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错误决定断送赵国崛起(战国之赵武灵王)
如果将国家比作家庭,在战乱年代,家中的顶梁柱倒了,周围的邻居又不怀好心,假如你是新继任的一家之主,年幼,没有现代的知识,该如何破局?古往今来,无数家族或许因为这个原因而家道中落。一个家庭尚且如此,那么国家呢?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赵国“胡服骑射”的开创者——赵武灵王。
危机成为一国之君,这是无数人望而不可及的梦想。然而对于刚刚即位的赵雍来说,这个王位让他如履薄冰、惶恐不安。
赵武灵王之前赵国形势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他的儿子赵雍,也就是后来战国史上著名的赵武灵王即位。而在赵雍的父亲赵肃侯赵语的葬礼上,出现了五位不寻常的客人,它们分别是秦国、燕国、齐国、魏国、楚国的使者与各国所率领的一万精兵。然而,这场看似隆重的葬礼背后却是这五个国家的不怀好意,与其说是葬礼,倒不如说是来给新上任的国君赵雍一个下马威,同时也在观察赵国的地形打算瓜分赵国这块大蛋糕。
除了欺负赵雍年少,还有个原因就是赵国的实力。在战国时期以前,晋国是天下公认的最强大的诸侯国,自三家分晋以后,赵、魏、韩内斗不断,这也使得三家从晋国那里继承的强有力的底子在三家无休无止的战争中被削弱了,而受伤最严重的就是赵国。在公元前353年到公元前351年的时间里,赵国的首都邯郸一直在魏国军队的占领下,而在公元前332年,齐国与魏国联手进攻赵国,赵国不敌,只能决黄河之水来阻挡联军进攻赵国的脚步,在公元前328年,秦国又大举进攻赵国,在河西大败赵军,连主将都被杀死,赵雍就是在这种风雨飘摇的情况下成为了赵国的新君主。
面对着五国率军来赵,赵雍在托孤重臣肥义的帮助下,立刻采取了应对措施,主要为以下几点:
- 全国戒严,军队时刻处于一级戒备。
- 派使者联合韩国(本身就是盟友)与宋国,使宋、赵、韩三国形成铁三角。
- 重金贿赂越国与楼烦。使越国进攻楚国,楼烦进攻燕国。使楚国与燕国这两个国家无暇顾及赵国。
- 集精兵与邯郸,命五国士兵不得入境。
赵国的这种鱼死网破的态度让各国军队打消了从赵国赚取利益的想法,然而赵国的危机并没有解除。
痛定思痛在三家分晋之前,齐国就是晋国的头号敌人,三家分晋之后也是如此,但此时的赵国早就不复当年勇。在公元前325年,齐国派大将肦子率领大军进攻赵国,赵国与韩国联手却依旧被齐军打的落荒而逃。在军事上,此时的赵国仅仅强于燕国,所以,赵武灵王就开始调整外交策略,首要的目的就是将魏、赵、韩三家重新联合,一致对外。
赵武灵王画像
在赵雍的率领下,赵国的外交政策开始出现巨大的转折,赵雍一改老祖宗的与魏为敌,积极改善赵国与魏国的关系,在赵雍的努力下,赵、韩两国与魏国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军事斗争,开始走向联合,魏惠王与韩宣王都曾携太子来访问赵国,三家的关系日益正常化。
在公元前323年,韩、赵、魏、赵、燕、中山五国结盟,并互相承认对方的王号,这就是著名的“五国相王”,五国相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对抗秦、齐这两个东西双雄。
虽然赵雍在政策与内政上兢兢业业,但赵国的国力却依旧没有得到上升,尤其在与楚、韩、魏、燕四国合纵进攻函谷关后,秦国与齐国分别在公元前317年对韩、赵、魏发动进攻。这场战争令赵国损失惨重,先是齐国大败赵国与魏国的联军,紧接着秦国就占领了赵国的中都、西阳等地并打败了赵国大将赵英。在赵国被两国重创的同时,中山国也突然发动进攻,并在长子大败赵军,就在赵国防御中山国的同时,秦国再一次发动进攻,秦国名将嬴疾率军攻赵,占领蔺城,还俘虏了赵军统帅赵庄。
其实在赵国在十几年的“合纵”运动中,所扮演的不过是小角色,五国相王时魏国是大哥,五国伐秦时楚国是大哥,这些行动没有给赵国带来任何利益,反而让赵国的国力不断受损。赵武灵王经过秦、齐、中山三国的轮番进攻后,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只靠外交是无法保证本国安全的,只有自身实力强才有话语权,国家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一味的去依靠别人。
