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孙子(新型孙子)
#我在头条搞创作#
不知从何时开始,去城里带孙子已成为一种潮流。不管是乡下的还是城里的,只要有了孙子的人,无一不“舍小家顾大家”,丢东村去西城,舍北方去南方。哪怕在国外,也要漂洋过海去一趟。邻居们却还羡慕不已,称赞儿女出息,父母都享福。
子女大了,去了远方,父母脸上有光,子女结婚有了孩子,父母乐得合不拢嘴。于是乎,纷纷争相去探望。
王奶奶六十岁,三个儿子,大儿和二儿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三儿在老家县城上高中。她打电话给老伴儿,暂时庄稼不种了,进城照顾儿子去。老伴儿很听话,去县城租了套房,专门给幺儿洗衣煮饭,做起了专职“陪读家长”。
王奶奶在北京呆了三年,总算把孙子从生下来带到了上幼儿园。大儿本想王奶奶再多呆几年,直到孩子独立上小学,结果没办法,二弟媳妇儿又要生孩子了。
王奶奶直奔二儿所在地——上海市。二儿见到王奶奶的到来,喜得连忙给大哥打电话,感谢大哥大嫂的大度和理解。对王奶奶也是欢喜有加,点赞有大局意识,一碗水端得平。
然而,二儿却不知道王奶奶身心疲惫,面色憔悴,安排了一大堆如何照顾好月母子的事。王奶奶尽力打起精神,装得充满活力,还声称带孩子是行家。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有了照顾大儿媳和大孙子的经历,知道了城市里的很多规矩。工作还算顺利。
但是三儿子由乡初中考入县高中,离家远了,老伴儿没准备跟到县城,毕竟家里还有庄稼要种。头两年没管,学习一般,高三不能不管。如果考不上大学,会更让人操心。王奶奶便打电话给老伴儿,必须去陪伴一年,争取一次性考上。
开始时,老伴儿很反对,让三儿去城里姑姑家住,姑姑也非常乐意。三儿认为不方便,怕添麻烦,拒绝了。王奶奶只好做老伴儿的思想工作,庄稼地荒了也只一年,儿子荒废了学业就一辈子。
无奈之下,老伴儿把养老钱都拿了出来,去县城租了一间房。谁知三儿不乐意,非要住套房。结果自然遂愿,老伴儿总算安定下来。
由于要洗衣做饭和接送儿子,老伴儿就没时间出去打零工,天天除了买菜和接送工作,剩下的时间就守在房间里。一年很快过去,三儿子争气,考上了大学。全家非常高兴,纷纷打电话表示祝贺。
这一年里,在二儿家的王奶奶也做得很好,把孙子当心肝宝贝一样照顾,长得白白胖胖。
三儿去了南京上学,老伴儿又返回乡下重起炉灶,忙了地里忙田里,还养了鸡鸭猪,倒也顺利。
一晃五年过去,王奶奶把二孙子照顾到了上幼儿园。每天两点一线,在幼儿园至家里往返着按时送孙子,同时还要做全家人的饭,洗全家人的衣,买菜收拾房间,一直忙忙碌碌。
三儿毕业留在南京工作,对象也找在南京,结婚一年后,小孩临盆。王奶奶接到三儿的求助,赶紧又奔赴南京。
在南京,王奶奶由于年龄不绕人,已七十多,加之操劳过度,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经常生病。
三儿认为,这都是为了照顾哥哥们的两个孩子落下的病根,心生埋怨。打电话让哥哥们出医疗费。两个哥哥觉得弟弟说话难听,认为是弟弟事多才导致的,不然以前咋没问题,到了他那里就全是问题呢?索性不予理睬。
王奶奶常进医院,三儿又要上班又要照顾老婆和孩子,开始嫌弃起王奶奶。直接叫老爹接回了乡下。
在照顾孙子上,女儿女婿更是要求特别多。孙子感冒了,说李奶奶夫妇不认真。孙子哭闹了,说李奶奶夫妇偷懒。孙子摔倒了,说李奶奶夫妇没照管好。特别是学说话和辅导学习,更是批评李奶奶夫妇不能用老家方言和老一套方法……每每这个时候,李奶奶夫妇还满脸堆笑,像两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小声地点头称“是”。
