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鱼呀,年年有鱼九

年年有鱼呀,年年有鱼九(1)

宋嫂鱼羹

每次去杭州,都要光顾“楼外楼”餐馆。一是因为餐馆就在西湖边,十分方便,再就是菜品味道一如既往的有保证。“山外青山楼外楼”,不愧为是家百年老店。

餐馆有道菜叫“宋嫂鱼羹”,令人记忆深刻。鱼羹里有冬笋丝、香菇丝、火腿丝,有绍酒、香醋、蛋黄等味,色泽悦目,鲜嫩润滑,味道有点像家乡的蟹糊,难怪有人称之为赛蟹羹。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写道:“宋五嫂的手艺,吾固不得而知,但是七十年前侍先君游杭,在楼外楼尝到醋溜鱼,仍惊叹其鲜美”。

年年有鱼呀,年年有鱼九(2)

宋嫂鱼羹是一道传统的杭州名菜,其典故要追溯到800年前的宋代。

宋人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铺席》记载,当年“杭城市肆各家有名者”,其中有“钱塘门外宋五嫂鱼羹”。

南宋文人周密所著《武林旧事》载:“......至翠光登御舟,入里湖,出断桥,又至珍珠园,太上命尽买湖中龟鱼放生,并宣唤在湖卖买等人。内侍用小彩旗招引,各有支赐。时有卖鱼羹人宋五嫂对御自称:‘东京人氏,随驾到此。’太上特宣上船起居,念其年老,赐金钱十文、银钱一百文、绢十匹,仍令后苑供应泛索。”

太上,即宋高宗赵构。

这大概是最早介绍“宋嫂鱼羹”的文字了。宋代诗人朱继芳作《宋五嫂鱼羹》曰:

“柳下白头钓叟,不知生长何年。

前度君王游幸,卖鱼收得金钱。”

年年有鱼呀,年年有鱼九(3)

明代文人袁褧所著的《枫窗小牍》,里面说到了宋嫂与袁家的关系。文中记载:南宋杭州的食店多是南迁汴京人所开。宋五嫂原是袁家婢女,专司厨膳,烹得一手好鱼羹,后嫁与汴京城中某酒家老板,成为酒家妇。北宋灭亡后,宋五嫂辗转来到南宋临安城,于钱塘门外开店,店名“宋五嫂鱼羹”。太上皇宋高宗赵构召见她后,宋五嫂与太上皇谈了故乡往事,并进上她的汴京手艺鱼羹。因是汴京故人,宋高宗赏赐了她很多金银绢匹。

苏州人袁褧(jiǒng)是明代著名藏书家、书法家,其书法当时与米芾、文徵明齐名。

据《枫窗小牍》所记,宋五嫂原是袁家的家厨,后嫁到汴京城。若果真如此,宋五嫂鱼羹就是江南厨艺带去的汴京城了。

年年有鱼呀,年年有鱼九(4)

明末文人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九卷中,将宋五嫂的故事描述得更为详尽:

“且说有个酒家婆姓宋,排行第五,唤做宋五嫂。原是东京人氏,造得好鲜鱼羹,京中最是有名的。建炎中随驾南渡,如今也侨寓苏堤赶趁。一日太上游湖,泊船苏堤之下,闻得有东京人语音。遣内官召来,乃一年老婆婆。有老太监认得他是汴京樊楼下住的宋五嫂,善煮鱼羹,奏知太上。太上题起旧事,凄然伤感,命制鱼羹来献。太上尝之,果然鲜美,即赐金钱一百文。此事一时传遍了临安府,王孙公子,富家巨室,人人来买宋五嫂鱼羹吃。那老妪因此遂成巨富。有诗为证:一碗鱼羹值几钱?旧京遗制动天颜。时人倍价来争市,半买君恩半买鲜。”

汴京在公元1127年被金人攻陷。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三月十五日,太上皇宋高宗赵构已73岁,宋五嫂遇到高宗皇帝时,自然也是老婆婆了。然而,无论《武林旧事》还是《喻世明言》,都没有谈及宋五嫂历经半个多世纪江湖漂泊的细节,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宋高宗听到乡音,召宋五嫂上船觐见,谈及故乡旧事,十分感伤,遂命她端鱼羹上来。“太上题起旧事,凄然伤感,命制鱼羹来献。”尝了鱼羹,果真鲜美。鱼羹让高宗平添了一份思乡情,遂大加赞赏,赐金银绢匹给宋五嫂,还令后苑索泛,成为贡品。

宋嫂鱼羹自此声名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成了驰名临安城的名肴。宋婆婆也因此致富。“人竞市之,遂成富媪。”

年年有鱼呀,年年有鱼九(5)

一句“东京人氏,随驾到此”,已令赵构触动不已;又因鱼羹味美,更加被赞许。

一个有情有义有实力的人,又怎会不令人动容敬佩呢?老来成富媪,大概也是上天给她的嘉奖吧。

五嫂宋后来成为了“中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一。

年年有鱼呀,年年有鱼九(6)

上文推荐:年年有鱼(八):秋油鳜鱼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