中山国地理位置
我们都知道,韩国和魏国之所以日益衰落,有个关键的原因就是地理位置,韩国与魏国地处中原,四周强国林立,属于四战之地,很难有拓展的空间。可赵国不一样,赵国虽然东有齐国、南有魏国、西有楚国、东北有燕国这几个国家阻拦,但以赵国的实力,完全可以向北方发展,只要能打败北方的中山国以及楼烦等胡人部落,那么赵国的生存空间将会大大增强。
赵武灵王开始将赵国的国策进行转变,对齐国与秦国采取守势,集中力量进攻中山国,然后再消灭北方的游牧部落,赵武灵王的这个决策可以说是赵国史上最关键的决策了,也是赵国由弱变强的开始。
赵国之所以敢进攻中山国,一是中山国在当时是属于少数民族政权,当时“尊王攘夷”的观念依然存在,所以,赵国举着这面大旗进攻中山国可以保证其余诸侯国不加以干涉,二就是中山国乘机偷袭赵国,这让赵国得以出师有名。尽管赵国的军事实力在当时仅强于燕国,但是面对中山国完全是可以打败的。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进攻中山国与北方胡人,赵武灵王做了一个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军事变革:胡服骑射。
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无愧武灵王“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尼采·德国·《敌基督者》
在了解胡服骑射之前,笔者先带大家了解一下骑兵的历史演变。在骑兵兴起前,车兵是春秋时期最重要的兵种,在战国之前的古代文献中,形容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就要看这个国家是不是千乘之国,要知道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各诸侯国的战车并不多,像晋国这种强大的诸侯国在历史上记载车兵最多的一次行动也仅仅出动了4000辆左右的战车,并且车兵并不是单单指一辆战车,而是车与兵的混合,一乘即车上士兵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25人,共计100人。到了苏秦游说六国的时候,所说的“万乘之国”实际上是“车千乘,骑万匹”的意思,骑兵之所以不被重视,是因为对于农耕社会的中原国家来说,在马具不完善的情况下,想骑好马都是一件难事,更不要说上马打仗了。
“胡服骑射”示意图
根据史料记载,最早出现骑兵的国家时秦国,因为秦国的祖先在被封为诸侯之前就是替周天子养马的,再加上不断与游牧民族发生战争,骑兵很容易就在秦国发展起来了,但到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时期,各国在骑兵方面都有发展,并且马具也已经完善了,那么“胡服骑射”的重要点在哪里呢?
很多人都以为“胡服骑射”的胡服不过是穿紧身衣,但如果细想一下,哪有上战场打仗还穿宽松的衣服呢?胡服最根本的特点是胡服的材质,当时的胡服是用兽皮与兽毛为主的衣服,这就好比你穿用布做的衣服在森林里跑和穿兽衣在森林里跑,最后布做的衣服一定会被划破的。赵武灵王要胡服是因为他需要这种适合北方作战环境的衣服,推广胡服可以大幅度增强赵军的战斗力。
要让当时礼仪之邦的国家穿蛮夷人的衣服,推广胡服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推广骑射的难度更难。在大部分人的意识中,“胡服骑射”之所以难推广完全是因为胡服,其实骑射才是难以推广的地方。首先,赵国是晋国分离出来的,军事制度与兵种也同晋国一样,车兵在晋国有着光荣的历史与战绩,车兵就是荣耀的象征,而且在晋国的时候,就出现过因为要把车兵编入步兵而导致车兵集体反对的案例,所以说,赵武灵王的骑射无疑是要动摇车兵的地位,阻力不比推广胡服小。
自古以来,能做出不世之功勋者,一定会受到世俗的指责;有独到见解者,一定会遭到凡夫俗子的抱怨,赵武灵王也担心这一点,他害怕自己受到世人的谴责,所以在初期,“胡服骑射”只存在赵武灵王的脑袋中,并未付诸实践。
赵武灵王雕像
