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姓古今名人(百家姓名人榜苏姓)

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苏姓历代名人173名,占总名人数的0.38%,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十一位苏姓的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54%,并列排在第四十六位;苏姓的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6%,排在第七十四位;苏姓的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41%,排在第五十六位,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苏姓古今名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苏姓古今名人(百家姓名人榜苏姓)

苏姓古今名人

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苏姓历代名人173名,占总名人数的0.38%,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六十一位。苏姓的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54%,并列排在第四十六位;苏姓的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6%,排在第七十四位;苏姓的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41%,排在第五十六位。

时期 姓名 简介

西周苏忿生周初大臣,官至司寇,能平刑以教百姓,后被封于苏国为王

战国时期苏秦

战国时的纵横家,奉燕昭王之命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以便攻齐复仇。曾任齐国丞相,主张六国合纵攻秦

苏代战国时期纵横家,协助苏秦推行合纵连横、弱齐强燕的策略,往来于各国之间,成为苏秦的得力助手

西汉苏武汉武帝时出使匈奴,因匈奴内乱受牵连而被扣,持节牧羊于北海。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东汉苏章东汉名臣,少博学,善属文,安帝时举贤良方正,历任冀州、并州刺史

苏林三国时魏大臣,博学多才,官至散骑常侍

东晋苏峻东晋将领,晋成帝司马衍咸和二年(327)反晋,次年攻入建康

南北朝时期苏绰曹魏侍中苏则的第九代孙,西魏时官至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著有《佛性论》《七经论》

隋朝苏威在周,官至开府。隋立,任纳言、民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刑部尚书、大将军等职。

主张减轻赋税,反对奢侈浪费

唐朝苏定方唐朝军事家,历任唐朝左武侯中郎将、左卫中郎将、左骁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之职,封邢国公

苏良嗣唐朝宰相,高宗时从门荫出仕周王司马。武则天时,仕至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时有良直之称

苏瑰唐朝宰相,历任郎州、歙县刺史等职,封许国公

苏颋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等职,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

苏检唐朝大臣,昭宗天复二年(902年)拜相,任工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翌年被流配环州

苏源明唐朝诗人,天宝进士。后官东平太守、国子司业。肃宗时官秘书少监。与杜甫、元结等友善

苏味道唐代政治家、文学家。高宗乾封年间进士。武则天圣历初,官至宰相。少时与李峤齐名,号“苏李”

北宋苏洵北宋文学家,擅长于散文,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辙北宋文学家,其散文有“冲和淡泊,遒逸疏宕”之誉,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苏轼北宋文学家,诗、词、文、书、画均有名,为文雄浑奔放,诗亦清疏隽逸,为北派大宗;苏轼与其弟苏辙、父苏洵,世称为三苏

苏过北宋文学家,政和二年(1112),监太原税。迁知郾城县,官终定州通判。长于诗文,善书画,时人称“小坡”。著有《斜川集》

苏舜钦北宋诗人、书法家,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与梅尧臣合称“苏梅”

苏颂北宋天文学家、药学家,官至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侍郎。其领导制造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

南宋苏汉臣南宋宫廷画师,擅长于画道释人物,尤其精于绘画童戏。传世之作有《货郎图》《长春百子图》《婴戏图》等

元代苏天爵元代文学家,史学家。曾前后三度任职史馆,参与实录修撰。编《朝(元文类》收录《经世大典》多篇。又著《国朝名臣事略》,集有四十七人行状、碑志。另著有《滋溪文稿》

明代苏宣明代篆刻家,其篆法变幻多端,浑朴典雅,影响到江浙及著名篆刻家程远、何通等。编有印谱《苏氏印略》传世

清朝苏元春清末湘军将领,曾参与镇压太平军和贵州苗民起义。中法战争时,署广西提督。率兵赴越抗法

近代苏曼殊近代作家、诗人,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是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

现代苏步青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学和计算几何学等方面的研究

苏醒中国内地嘻哈蓝调创作型歌手、音乐制作人,代表作品《北京City》《心世界》等

苏永康中国香港歌手、演员,代表作品《爱一个人好难》《越吻越伤心》等

苏芮中国台湾歌手,代表作品《酒干倘卖无》《牵手》等

苏有朋中国台湾歌手、演员、导演,代表作品《倚天屠龙记》《左耳》等

苏炳添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曾获得2018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银牌


人口统计

宋朝,苏姓大约有46万余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59%,排在第三十三位。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中国苏姓总人口的43%,占四川总人口的2.5%。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福建,这两省的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这三省的苏姓又集中了22%。中国已初步形成了西四川、东南福建、北陕豫鲁三块苏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苏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中国人口的0.4%,为明朝第六十四位大姓。宋、元、明600年中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苏姓人口增长为负值,比宋朝净减少了9万。广西为苏姓的第一大省,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9%。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福建(11%)、山东(11%)、广东(9%),这四省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河北、江苏、山西,这六省的苏姓又集中了35%。南方苏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宋朝的苏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时人丁锐减。宋、元、明600余年,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中国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粤闽和北方山东两大块苏姓人口聚集地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