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陈桥遗址(开封州桥遗址的)
注水后,杯底小蟹会浮起 视频来源 国家文物局直播录屏@考古小队长(00:04)
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通报了四处考古新发现,其中一件出土于河南开封州桥与汴河遗址的青花小瓷杯在直播中勾起了大众的好奇心。
这件酒杯敞口外翻,底有三足。俯视若八方杯形制,杯胎却俢得圆润。唇边舒展如盘荷漫卷,口沿内饰以青花,图纹似萦波之菱叶,参差萧疏。杯内倒覆小钟,上卧一蟹如豆,栩栩如生。待注酒水,遂漏入钟里,托载起瓷蟹。小蟹若张皇欲逃,拍浮水中央。此景可谓野趣盎然。
元人吴存有诗曾道:“折苇枯荷绿一洼,游鱼戏蟹小生涯”。杯盏中使用鲤鱼、螃蟹、乌龟、水鸭元素做装饰,在古代酒器设计里并不少见。明清荷叶吸杯,不少会捏塑鱼蟹之类,贴合的位置恰恰好遮蔽管茎穿杯的孔洞,迷你可爱。但像开封州桥这件活灵活现的小螃蟹,实是罕见。
此件青花瓷杯由考古工作人员从开封州桥崇祯十五年洪水层中挖掘出来,保存完好。据微博@考古小队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考古发掘队领队)说:“北宋州桥废弃之后,明代在上面建了庙。小杯是庙里的。”网友亲切称呼其为蟹杯,其中也不乏有人提及“公道杯”。
出土“蟹杯”原理示意 绘图 花糕员外
那么,它到底该叫什么名字?是一件什么物事呢?
细细考察,我国古代文献中“蟹杯”一词主要有两种含义。
一是以蟹壳为杯。唐代常用“红蟹”“虎蟹”的壳来制作蟹杯。刘恂 《岭表录异》中说,红蟹的壳是殷红色,选择巨大的可装为酒杯。虎蟹的壳上有虎斑,也可为酒器。唐段公路《北户录》亦载:“儋州出红蟹,大小壳上多作十二点,深胭脂色,其壳与虎蟹堪作垒子。”
宋代傅肱 《蟹谱》记载渔民有时也选蟹斗大的,“用以酌酒,谓之蟹杯”,自然率性。宋人赵鼎臣《以双蟹杯酒饷阿宝作诗戏之》言:“双螯才映箸,一勺仅盈瓯”。
明末清初,蟹杯为酒器的做法同样有迹可循。周亮工《闽小记》介绍闽中虎蟳时,嫌它质粗味劣,而壳极像人家门户上所绘虎头,颜色图纹倒是漂亮的,“北人异之,有镶为酒器者”。
还有一种仿蟹形的酒杯。《说郛》引宋郑獬 《觥记注》:“蟹杯,以金银为之,饮不得其法,则双螯钳其唇,必尽,乃脱,其制甚巧。”按文献描述,这种酒杯如果使用时不得其方法,会被蟹螯夹住嘴唇,要把酒饮尽才脱身,可以说十分“霸道”。
元代陶宗仪《辍耕录》提及当时几位善做银器的能工巧匠,有一人名叫朱碧山,他的代表作便是银槎与蟹杯。明代王鏊《姑苏志》:“银作出木渎,元朱碧山蟹杯甚奇,其法不传。”今人也只能从明人姚丹丘咏物诗《银蟹杯》里窥探此技艺的高超了:“工巧成杯细钑雕,物形何事不能逃。双螯直立人惊畏,八足横行酒动摇。”
由以上两点可知,开封州桥所出晚明“小螃蟹”杯并非宋元时期螃蟹形状的蟹杯一类。在笔者看来,它的设计灵感,与唐代舞仙盏颇有渊源,不妨借用诗意称呼其为:戏蟹杯、拍浮盏。
《云仙散录》引《逢原记》曰李适之有酒器九品,舞仙盏是其中之一:“舞仙盏有关捩,酒满则仙人出舞,瑞香毬子落盏外。”仙人长风吹月度海来,云垂余发,霞拖广袂……古人醉眼朦胧里一个可以触摸的长生梦。
宋末元初方一夔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吧,其《以白瓷为酒器,中作覆杯状,复有小石人出没其中,戏作以识其事》言:“彼美白瓷盏,规模来定州。先生文字饮,独酌无献酬。咄哉石女儿,不作蛾眉羞。怜我老寂寞,赤手屡拍浮。子顽不乞火,我醉不惊鸥。无情两相适,付与逍遥游。”定州白瓷盏,中有覆杯,藏着雕刻的女偶。酒水波澜,瓷偶浮水也跟着起落,举袖拂罗衣,好似舞蹈一般。
舞仙盏原理推测 绘图 花糕员外
扬之水老师《读物小札:“惊喜碗”》文中介绍一件存于柏林悦古堂的白瓷“惊喜碗”。因为趣味,这件瓷器在图录标为:überraschungsschale。überraschung意为惊喜,schale意为杯碗。这例白瓷盏可证唐宋时期的“舞仙盏”为实物而非想象虚构,盏中人形可对应诗里“石女儿”。
金 定窑白釉印花惊喜碗 柏林悦古堂藏
不过在中国古代,这类酒具并不以“惊喜碗”为名。在王依农的《浮海升仙:宋元“惊喜碗”》中有六例标本,两例南宋,三例金代,一例元代。这只开封州桥戏蟹杯便可视为一例明代实物,只不过是用螃蟹替换了舞仙。
除了观赏价值之外,摇曳生姿的人偶曾被安排上了另一个职能——劝酒,玩法和唐代酒胡子类似。晚清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介绍“酒令杯”:“于杯内作人形,略似不倒翁状。一瓷罩覆之,中有圆孔,恰能露其顶,注酒满,则人形浮出。无酒则否。盖视人形之向对,以为行酒令之用也。”可见从唐到清,从舞仙盏到酒令杯,酒器杯形随社会审美而发生了变化,而它们设计依据的原理是一致的。