在赵武灵王正在犹豫的时候,是肥义站了出来,并帮助赵武灵王确定了改革的信心。为了说服上层贵族,赵武灵王找到了叔父赵成,一旦赵成同意赵武灵王的观点,那么上层的阻力就会小的多,赵武灵王说服赵成的话语大致是这样的:我国东北有中山国、燕国和东胡,西面有楼烦与秦国,南面又是魏国与韩国,东面又是我们赵国的仇人齐国,如此广阔的疆域,而我们却没有一支机动力量来守护。先王赵简子把土地开拓到了上党,赵襄子攻取代地,都是为了抗击各个胡人部落,倘若我们能够实行胡服骑射,近则可以守备上党这样的险要地区,远则可以报复中山国。如果顺应中原的风俗习惯,不愿意通过胡服骑射来强大军队,这岂不是违背了先王的本意?仅仅因为厌恶改变服饰习惯,却忘记了国家曾遭受的耻辱,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
赵武灵王通过陈述利害,使赵成根本无法反对,况且赵成并不是愚昧之人,只有国家强大了,那么他们贵族的利益才能强大,况且虽然从辈份上赵成是赵雍的叔父,但从君臣来说,赵雍是君主,君主的话,赵成也不能反对。就这样,赵成跟着赵雍穿上了胡服。然而反对势力依旧没有消除,赵国的宗亲接连跳出来反对,都是以“变古之教、易古之道”为理由,针对这些文化保守势力,赵武灵王从历史以及赵国现在的危机进行反驳,在武灵王强有力的手段下,反对胡服的声音越来越小。
PS:补充一下,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于中原与蛮夷的区别只是在文化上,并不是说血缘,就比如晋献公的妻子就是戎狄部落的女子,赵国的先祖赵盾的母亲就是狄人。在当时的观念,接受中原文化就可以被视为中国人,可是如果要将文化习俗导向戎狄,这就是中原文明的底线所接受不了的,在当时看来,赵武灵王的政策就好比让人类退化到禽兽一样。但当时赵国的危机已经刻不容缓,摆在赵武灵王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生存舍弃尊严,要么尊严舍弃生存,如果有另一种好方法,或许赵武灵王并不会选择“胡服骑射”这条路。
赵武灵王与商鞅变法一样,都是在强有力的阻挠下进行的,以强力手段自上而下的改革,非秦孝公与武灵王这种大魄力者不能为之。只要是改革,就一定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的“骑射”就触动了军界的利益,骑兵的兴起,势必导致车兵与步兵地位的降低,军中将领的反对意见如潮水般向赵武灵王涌来,观点同大臣们反对胡服一样,都是说赵武灵王丧失了我们华夏民族勇于进取的精神等等。赵武灵王又是引经据典,在军中到处游说,最终平息了军队中的不满情绪。
古时车兵示意图
梁启超曾将赵武灵王比作俄国的彼得大帝,因为赵国在当时虽为七雄,但不过是弱国,要在群雄林立的情况下脱颖而出何谈容易。只有非常之手段,才能取得非常之功,并且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彻底激发了赵国人进取的思想,全民骑射使赵国全民养成了坚强、忍耐、尚武的精神,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即便赵国精锐皆亡于长平,却依然能够在长平之战刚结束,仅凭新军就将燕国大败的原因。也正是因此,赵国成为战国晚期唯一能够与秦国抗衡的国家。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上位的第十九年,“胡服骑射”正式开始推行,同年秦国进攻韩国,但赵武灵王早就决定将战略目标放在北方,所以并没有救援韩国。为了检验“胡服骑射”的效果,赵武灵王在秦、韩交战的同时,决定进攻中山国。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正式对中山国发动进攻,赵军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宁葭,骑兵的机动性让中山国一点便宜也没占到。为了不断获取马匹来训练新军,赵武灵王率军越过黄河进攻林胡(陕西东北部),逼的林胡只好用马匹来换取长期的和平。
在赵武灵王不断进攻北方的同时,他还派人分别到秦、韩、楚、魏、齐五个国家交好关系,通过观察史料,笔者发现赵武灵王在发动战争的时间都是在秦国无暇干涉赵国的时候。就比如公元前304年,秦、楚两国结盟,赵武灵王立刻停止进攻中山国,回师邯郸,静观其变。公元前303年,秦国出兵韩、魏两国,赵武灵王又继续进攻中山国,只要秦国陷入战争泥潭,赵国就进行军事行动,从赵武灵王的行动上就可以看出,赵武灵王除了防止秦国进攻自家后院外,还时刻提醒着自己秦国才是最强悍的敌人。
