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失败是对孩子教育的失败(是什么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路上走得战战兢兢)

最大的失败是对孩子教育的失败(是什么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路上走得战战兢兢)(1)

一位网友吐槽说,生孩子之前,无论你有多么大大咧咧,活得多么潇潇洒洒,一旦你有了孩子,你都会有颗“玻璃心”。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路上走得战战兢兢

都是第一次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好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路上走得可谓“战战兢兢”:

孩子还在怀胎十月的阶段,我们就要给孩子来上点胎教音乐,再听上百余首唐诗。曾在网上看到,孩子还未出生,妈妈就发日志打卡孩子已经听了600首唐诗了……。

未上幼儿园时,就要担心孩子上什么样的幼儿园,有的地方一个幼儿园一年就要五万多的学费。

幼升小,又要担心能不能上了重点小学;等上了中学,又要担心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数万的陪读花费在所不惜,一套百万以上的学区房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万一学校教育的内容不够,该怎么办?在学校教育之外,是不是该给孩子上上补习班?

这是双减之前部分家长的真实写照。

孩子一次成绩不理想——这样下去可怎么办?焦虑

孩子玩游戏——玩游戏坏眼睛了怎么办?痴迷游戏不学习怎么办?焦虑

孩子叛逆、不听话——这孩子到底随谁?咋这么不听话。焦虑

孩子不愿意上课外班——别人都上,咱不上怎么能行?焦虑

总之,不等孩子到达学校教育的终点,焦虑总是不能停。

从二十一世纪初到现在,二十年的时间,普通家庭用于抚养孩子的时间、放在孩子身上的注意力和投入的金钱就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我们一些父母的教育理念几乎可以概括为:时间要长,花钱要多,知识要足,情感要真。总之,高度重视才是王道,情感上焦虑才是常态。

“家长疲于奔命,孩子筋疲力尽”,教育焦虑的背后,牺牲了所有闲暇时间,生活节奏如同“狂暴的旋风”,大人孩子都毫无喘息的空间。

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在殚精竭虑、无微不至、精疲力竭地花光所有力气去安排孩子的生活后,结果却没有向着父母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一位初中的孩子如是说:妈妈认为,我如果想要以后有一个体面的工作,能够自食其力,那么我就要完全配合他们的安排。

在这种焦虑式教育下,这些孩子俨然成了父母们达到某种目的的学习工具。

最大的失败是对孩子教育的失败(是什么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路上走得战战兢兢)(2)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我们传承了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正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今天,看到有网友在吐槽:现在的家长啊,变成大人以后,就全然忘记自己也是从小孩子长起来的。最终成为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大人的样子。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淘气、调皮、逃课,不好好学习,父母生气、唠叨,甚至挨打,经常气得父母几天都吃不下饭。

转眼十几年过去了,我们长大成人,为人父母,我们传承了父母的衣钵,用同样的教育方式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正是这种不理智的传承,导致孩子压抑、叛逆,越来越不听话,我们正在错误的教育路上越走越远。

这些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我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不知道我除了学还能做什么?

最大的失败是对孩子教育的失败(是什么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路上走得战战兢兢)(3)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是什么引起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战争

由于父母和儿童生活在不同的心理世界里,彼此都不理解对方,所以父母与儿童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许多父母是真正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一切从自己出发,用自己的标准评判孩子的行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只要孩子的所作所为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是孩子的不对,就呵斥、就限制。孩子便失去了美好的童真和鲜活的童年。

小东是一位五年级的男孩,从小酷爱研究编程,可妈妈却认为编程一直要接触电子产品,对眼睛不好,于是坚决不让孩子接触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于是,母子之间的明争暗斗便开始了,孩子一有机会便骗妈妈说从手机上查知识点,其实私下里在手机上搜索编程的相关资料,有时甚至趁家人凌晨熟睡的机会偷偷看手机,被妈妈发现后便免不了一顿臭骂。

就这样,孩子在夹缝中学习编程知识,年仅十来岁的他就能够独自写出一些游戏小程序,游戏设计之巧妙、画面布局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妈妈看到后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一句话:不能接触电子产品。

当问及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时,孩子天真地说:最盼望的就是妈妈不在家,自己能好好地钻研一下自己心爱的编程。——真是令人心酸唏嘘。

如果给他足够的发展空间,这个孩子或许将来能成为编程天才、IT精英。然而,在妈妈这种专制的教育背景下,一味地让孩子学习书本知识,孩子满脑子都是自己喜欢的编程知识,把大半时间都投入到和妈妈的斗争中,他又如何能学得进去?如何能提高成绩?

