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下一代新品(联想简史:始于硬件)

在IT领域,联想向来都是一个举手投足都会引起业界强烈地震的狠角色

2019年4月1日,是联想集团新财年的第一天。这一天,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等高管与员工共同出席了一年一度的升国旗仪式。这本是联想集团每个财年都会举行的固定仪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仪式上,联想正式喊出了“联想智慧中国”新战略,引起了广泛关注。

联想下一代新品(联想简史:始于硬件)(1)

联想在硬件技术上有多硬核?

1984年,柳传志以20万元人民币为资本,在北京中关村创立联想,8年后,联想推出“1 1家用电脑”的概念,并将产品投入国内市场;1996年,联想电脑首次位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同年,联想笔记本问世;进入新世纪的头一年,杨元庆入出任联想集团总裁兼CEO,并开启了进入手机界的步伐;2005年,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PC业务的收购;2011年,联想超过戴尔,成为全球第二大PC厂商,放眼全球,只剩下惠普这一个对手;在2018这一财年,联想集团营业额超过3000亿元;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份额达到24.6%,中国42.6%……

从中关村里的那几间小平房成长为当今IT界的巨无霸,联想用了35个年头。这35年里,联想在技术上勇于创新,在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的同时,也不断地成长着:

上个世纪80年代,联想率先研发出可将英文操作系统翻译成中文的联想式汉卡;90年代初,联想推出家用电脑概念,并将家用电脑投入国内市场; 1993年,推出中国第一台586个人电脑;1995年,联想第一台服务器诞生;1996年,联想笔记本诞生。 1997年,联想 MFC 激光一体机问世。除了硬件技术,联想在应用软件上的研发也不遗余力:1997年,联想成功研发幸福之家软件,并预置于每台联想家用电脑上; 1999年,联想发布具有"一键上网"功能的互联网电脑。

进入新世纪,联想在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硕果累累:

2001年,杨元庆出任联想总裁兼CEO。联想首次推出具有丰富数码应用的个人电脑产品。

2002年,联想深腾1800(DeepComp 1800)高性能计算机问世。2003年,联想深腾6800高性能计算机问世,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中位居第14位。

2008年,联想发布了13英寸全功能超轻薄的笔记本ThinkPad X300,成为全球同类产品中最轻盈,功能最齐全的产品。

2010年,联想ideapad U1双模笔记本电脑荣获CNET颁发的电脑和硬件类“CES最佳产品奖”。

2012年,联想发布了智能电视ideatv K91,一体台式机ideacentre A720,混合架构笔记本电脑ideapad Yoga等20余款创新产品。这些产品横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智能电视四大个人互联终端品类,并开创了多项全球第一。

2014年,联想集团在京推出联想互联网创业平台NBD(New Business Development)。

2015年,推出Superfish自动删除工具。

2017年,联想正式推出联想智能电视E8系列新品。

2018年,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通过内部信宣布联想正式成立全新智能设备业务集团……

联想就像是一名技术痴汉,在个人电脑、应用软件、服务器以及移动互联网终端等多个领域里深耕钻研。技术宅终将会有凭借自己的执着迎来回报——PC 市场份额全球第一、截至2019年3月,手机线上出货量在国内市场排名升至第7位;以140套的份额位列HPC TOP500榜单全球第一;行业地位方面,在世界五百强排名第240位;《财富》2019年全球最受赞赏公司;2019年BrandZ™中国出海品牌第一、第二。

读懂了联想在硬件技术上有多硬核,也就读懂了联想成长的终极奥义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这是联想推出的一句广告词,一语双关,很赖人寻味。

对全球许多IT公司来说,如果这世界上没有联想,那么他们的日子也许会比较好过。面对联想这个如此强劲的对手,“打不过就加入”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联想下一代新品(联想简史:始于硬件)(2)

回首联想的发展史,也是一部IT行业巨头不断被联想收购的历史:

联想下一代新品(联想简史:始于硬件)(3)

那些年,被联想收购的IT巨头一览表

这其中,2004年收购IBM全球PC业务堪称联想收购史上的经典一幕——当时IBM的PC尚未没落,其品牌影响力依然强大,尤其是Think笔记本,堪称笔记本界的法拉利,和联想PC的成本优势形成天然互补, 为联想PC日后的攻城掠地增添了强大的火力。而联想自成立PC业务部门就始终对标IBM,把IBM作为自己追赶的目标和发展方向。这就好比你拼了命的努力奋斗,本来只是想搏一个和高手面对面喝咖啡的机会,而最终的结局,不仅咖啡喝成了,高手还拜在你的麾下!

对我们普通大众来说,联想意味着什么?

