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墨竹画(花中四君子惠崇与苏轼)

王维喜欢竹子,在自己的辋川别业里建一个竹里馆;大文豪苏轼生平爱竹,写了几十首带有“竹”字的诗词。苏轼爱竹子,也爱美食,走一路留一路的菜名馋我们,比如“东坡肉”,放到现在也是一道好吃的菜。

竹子一直都受人喜爱,这也是因为它本身谦逊、正直、坚韧、高风亮节的特性与文人的精神追求相一致。

苏轼的墨竹画(花中四君子惠崇与苏轼)(1)

竹叶

那么苏东坡到底是更爱竹子,还是更爱吃肉呢?这里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打油诗,有几句是这样写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苏东坡说宁愿没有肉吃,也不能让自己居住的地方没有竹子;因为没有肉吃人只不过是会变瘦,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人瘦还可变肥,人俗就难以医治了。

貌似苏轼是更爱竹子一些,看来,俗气自古就不受人待见。

不过苏轼可一点也不想亏待自己。不但不想减肥,还变着法儿做各种美食吃。他不是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吗?那就来一顿竹笋炒肉吧,一举两得。他还真是这么做的,他另外一首打油诗写道:“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看看,苏东坡是多么的爱竹子和猪肉啊。

苏轼的墨竹画(花中四君子惠崇与苏轼)(2)

苏轼有一首很著名的诗,大家基本都会背。这首诗里面有竹、有花、还有美食等被苏东坡惦记的美好事物。这首诗就叫《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是宋朝初年有名的僧人,为宋初“九诗僧”之一。《春江晚景》是惠崇所创作的名画,一共有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题的这一首,是鸭戏图。

苏轼经常与好友唱和、题画,但惠崇并不是苏轼的好朋友,他和苏轼甚至不是一个时期的人。惠崇能诗善画,尤其擅长画水乡,有“惠崇小景”之称。宋代王安石曾作诗称赞他,其中有句诗说“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意思是说绘画史上有无数名家,而我最欣赏的就是惠崇。

苏轼的墨竹画(花中四君子惠崇与苏轼)(3)

竹林

惠崇的水乡画到底有多美呢?看看苏轼这首题画诗就能感受一二!诗的第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是说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竹林很密,就挡住视线,看不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是早春。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只零零星星开了几枝,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小朋友想一下这个画面,稀稀疏疏的竹林外,有几支桃花在风中开放,竹子是绿的,桃花是红的,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格外惹人喜爱。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就写到江面上了,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为什么春天水暖鸭子先知道呢?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啦(后面有人抬扛)。

苏轼的墨竹画(花中四君子惠崇与苏轼)(4)

雕像

第三句“蒌蒿满地芦芽短”,蒌蒿是一种植物,它的茎可以吃;芦芽,就是芦苇的芽,就是芦笋,可以食用。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苏轼看来春天,就想到春天的美食,这对生活是真爱。

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是一种鱼,肉味鲜美,但是内脏和血液有剧毒,我国沿海地区和一些内河都有河豚。河豚每年春天,都要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苏轼看到这里,估计又开始琢磨好吃的,蒌蒿、芦笋配着河豚,味道可是非常鲜美呢。

这整首诗的意思是: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绽,初春江水回暖,最先知道的便是戏水的鸭子。河滩上,蒌蒿满地,短短的芦笋也长起来了,此时河豚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到江河。

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真的很遗憾,但读苏轼的这首诗就可以想象得到江南初春的美景。苏轼从景物联想到美食,让这首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苏轼的墨竹画(花中四君子惠崇与苏轼)(5)

桃花

说到这首诗,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说是明清两朝的文人,只看得起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我们都知道苏轼是宋代的大文豪,但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意思就是说你苏轼写“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春天来了,江水变暖了,一定是鸭子先知道吗?鹅不知道吗?

这就有点瞎抬杠的意思了,按我们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杠精”。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人家苏轼这是题画诗,也就是给惠崇画的画题写一首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不能瞎抬扛。宋朝诗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诗呢,你不能再去抬杠说春到人间为什么就是草木知道,燕子不知道吗?不能这样的。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单单跟苏轼过不去,他谁也看不上眼。他读朱子,身边都得摆个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对了,就要连打带骂,非得让这稻草人朱熹认错才行。对苏轼,已经够客气了。这毛希龄脾气怪吧?

苏轼的墨竹画(花中四君子惠崇与苏轼)(6)

惠崇的话与苏轼的诗,相得益彰,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遐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