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的小散文(周长行原创带)

有意义的小散文(周长行原创带)(1)

带“钩”的记忆

文/周长行

曹体彪老战友从微信上“转发”过来一张照片,并发问:“你还记得这张照片吗?”正在我想回答他时,他又“转发”过来他当年的部下写给他的一则短信:

排长好!翻阅周长行描写筑巢人的文章中,看对(到)了这张照片,我突(然)当即大悟,我认识他,也见过他。除在当年宣传队驻地(团招待所)见过外,我记得在304我们排的茅屋里你和他在促膝长谈而我就在你们旁边,而宣结(传)队吹笛子的兵叫李金鹏(青神一军工电子厂的青工)就是他一手招的。我还记(得)在宣传队驻地该战友和他相见时立正敬礼的场景。时间飞快啊。此时又勾起对排长、对战友的想念……唉!老了鼻子酸酸地、眼角有些湿润……

老曹告诉我,写短信的是1973年入伍的战友陈彭林,复员后在四川绵阳一家军工企业工作,现已退休。

我能读懂陈彭林的短信,他大致说到四件事,第一件事是他在翻阅我的那篇小文(“曾经的二炮工程兵,正经历着身心的双重之痛”)时发现了我的照片。第二件事是他从照片上确认他认识我,见过我,不是一次,而是两次。第三件事是说吹笛子的李金鹏是我“一手”招来的兵,并辅以“立正敬礼”加以形象化的证明。第四件事是抒发他的感叹:想念,老了,“鼻子酸酸地、眼角有些湿润”。

由于“双重之痛”那篇小文的缘故,我曾收到过不少类似的信件,总是被深深地感动着。然而,我还应该特别致谢陈彭林发现了那张照片。将近40年了,那是我30多岁时在二炮某基地宣传处工作时著名摄影人郭爱东特意为我的一篇小说而拍摄的。小说叫《孤峰》,兵部《星火》杂志要隆重推出它,同时要刊发作者简介,于是这张照片便随之闪亮登场。其背后故事还有不少。陈彭林“发现”了这张照片,拂去了“陌生”的残云,也激活了我的一系列记忆。比如小说的原型,比如1973年我去四川彭山县接兵时的种种趣事,比如老郭完成拍照后我俩痛饮德山大曲时的情景,比如在我的记忆里,尚能描绘出陈彭林的模样呢,等等。

种种记忆的复活,让我兴奋了好一阵子。然而,让我把玩不已的则是陈彭林短信中的那个“勾”字。如果把“勾”改成“钩”或许更有趣些。恰是我的那篇小文“钩”起了他关于我的一些记忆。虽则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小事儿,让他如此钩来钩去的,不仅“钩”得他“鼻子酸酸地、眼角有些湿润”,我也受到了感染,鼻子被“钩”酸了,眼睛被“钩”湿了。

因此,我还想说,陈彭林通过老曹给我不仅送来了一张散落的照片,让我与之久别重逢,也送来了一把“钩子”。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这样的“钩子”,不定啥时候,它就会帮我们把风马牛不相及的往事“钩”连得天衣无缝,让我们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或惊诧不已或目瞪口呆。

一把记忆的“钩子”,会让我们的记忆显得神奇而又神圣……

(写于2022年9月30日)

有意义的小散文(周长行原创带)(2)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