王奶奶和李奶奶夫妇同命相怜,只敢躲在没人的地方悄悄摆谈,以解除心中的郁闷。只要见到他人,赶紧岔开话题,摆摆哪里的菜又在打特价。
后来王奶奶因三儿的嫌弃回到乡下,但仍不甘寂寞,经常悄悄与带过孙子孙女的老太太们心照不宣,常说城市里的特价菜和发展变化。轻松一阵后,干起活来特别有劲头。
在没有照顾过孙子的人看来,像王奶奶、李奶奶一类的人,都是去儿女那里享过福的人,总是羡慕着。而经历过的人心里最清楚,因带孙子孙女或外甥外甥女,与儿女、儿媳、女婿都多少有些不愉快,甚至有的还费力不讨好,关系恶化。
王奶奶和李奶奶带孙子前,都不仅给儿女出钱,而且给儿女买了车买了房,末了还被儿女榨取老年人不多的时间,这种新型“不孝”并非个别,比直接“啃老的”伤害还要大,但儿女们浑然不知,认为理所当然。
哪怕孙子被养大了,儿女和孙子们回到老家时,都一直像“鬼子进村”,大包小包地用车车拉走。就算是给老人拿了钱,走时老人又给孙子。实际上只换了一下手。儿女们却还美其名曰,是老人的心意,不拿他们心里会不高兴。尤其是老家的人情世故,都是由老人们在维系着,他们似乎什么都不知道,只晓得说,你们少做点,少操心,要多保重。
更别说老人们需要陪伴,需要多看望,需要多点耐心去体贴和关心了。
祝福老人们自求多福吧,更愿有这种情况的子女们能够幡然醒悟,多点理解和关心,毕竟都会有老的那一天。
王奶奶在城里生活了十多年,心力交瘁,儿子儿媳们不知道,更不知道在老家的老爹也是因操劳过度经常生病。王奶奶回到家里的当夜,第一次伤心地哭了。老伴儿忍不住,也哭了。那一夜,他们家的大黑狗守在床边,不时爬到床沿上,用嘴触碰着他们,用爪子似乎在拍着被子,静静地陪了一个通宵。更像是在安慰着他们。
王奶奶离开南京后,三儿让岳母去照顾孩子媳妇儿,一切归于平静。
这时,大儿和二儿家又添了宝宝,考虑到王奶奶的身体状况,再也没有叫她去了。
王奶奶和老伴儿有了相互照顾,身体恢复得很快,庄稼和鸡鸭猪都比以前长得喜人。
村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奶奶进过大城市,三个儿子争气,都考上了大学,都成了家,都有了孩子,赞美声不绝于耳。
王奶奶和老伴儿听到夸奖,心情舒畅,顺势笑得很开心,说都是孩子们自己努力的结果,父母只是养育了他们。
邻居们认为,没有王奶奶两夫妇的努力,孩子们不可能发展得那么好。
于是,为了孩子,为了孙子,村里掀起起一股热潮,纷纷丢下地里的活,成了候鸟,养大了子女,养孙子。个中滋味不好受,但脸上从没愁容。
李奶奶是王奶奶在上海时认识的邻居。来自北方,年龄刚过五十。孙子出世前,在北方老家省城里开饭店,生意特别好。女儿有了孩子后,李奶奶和老伴儿转让了饭店,双双前往南京。
在女儿家,李奶奶夫妇只是从一个城市去了另一个城市,比王奶奶见多识广,各方面都与时俱进,算得上与女儿女婿很匹配。
但是,女儿女婿依然不满意,认为她们观念不前卫,落后了。不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就是冷处理。
李奶奶夫妇早起晚睡,精心料理着大人娃儿,买菜买奶粉都贴钱不说,头天晚上还按女儿女婿的要求说好了一起吃早餐。谁知看到煮的不合胃口,女儿女婿都扯故说不想吃,头也不回地走了。晚上说好了都回家吃饭,结果等到半夜,都说朋友请客,已经吃了。连续三年,李奶奶夫妇几乎天天吃剩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