20世纪90年代起,计算设备、信息系统、互联网普及,信息化步入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步的是,1992年,联想推出1 1家用电脑并投入国内市场;1999年发布具有"一键上网"功能的互联网电脑;以及联想“圆梦计划”、联想“家电下乡”计划等。联想个人电脑的问世和推广,打破了欧美企业的垄断,又直接促成了整市场价格的平民化,使个人电脑由奢侈品变成普世产品。可以说,在中国信息化普及的道路上,联想是领航员、是布道者。

不仅仅如此,在过去的35年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道路上,联想也从未缺席:2008年北京奥运会,联想通过构建信息系统平台,保障了赛事的零故障运行;从2010年起,联想大力发展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业务,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数字化升级;在商用领域实践,联想通过大数据和算法连续多年助力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联想也有失意之时

2017年中国大陆市场手机销量排行榜上,华为排名第一,出货量超过1亿台,第二第三的是vivo和OPPO,排名第十的是联想,出货量179万台,销售份额约为0%……

联想下一代新品(联想简史:始于硬件)(4)

要知道,就在5年前,国内手机销量的“四大天王”还是“中华酷联”,联想坐二望一。这5年里,联想到底经历了什么?

其实早在2008年,联想手机部门就处于亏损状态,当时的联想内部对手机业务的态度处于比较挣扎的状态。为了不拖累财报,只好忍痛将手机业务以一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然而,2年后,IPhone的横空出世又让联想意识到了智能手机广阔的市场前景,于是联想又以2亿美元的价格回购了手机业务。这一进一出,联想白白损失一个亿不说,最关键的是错失了2年发展智能手机的黄金时间。

手机业务上的失意,不仅仅是因为买进卖出的周折,更有品牌战略上的失误。最终,联想在手机板块上未能成功复制PC板块的辉煌。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手机市场失意的联想,又在2017年将PC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拱手让给了惠普。一时间,关于“联想是不是不行了”的疑问弥漫整个行业。

其实,联想在手机和PC业务上的接连挫折,本质上是企业战略上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是五年以前或者更长时间之前制定的战略带来的,现在的困境只是在为之买单罢了。

长期以来,执着于硬件设备和与之相配套的技术服务,让联想始终走不出“靠产品赚钱”的桎梏。要知道,在IT领域,“靠产品赚钱”只是初级阶段,更高级的玩法是“靠生态链系统和品牌势能赚钱”。异军突起的小米就是一个例子:小米最初开发MIUI系统起家,接着做手机,然后发力智能家居。当一个完整的生态链建立起来后,身价暴涨和赚钱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2017年前后,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5G应用的快速发展,似乎联想找到了摆脱困境的方向——联想制定了智能化的转型的战略方向。

不想智能化变革的硬件设备制造商,不是好联想

作为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在许多场合多次表示,联想要从一家以个人电脑为核心的计算设备制造商,转变为一家围绕智能物联网、智能基础架构、行业智能三个方向全力推动智能化变革的公司。而在2019新财年的第一天,联想也提出了“联想智慧中国”的新愿景。

“联想智慧中国”是联想智能化变革落地到中国的愿景:就是用智能化变革的成果,更好的服务于中国。根据联想在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透漏的信息来看,它是由“智慧服务”、“智慧行业”以及“智能物联”三大板块组成的。

首先是“智慧服务”,简单地说,以前联想的服务要么是自家产品的运维服务、要么是同类产品的运维服务。但是现在,联想的智慧服务为用户提供的不光是售后服务,还是一个软硬兼施,加载内容的整体解决方案。具体来说,智慧服务想要突破的有几个重点领域,一个是行业大数据服务,第二个是大力发展IT外包运维,第三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每一个领域里,都含有非硬件设备运维的服务。其次是“智慧行业”板块。它将智能化解决方案应用于企业的生产领域,以及服务于大众的零售、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各个方面。

第三“智能物联”(SIoT)板块。“智能”代表了时下最流行的人工智能AI技术,“物”代表了各种硬件设备,“联”则是实现的基本路径——硬件设备之间的互联,以及所有参与企业的共同联合。在联想定义的“智能物联”中,就是用人工智能技术将所有的硬件设备联结起来、实时在线、整体协同;同时,这个系统是开放的,不仅有联想的参与,也有生态链上其他合作伙伴的参与。

联想下一代新品(联想简史:始于硬件)(5)

技术让信息如同水流般覆盖到了每一个人。曾经的联想,是这条滔滔洪流中的冲锋舟,载着我们在信息时代里乘风破浪。有过无人企及的辉煌,也有失意的联想,未来的历史将如何书写?能否在智能化时代的新阵地抢滩登陆?唯有拭目以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