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规矩和礼数(北京的老规矩不倚门儿)

老北京规矩和礼数(北京的老规矩不倚门儿)(1)

大家好,我是京师玩儿主,今儿和各位聊聊,北京的老规矩:不倚门儿;不能踩门槛儿和忌跟人说“坎儿年”。

早年间老北京人,大都住胡同的四合院或大杂院中,所以这里说到的“门儿”,主要是指家门儿和院门儿。而“倚”,是偏着身子靠的意思。不倚门儿,就是不能歪着身子靠在门框上,也不能倚在门板上。这是当长辈的教育晚辈从小就必须要做到的老规矩,它也是北京人日常生活中的大忌。为什么北京人忌讳倚门呢?一是歪着身子靠着门框或门板,样子太难看、不文明也不雅观。用北京话说,就是看上去匪了匪气的(土匪之气)。如果还倚着门跟人说话,这不但有损自身形象,还有对对方的不尊、不敬的含义。第二个原因就是,在老北京,倚门,是妓院妓女特有的动作和姿势。在旧时,三四等妓院和一些土窑子(劣等妓院)的妓女,为了招揽客人,通常浓妆艳抹的倚着门,叼着香烟,嬉皮笑脸地拉客。这种姿势几乎成了窑姐(妓女)的所谓“标志”动作。所以,老北京人特别忌讳家里人,尤其是女性有这种倚门的动作。故此长辈对晚辈,从小儿就给立下了这个“不能倚门儿”的老规矩。

今天讲的第二条规矩就是“不能踩门槛儿”。这门槛儿,是指门框下边儿挨着地面的那条横木。老北京的四合院以及住的平房,都是木头门。我们通常说的这种门,实际上是由四部分组成,即门板、门框、门楣和门槛儿。这四部分各有各的功能,缺一不可,并且以门槛儿为重。因为如果门板是敞开的,进门或出门,不管是在门里还是在门外,都是以门槛儿为界的。换句话说,迈过了门槛儿,才算出门或进门,所以北京人对门槛儿很当回事儿。

在很多老北京人的生活理念里,多少都带有一些迷信色彩。这门槛儿的“槛儿”,儿化音后,跟“坎儿”字的儿化同音。而“坎儿”的字义,除了土坎儿之外,还有什么“当口儿”、“节骨眼儿”的含义。这就使门槛儿具有非同一般的寓意。换句话说,门槛儿就如同是一道坎儿。所以,踩门槛儿,就如同踩到了坎儿上。按迷信的说法,坎儿是劫数,您踩了坎儿,就意味着您会遇到坎儿,而且这个坎儿还迈不过去。您说这不是找倒霉吗?因此,北京人就有了个老规矩,那就是甭管是谁,都不能踩门槛儿。您在搬东西的时候,碰上个重物,实在不好搬,宁肯不搬,也不能中途把东西撂在门槛儿上。您要是把它们放到了这儿,那就没人再帮您搬了,因为谁都不愿意碰到坎儿呀!北京人还讲究,在过门槛儿的时候,压根儿不说“过门槛儿”,而是改说成“迈门槛儿”。这一个“迈”字儿,就反映出了北京人对“坎儿的”忌讳。

有关不能踩门槛儿的老规矩,还有一种说法是:门槛儿的“槛儿”跟“坎”字同音。而“坎”,是八卦卦象之一,它代表着水,而水主财运。一般的老百姓,谁不想发财呀?您把主财运的“坎”给踩了,这辈子您还想发财,那门儿也没有啊!踩了门槛儿,就寓意着一辈子受穷,您想,谁愿意犯这忌呀?所以,家里的孩子即使刚会走,当长辈的就嘱咐他,不能踩门槛儿,更不能坐门槛儿。其实说到这种规矩,不光是在寻常老百姓家里有,在有皇上的年代,国家专门有负责制定颁布和操演各种礼仪的礼部。所有新到都城任职的官吏,先要到礼部接受培训,弄明白各种规矩,才能觐见皇上。其中就有进宫的时候,不能踩踏任何宫门的门槛儿。违者,不是摘纱帽翅儿的事儿,而是脑袋要挪地方儿的事儿了。想想吧,这踩门槛儿是多大的罪?历史上,还没有出现一个因为踩门槛儿而掉脑袋的人。当然,谁也不会那么傻,明明知道要被杀头,偏偏去踩门槛儿。

现在再来聊聊为什么老北京人很是忌讳跟人说“坎儿年”。北京人认为,人这一辈子,总会碰到不少“坎儿”。这个“坎儿”字,有“沟沟坎坎儿”和“坎坷”之义,也有“门槛儿”之义。由“坎儿”呢,又衍生出了“坎儿年”的说法。在老北京,把人能活多大岁数,叫人的寿数,或者说人的“大限”。老北京人认为:人的寿数当中,有不少“坎儿年”。比如“七十三,八十四”岁,就是众所周知的“坎儿年”。这是因为孔子活了73岁,孟子活了84岁。他们都属“圣人”,一般老百姓的寿数能超过“圣人”不容易,所以“圣人”的寿数,成了老百姓的“坎儿年”。此外,老北京还有一些所谓的“坎儿年”,比方说,66岁是“坎儿年”,老北京有句俚语:“六十六,不死也要掉块肉。”还有一种说法,本命年也是“坎儿年”等等。我们且不论这些所谓“坎儿年”的说法,是不是合情合理,也不管它是不是带有迷信成分。既然它成为了一种民俗,那么我们就得正视它。比如说,北京人过66岁这个“坎儿年”,按老规矩,女儿要在父母生日这天,买一块儿肉,并把它扔到住家儿的房顶上。至于为什么要扔到房顶上?因为平房四合院的房顶,是猫和鸟儿经常出没的地方。不是说“六十六,不死也要掉块肉”吗?当女儿的,买块家畜的肉,猪啊、马、牛、羊啊的,什么都行,把它扔到房顶上,让猫和鸟儿给吃了,这就等于是把父母的“坎儿年”灾祸给破(解)了。家里要是没有闺女怎么办呢?那么则由儿媳妇代行此责。这种风俗,如同腊八喝粥、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头伏吃饺子、二伏吃面、三伏吃烙饼摊鸡蛋一样,都已深入人心。并且由于“坎儿年”意味着灾祸,它肯定不是个吉祥话儿,所以,北京人有个老规矩,忌讳跟长辈或客人说“坎儿年”。比如,家里来了客人,在寒暄的时候,您问他贵庚(多大年纪)了?如果主家儿人,正好是73或84岁,对方一般不会直接告诉您,而是往大或往小说一岁,再或着,就是对您说自己属什么,让您自己去算。这时懂规矩的主儿,可千万不能说:“呦,这是您的‘坎儿年’呀!”因为,在老北京,谁也不爱听别人说自己有“坎儿”。所以说,遇到这种情况时,您或者什么也不用说,或者用别的话绕开这个话题就成了。

那今儿呢,就先和各位聊到这儿,咱们回头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