为了孩子的成绩和父母眼中的成功,一些父母不惜牺牲孩子的运动、友情、个人探索和课余活动时间,让孩子们投入到作业和练习。殊不知,他们牺牲的这些恰恰就是构建一个人内心和灵魂的基石。

当孩子符合成人的标准,成为“小大人”时,孩子便失去了个性,从而也就失去了人生成长中最重要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最大的失败是对孩子教育的失败(是什么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路上走得战战兢兢)(4)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把孩子的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释放天性、展翅高飞

有人把这种焦虑式教育的原因总结为剧场效应:一个剧场,大家都在看戏。每个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员的演出。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可能是为了看的更清楚,也可能因为身高较矮),周围的人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于是,周围的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

焦虑式教育似乎成了当代多数父母的通病:看着别人家孩子学习好,总爱问问别人用了什么巧妙方法。看到别人家孩子上了补课班,自家孩子没上就揪心得晚上睡不好觉。

可是不知道广大家长想过没有?孩子的性格、基础和兴趣千差万别,别人家的巧妙方法在自己家孩子身上灵验吗?别人上的补课班适合你家吗?

我多次提到的邻居家小伟的妈妈,在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不焦躁、不气馁,她始终相信一句话:“教育就是长跑,谁笑到最后才是真英雄!”

她信奉欣赏式教育:每每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妈妈就会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对孩子竖起大拇指。在村里,谈论起自己的孩子,小伟的妈妈总是信心十足的和邻居们说:我家孩子,学习努力、听话懂事、有孝心,行!

面对如山的家庭重担,她始终面带微笑、勇敢承担,她用自己的任劳任怨、担当尽责、孝顺贤惠和身体力行,引领着孩子一步一个脚印,走进了北大的校门。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家孩子的成长故事。

前几年,我家孩子酷爱玩游戏,常常玩得忘乎所以、不亦乐乎。起初,我和绝大部分家长一样,也曾经忧心忡忡、不知所措,也曾经采取过呵斥、打骂、抢手机等措施加以制止,然而收效甚微,甚至孩子把玩手机从地上转为“地下”,和家长玩起捉迷藏。

经过一次次激烈的较量,慢慢冷静下来后,我意识到硬来是行不通的。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便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和探索。

在一次学习讨论中,我突然深受启发:孩子喜欢游戏,我何不让他学习游戏编程呢?当他搞明白网络游戏是如何被开发者在后台开发出来的时候,他或许就不会那么痴迷了。

孩子自从学习游戏编程后,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累,总是嫌老师安排的上课时间短。

去年报名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赛前一周,和老师吃在一起、学在一起,整整一周连轴转,人家乐在其中,最后还获得了全国比赛小学组一等奖的好成绩。有了这次成功,孩子探索、研究的劲头更足了,学习文化课也更加专注了。

从此之后,我和孩子一有时间,就会在网上搜索哪家名牌大学人工智能专业更好,探讨孩子以后的目标是上哪家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甚至还一起憧憬未来:以后成了人工智能专业的精英,会在哪个大城市立足,会去哪个世界名校留学,给爸爸妈妈买上一栋大房子等等。

孩子痴迷玩游戏,我没有选择焦虑,而是转变思路、因材施教,坏事变好事,帮助孩子确立了人生目标。通过这件事,我由衷地感谢孩子,让我在成长路上又有了新的收获。我也更加由衷地相信,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一定能够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最终取得成功。

最令人高兴的是,有了人生目标,有了爸爸妈妈的认可,孩子的学习也比以前更加专注,成绩也比以前更加优秀了。

在这种爱好驱动的学习动力下,我相信以后孩子一定能行。

最大的失败是对孩子教育的失败(是什么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路上走得战战兢兢)(5)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笔者心语】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它不仅是社会教育的开始,也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像一棵大树的根须,为树干、枝叶和花果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就好像树没有了根须,自然就成为无本之木。

家庭好了,教育才好。家庭教育好了,学校教育才有了真正的基础。

如何让自己从焦虑中走出来,做一位知性、智慧、优雅的妈妈。立足孩子的学业基础和兴趣爱好,学会欣赏孩子、鼓励孩子、支持孩子和接纳孩子。用自己全身心的爱,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才是正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挣扎、迷茫的家长需要面对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高见?欢迎在评论区内交流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