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能吃的水果清单
糖尿病朋友不必和水果“一刀两断”。但是由于大部分的水果中都含有糖分,我们的糖友们还是要精挑细选。如何在不升高血糖的情况下吃水果也就成了一门学问,小D医生为广大糖友们奉上独家水果食用秘笈,帮你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1份可食用的水果清单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水果时,要充分考虑影响人体血糖的三个指标:含糖量、血糖生成指数(GI)和糖负荷(GL)。这其中,GL值尤其关键。
● 含糖量
一般指单位质量的可食用品部分所含糖分的比重。含糖量<10%为低糖水果,含糖量10%-20%为中糖水果,含糖量>20%为高糖水果。
低糖水果:
西瓜、橙、草莓、葡萄,还有青梅、甜瓜、柠檬、桃、李、杏、枇杷、菠萝、甘蔗、椰子、樱桃、橄榄……糖尿病人在病情稳定时可以食用。
中糖水果:
香蕉、石榴、苹果、梨,还有柚子、橘子、荔枝、芒果……糖尿病人要参照水果的GI指数,慎重选用。
高糖水果:
枣、桂圆、山楂、柿饼,还有干枣、蜜枣、葡萄干、杏干……其含糖量甚高,糖尿病患者则不能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水果越甜,含糖量不一定越高。因为甜度不但与含糖量高低有关,还与糖的种类(比如果糖比蔗糖甜)、酸味有关。
● 血糖生成指数(GI)
指吃50g食物后2小时内的血糖增值,与吃50g葡萄糖后2小时内血糖增值的比值,是衡量食物升高餐后血糖能力的一项有效指标。食物GI越高,进入胃肠道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进入血液的峰值高,血糖升高快、波动大,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GI<55为低GI食物
55-70为中GI食物
GI>70为高GI食物
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GI小于55的水果,如青苹果、桃、柚子、生香蕉、橘子、梨等。尽量少食用GI值相对较高的西瓜、菠萝、芒果、鲜枣等。
● 糖负荷(GL)
指食物中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以含糖量计算)与该种食物GI的乘积再除以100。它能综合反映食物中糖的性质和摄入量,同时考虑了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质与量对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
GL<10为低GL食物
10-20为中GL食物
GL>20为高GL食物
选择合适的水果,主要看GL指标。
下方表格列出常见水果的含糖量、GI和GL排行榜,标绿部分表示糖尿病人可以食用,标黄部分限量食用,标红部分不宜食用。
无论哪种水果,一次不要吃得太多,最好不超过200克。重病患者不宜多吃,病情稳定者可以适量的吃一些。
水果食用的5大原则
● 必先控制血糖值
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适宜吃水果的。
这些糖尿病朋友可以放心进食水果
空腹血糖(FPG)<7.8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2hPG)<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
近期没有血糖“过山车”现象(忽高忽低)
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还想吃水果,建议用西红柿或黄瓜来替代。
● 选择低含糖量、低GL水果在病情稳定时可适当选择含糖量10%以下的水果,但含糖在20%左右甚至更多,就应谨慎少吃或坚决不吃;选择低GL的水果,可以多样化,以不超过10GL为原则。高GL的水果不宜食用,如:熟香蕉、枣、椰子、葡萄干等。
一些低GL但高GI的水果如西瓜,为了减少食用后血糖骤升,每次只能吃少量,可以分多次食用。
糖友们要牢记
果汁不等于水果
因为水果榨成果汁后GL较高,容易造成血糖升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而且维生素及纤维素流失、饱腹感下降、总能量增加。另外,水果罐头也不要吃。
● 选择合适的时间吃
糖尿病朋友吃水果的最佳时间
上午9~10点
下午3~4点
睡前一个小时
这样既可以补充各种维生素C,还可避免发生低血糖,又不会使血糖过度升高。
● 控制热量总摄入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水果的进食量,切忌一次吃得太多。任何水果都含有或多或少的热量,尤其是含糖量高的水果。所以在吃了一定量的水果后,要相应地在主食中扣除进食水果的热量,以保持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不变。
常见的水果与主食之间的热量互换关系
25g米面类主食可提供90千卡的热量
能提供相同热量的水果分别是:150g柿子、香蕉或鲜荔枝,200g梨、桃、苹果、桔子、橙子、猕猴桃、李子、杏或葡萄,300g草莓,500g西瓜。
● 及时监测血糖值
这点最为重要,上述GI值是以正常人为标准,但每个人的消化吸收能力不一样,对血糖的影响也会有差异。
所以当患者刚进食水果时或进食水果的品种、量有变化时,都要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然后根据血糖情况决定吃或不吃,或增减水果摄入量。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J].中国营养学会官网,2017.
[2]水果含糖量[N]., 沧州晚报,2018.03.09(第19版:健康).
[3]葛声.糖尿病患者吃水果讲究取舍[J].医药与保健,2013.(5):55-55.
[4]文雯.糖尿病患者巧吃水果[J].健康,2016.(5):34-34.
[5]康夕.糖尿病患者怎样吃水果?[J].药物与人,2007.(3):70-70.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请谨慎阅读。本文为因数科普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留言,征得平台同意后才可进行,转载或使用请务必注明来源。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