴了全国人民二十几年的著名主持人,可以说是每个人的“熟人”。
举办葬礼的那一天,北京市有五万名群众前来送行,刘继红几次哭晕过去,只能依靠儿子的搀扶站住。
罗京去世后好几年,她根本不敢打开电视,有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坐在沙发上等待着罗京回来,却一坐就是一整夜,仍等不到自己期待的那个人回家。
离世一年后,罗京被追授主持界的最高荣誉:“金话筒奖”。除此之外,他还留下了至今没有被破除的记录:五次获评央视最佳播音主持人,而且是蝉联。
央视另一名主持人郎永淳在追忆罗京时说道:“罗京老师的业务能力给我们立下了一个标杆,在领导岗位上,他对待晚辈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爱护,把他的经验教给我们,对所有人都特别谦和。”
前一段时间,有人去万佛华侨陵园的角落拍摄了罗京墓地的照片。大理石制作的墓碑被设计成“口”字形,另有一尊半身雕塑立在碑前。在碑上还有一支灰色的浮雕话筒,算是对他的纪念。
逝者已逝,生者还需要继续生活。罗京去世后,妻子刘继红和儿子罗疏桐渐渐淡出了大众视线。直到近年才再次接受采访,谈起了自己的生活。
在罗京刚去世的那几年,刘继红独自照顾公婆、抚养孩子,个中辛酸只有她自己知晓。
好在儿子一天天长大给了她许多安慰。在接受采访时刘继红表示:“现在的罗疏桐在为人处事上,还有做事的风格上,越来越像他爸爸。”
2018年,网上再次曝光了一张罗疏桐的照片,虽然胖胖的,但也文质彬彬。有知情者表示,他学业十分优秀,曾赴美留学,后在国内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相信罗京在天有灵, 看到妻儿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会为此而高兴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