若要瓷偶浮在水上,并不一定要物体密度比水小,可以制成中空结构以增加排水体积。按阿基米德原理,只要此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足够大,就算物体密度比水大也同样可以浮起来。古文里未明说的“关捩”,便是实际制作时在瓷偶足按上薄瓷空心的浮子,或者将螃蟹也做成空心的。
巴黎塞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吸杯螃蟹coupe sifflante 图 巴黎塞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
因为人形与酒盅的造型,人们看到这类酒盏不免想到类似的现在的“公道杯”。它主要有两种含义:一为茶具,均匀茶汤的器皿;二为酒杯,斟酒如超过设计高度,酒水会从杯底全部漏出。
这种产生虹吸现象的杯子,国外也有出土文物,称为“坦塔罗斯杯”(Tanatalus bowl),来自古希腊神话里“每当坦塔罗斯弯下腰去喝水,池水立即就从他身旁流走。独留下他孤身一人在平地上。好像有妖魔作法,把池水瞬间抽干了似的”的传说。
这只杯子中体现出的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衍生出的许多流变很有意思,要知道,在我国及邻国,这类杯子常常立着仙风道骨的老翁,传达着“满招损,谦受益”的处世哲学。
“坦塔罗斯杯”
“公道杯”三字在中文古籍资料中暂未见记载,可能其与“惊喜碗”一样,并非古称。这种命名的方式给判断酒杯出现的年代造成了困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其款式最迟出现在唐宋之际,名称却需要从古籍中找寻:
《云仙散录》引《逢原记》酒器九品附有的介绍说明,除了舞仙盏,还有一品蓬莱盏:“蓬莱盏上有山,象三岛,注酒以山没为限。”这一段记载常常出现,却未得到重视。酒水最高能灌注到酒盏里那蓬莱仙山,虽无下文,但是不妨碍今人揣度,这酒杯如何能排在九品第一位,如何才能当得起仙山之名。若酒水再多些,又会如何?
元 钧窑天蓝釉惊喜盏 1974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南山根元墓出土 赤峰市博物馆藏
蓬莱盏原理推测 绘图 花糕员外
此外,宋初《清异录》中记载了另一个故事。唐文宗在位时,宦官专横跋扈,皇帝往往被牵制,故而醉生梦死。宫中的小女官贿赂内执事打造特殊的酒器。“造黄金盏,以金莲荷菱芰为玦束盘,其实中空,盏满则可潜引入盘中。人初不知也,遂有神通盏、了事盘之号。”唐宋酒盏多是酒盏与酒台盘为一组。这件黄金打造的花型酒杯注满酒后,酒水会神不知鬼不觉潜入盘中,难怪被称为“神通盏”、“了事盘”。
到了明朝,此物又称为平心杯。明人刘定之有《平心杯赞》:“陶甆为杯,有童中立,斟之以酒,浸趾没膝,汇腰平心,不可复益,益则下漏,淋漓滴沥,至于杯干,衣履尽湿,童仆窃笑,宾主失色,维昔哲匠,用戒贪得,岂惟酒哉,可该凡百。”陶瓷制杯子,中央立有小童,酒水水位过高,倘若没有盘托,容易弄湿衣衫鞋履。所谓“平心”,是以水位最多与小童心口齐平而得名。清代《匋雅》中载:“建瓷于碗内于人立形,其陆鸿渐耶,下有小孔,酒满则漏去,曰平心碗。”这类酒杯底部是有孔的。
从物理角度看,舞仙盏、酒令杯是利用了浮力知识,而神通盏、平心杯则运用了液体压强知识。水会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小的一边,直到管口处压力相等,待容器内的水面变成相同的高度,水才会停止流动。
中国的劳动者似乎很早触摸到了科学规律的面纱,作为经验智慧传给后代。传世杯盏中应用物理原理设计制作的各种“惊喜”器皿相当可观。当时的知识分子,文人墨客会替手艺人“广而告之”,然对工艺技法不会有过多的笔墨。在这种秘而不宣的娱乐氛围之下,探寻“原理”、归纳“定律”的人并不占多数,这也是一种遗憾。
这次,开封州桥遗址里上千件瓷器文物,可以说一层一层揭开陌生又熟悉的曾经。历史长河绵绵不绝,串联古今,浅取一瓢饮。酒器杯盏,是中国宴饮文化的见证,各种设计也是中国古代科技与艺术的结晶。而将物理与美学,融入日常用品,带给人出乎意料的“惊喜”,这种创作的理念也希望对现代设计者有所启发,摹古出新。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花糕员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