“胡服骑射”后的赵国领土
在公元前301年,赵国趁着秦、齐、韩、魏四国联合围攻楚国的时候,赵武灵王再一次对中山国果断出击,这一次,中山国的国都都被赵军攻破,中山国在齐国建立了流亡政府,中山国基本被赵国占领。打败中山国,复仇成功之后,赵武灵王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他继续率领军队转战千里,占领了林胡、楼烦等游牧部落大部分的土地,并设立云中、雁门、九原三郡,将赵国的国土面积几乎翻了一倍,北至代郡,西至云中、九原,并在北方修筑了漫长的长城,从代郡向西,沿着阴山山脉,一直到高阙要塞。这条长城对于古时候的中国非常重要,因为赵武灵王设立的这三个郡,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华民族与游牧部落的分界线,也正因为如此,赵武灵王被梁启超成为“黄帝以后第一伟人”,他所建立的功绩,不仅仅是赵国的,更是我们华夏民族的。
过早传位,一代英雄晚年凄惨公元前299年,为了专心军事,赵武灵王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何,比起君主,赵武灵王的所作所为更像一位将军。赵武灵王在退位后先是只身一人以使者的身份到咸阳面见秦昭王,随后便与秦国、宋国结盟,秦国还任用赵人楼缓为秦国宰相,这一次,赵武灵王又没有了后顾之忧,再一次剑指东方,并在公元前296年将中山国残余势力一举歼灭。在战事结束后,赵武灵王又把一部分从中山国的土地让给了齐国与燕国,这让愤怒的齐国立刻变成了笑脸,对攻击中山国的事情只字不提,然而正当赵武灵王准备筹划攻秦之战时,赵国内部却发生了变动。
赵武灵王英雄一生,却没有处理好自己的家事,他废长立幼,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小儿子赵何。赵武灵王可谓是英雄一生,糊涂一世,春秋时期,多少兄弟因为王位反目成仇。赵章很快就在邯郸发动政变,然而很快便被军队平息,赵章就逃到了赵武灵王的行宫,追捕赵章的赵成、李兑二人立刻围困了赵武灵王的行宫,之后就发生了沙丘之变。
影视剧中的赵武灵王
沙丘事件在史书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很显然,赵国的史官根本没法记录这件事的全过程,赵惠文王赵何有杀兄弑父的嫌疑,记录下来就是赵氏的丑闻,并且围困沙丘的赵成、李兑又是赵国权臣,这种事情在史书上也只能含糊的一笔带过。
可以推测一下,一定是赵成与李兑二人杀死赵章之后,觉得如果让赵武灵王重新掌权,那么死的一定是自己,而直接杀死赵武灵王那么对自己也不好,就干脆把沙丘围困起来,直到赵武灵王饿死。赵惠文王和大臣们肯定是知道这件事的,至于为什么大臣与军中没有救援,这背后所牵扯的利益就根本是语言所无法解释的。
结语愚昧的人嘲笑的地方,往往是智慧的人思考并改进的地方。赵武灵王一死,他的改革大业就此停止,在赵武灵王之前,赵国碌碌无为,在赵武灵王改革之后,赵国能臣辈出,譬如李牧、赵奢、廉颇等人,正是赵武灵王的改革使得赵国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史书记载“赵军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在之后的战争中,赵国的胜仗几乎都是靠着强大的骑兵所办到的。
从赵武灵王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年少主政,历经磨难,赵武灵王身先士卒,因“胡服骑射”,赵国国力得以增强,四十六岁深入秦国勘察地形,假装使者会秦王,真可谓是孤单英雄。但他家事与国事不分,导致在继承问题上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致使骨肉相残,自己也落得个悲惨结局。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赵武灵王不提前退休,那么他的攻秦计划也有可能成功,那么统一华夏的或许就不是秦国。
正如翦伯赞老先生说的那样“骑射胡服捍北疆,英雄无愧武灵王。邯郸歌舞终消歇,河曲风光旧莽苍。望断云中无鹄起,飞来天外有鹰扬。两千几百年间事,只剩蓬篙伴土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