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与原著区别(风起陇西是啥意思反派都有谁)
《风起陇西》是啥意思反派都有谁,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风起陇西与原著区别?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风起陇西与原著区别
《风起陇西》是啥意思反派都有谁
《风起洛阳》反派组织就是神秘的春秋道,他们蛰伏已久,目的就是想要推翻圣人统治。这个神秘杀手组织,成员多被教义洗脑,悍不畏死。虽然表面上已经被剿灭,但是暗地里一直在谋划更大的阴谋。
洛阳城里的监测组织叫联昉,分为五级。最高级别就是联昉的控制人公子楚,直接向圣人负责,极少露面,常隐于屏风之后。往下是联防执事,对情报进行遴选然后向公子楚汇报。再往下就是十二浮屠,每一位浮屠掌管一个区,当该区浮屠遇难则千目阁的灯将会熄灭。
主角是诸葛亮吗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志大才疏的参军马谡丢了军事重地街亭,无奈大败而归。可事后,经蜀国谍报部门“司闻曹”调查,竟然是潜伏在魏国的密谍送来的一份假情报,误导了蜀军的决策。
靖安司(锄奸)荀诩奉命潜入魏国,调查“白帝”陈恭反叛之事。却发现蜀国高层一直潜伏着代号“烛龙”的谍中谍,而背后隐藏最深的乃是诸葛丞相。
数月前,蜀魏两国大战将起。陈恭潜入魏都督郭淮府中盗取绝密军事情报,并派出心腹之人送到前线蜀军大营。
令人蹊跷的是,这份得来不易的真实情报,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被人替换成了一份假情报。
送来情报之人已经被人灭口,陈恭无法洗清嫌疑,可他敏锐地察觉出蜀国“司闻曹”高层里一定有魏国密谍潜伏。
当时,后主刘禅登基不久,蜀汉内部斗争激烈,并不是大家认为的,诸葛亮独断专行搞一言堂的情景。
朝堂上主要分为三个势力集团,土著益州士族人数最多,可力量最弱;前主刘璋带来的东州(益州以东)士族势力次之;跟随刘备入主益州的荆州士族势力最强。
益州本土派在朝中基本没话语权,谁也不敢得罪,只能看东州派与荆州派争权,两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荆州派的诸葛亮和东州派的李严。
刘备是一位枭雄,为了让阿斗坐稳皇位,托孤之时,他将诸葛亮和李严叫到床前,一个官拜丞相为正,另一个擢升尚书令为副,使之互相牵制。
于是,蜀汉朝堂形成了荆州派最大,东州派中间,益州派在最底层的局面。为何邓艾率数千魏军兵临城下,明明蜀汉还有一战之力,刘禅却开城投降了呢?
从根本上说,这一结果就是益州士族对长久打压的不满。在他们的劝说和胁迫下,懦弱的刘禅不得不投降了。
街亭惨败,诸葛亮识人不明,轻信了马谡,自然要担负起失败的责任。为此,诸葛亮上书自贬三级,降为右将军,仍然担负丞相职责。
对此,李严相当不满。他抓住整顿谍报机构的权力,誓要跟诸葛亮掰掰手腕。
诸葛亮开府之后力主北伐,汉中事实上被诸葛亮掌控。李严的地盘在江州,他坚决反对北伐。两人的关系是既合作,又斗争。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除了恢复大汉江山的大义之外,还要用不断北伐的方式掌握兵权,从而牢牢压制住东州、益州士族。
发动战争需要大量钱财和劳役,这些资源都要从东州和益州士族手中索取,他们当然心不甘、情不愿了。所以,街亭之败就成了李严联合益州士族弹劾诸葛亮的引子。
“白帝”陈恭是诸葛亮安排到魏国潜伏的棋子,他犯的错,自然也要归咎到丞相身上。虽然这件小事不能动摇诸葛亮的地位,但凭此拿下丞相身边几个羽翼(长史杨仪、参军李邈等)还是有可能的。
陈恭和荀诩忠心耿耿,为了找出魏国的间谍,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置之度外。“烛龙”为了窃取蜀国利器“诸葛弩”智计连出,最终把图纸顺利送回,得到了魏国的信任。
就在荀诩查出了“烛龙”的真正身份,二人坦诚相对时,“烛龙”说出的真相令荀诩大吃一惊。原来诸葛丞相才是最大的BOSS,“烛龙”也是诸葛亮安插的棋子,所有人的命运都牢牢掌握在丞相手中。
李严因支持“烛龙”,犯下大错贬为庶民,可笑的是他还对诸葛亮感激涕零。
以上故事出自马伯庸的《风起陇西》,以三国时期为背景,讲述了蜀魏两国之间的一段谍战风云。整部电视剧真真假假、悬念不断、情节紧凑、非常好看。
值得商榷的是,作者把诸葛亮塑造成了擅长阴谋诡计之人,跟历史上喜欢堂堂正正用阳谋,很少用诡计的诸葛武侯性格出入很大。
还有一点没想通之处:“真相”太惊悚!诸葛亮为何处心积虑地培养一个“双面间谍”,用他调换情报使蜀国兵败,让北伐大计功亏一篑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