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博古(博古与潘汉年最后的推心置腹)

(接上期 https://www.toutiao.com/i6703544064102367756/

中央决定了由潘汉年再赴江南,作为中共正式代表,带着中央正式条件和意见,与国民党高层进行谈判。

1936年9月23目, 潘汉年去向博古辞行。博古语重心长地对潘汉年说:“我派你和陈云去莫斯科后,张(张浩)、毛、周都焦急地等待回音。你脑子里带密电码,又以谈判代表身份回国,走比较安全的路,晚到一两个月,是无可非议的。张浩也曾说过,再等一个月潘汉年就能到来,结果你比他晚回来九个月。在这九个月里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和共产国际执委会又联系不上,逼得毛又派邓发去莫斯科,汇报一、四方面军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你说毛能不生气吗?”

三十六计博古(博古与潘汉年最后的推心置腹)(1)

邓发

“你在向张闻天汇报时,一再说王明交代的任务,要中央把国共合作、联合抗日放在第一位。这种说法不准确,国共合作联合抗日是中共中央首先提出来的,不是王明。王明不了解国内情况,在国外指手画脚,想指挥国内,毛对这种做法最反感。中共中央和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团之间的关系,以前,临时中央一直把王明看成是上级,认为他既是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又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书记处副书记,是共产国际负责处理中国问题的主要领导人,在国内时就是我们的上级,所以,一有问题就请示他,听从他的指挥。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概念错了。到陕北后,毛明确表示: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团是中共中央的一个派出机构,是受中共中央领导的一个部门,因此它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首先取得中共中央的批准,中央政治局可以根据需要撤换代表团成员。毛派邓发去莫斯科,其中有一件事,就是向季米特洛夫阐明,中共中央有权更换代表团成员,取得了季米特洛夫的支持。看来王明在苏联的时间也不会很长了。”

三十六计博古(博古与潘汉年最后的推心置腹)(2)

1937年,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在延安合影

1936年9月24日,潘汉年离开陕北前往南京。

从此以后,博古和潘汉年之间,除了公务,再没有私交了。而潘汉年也并没有辜负中央的信任,从全面抗战到建国前十几年的战争中,纵横敌后,以大无畏的精神和智谋,获取了惊人的战略情报,触角直达对手的核心层。在统战上,也团结了很多有分量的社会名望、学界高贤,和国民党内部高层人士等。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三十六计博古(博古与潘汉年最后的推心置腹)(3)

1938 年,潘汉年在延安.右起:陈云,潘汉年,滕代远等人

但抗战结束后不久,便因飞机事故牺牲的博古,他和潘汉年最后的谈话中,一语成谶,即“不可擅自行动”。

1955年3月下旬,在北京召开中共全国代表大会,毛在简短的开幕词中,对当时的国际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做出了十分严峻的估计。

1955年4月1日,潘汉年找陈毅谈了他在1943年被李士群、胡均鹤挟持去会见了汪精卫的事情,并说明了后来长时间没向组织上说明的原因,并把一份自我检讨的材料交给陈毅,请他转呈中央。陈毅安慰他,不要紧张,要相信组织。

三十六计博古(博古与潘汉年最后的推心置腹)(4)

潘案的关键人物胡均鹤

1955年4月2日,陈毅赴中南海,向毛报告了潘汉年交代的事情,并交上潘汉年写的材料。毛阅后 ,潘汉年被逮捕。

潘案发生后, 周指示由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和李克农领导组织下,对潘汉年的政治、历史、历年活动进行全面审查。专案组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的全面调查,翻阅了潘汉年1936年到1948年的来往电报,及同潘汉年有来往的全部人员的相关档案,审问了有关的在押敌伪人员,各方面的反复核实。

三十六计博古(博古与潘汉年最后的推心置腹)(5)

李克农上将

1955年4月29日,由李克农向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写了正式报告。报告提出了有力的五大反证:

一、 中央一再有打入敌伪组织。利用汉奸、叛徒、特务进行情报工作的指示。

二、潘汉年利用袁殊、胡均鹤、李士群等都有正式报告。

三、是他提供了决策情报,其中包括德国进攻苏联时间的准确情报,苏德战争爆发后,日军究竟是南进还是北进的情报等。

四、组织机密一直未被泄露,直到上海解放。

五、潘汉年所属的重要关系,当时还正在起着绝密的现实作用,这是毛主席、周总理所知道的。

只是, 这个实事求是的报告,在当时历史环境政治氛围中,并未采信。

三十六计博古(博古与潘汉年最后的推心置腹)(6)

七千人大会一景

1962年1月30日,毛在七干人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潘汉年作了“ 定性”:

有个潘汉年,此人当过上海市副市长,过去秘密投降了国民党,是一个CC派人物,现在关在班房里头,但我们没有杀他。像潘汉年这样的人,只要杀一个,杀戒一开,类似的人都得杀。

潘汉年因为这样的“结论”,活了下来。

1963年2月3日,虽然出狱,但依旧在北京公安局的团河劳动农场,管制生活。

1967年3月, 谢富治亲签,再度入监狱。

1975年5月,送湖南第三劳改农场安置 。

1976年1月,又一次宣布为“无期徒刑”。

1977年4月14日,潘汉年在监狱中和劳改农场度过了22年后, 带着“无期徒刑”的帽子病故而去。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其中央特科和革命时期的老战友陈云建议复查此案,重新看到李克农同志给中央的报告,及一些尚健在的老同志的旁证。

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

从一个书生意气,到纵横敌后,掌控着中共江南半壁情报网的传奇特工首脑。潘汉年一生跌宕起伏,他的故事耐人寻味,他的功勋不可被忘。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文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