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宅大门为什么要打门(古代传统民居门前)

前言

物有上中下之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精美的和粗糙的物品,价值总是不一样的,普通的物品和珍贵的物品价值,也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似乎在人类出现之际,任何东西都被划分了等级,人也被分为三六九等。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如果是去到北京的人都会知道,北京四合院是北京的一大特色,看过北京四合院的人也都知道,许多四合院的门前都会有门墩这个东西存在。

不同的门墩有着不同的形状,有的门墩是狮子,而有的门墩却是兽吻形状的。门墩是古代之时就流传下来的,最初门墩是人们用来辟邪镇宅之用,后来门墩就被用来彰显房子主人官位之用。如果不知道四合院主人的官位,只需要看一下门前的石墩就知道了。

古代民宅大门为什么要打门(古代传统民居门前)(1)

门墩的意义
  • 辟邪镇宅

古时候可不像今天一样科学发达,那时候发生的许多事,在今天看来可以用科学却解释,但是在古时候,却没有人知道是到底为什么,因而古代都比较信神佛。

从夏商周时期,人们就开始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的存在。比如农民会去祭拜谷神,商贾则会祭拜财神,就连古代的天子也会每年都举行祭天大典。

古时候,每到逢年过节时,人们都会穿红色衣服,在门前贴辟邪镇宅的符纸,可是这些符纸也只能在过年的时候起作用呀,那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人提出了门墩这个东西,用门墩来起到辟邪镇宅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毕竟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保护自己的房子,因而使用门墩的人越来越多。

如果只是一块大石头的话,多不美观,所以一些人就在门墩上雕刻一些图案,其中以动物为多,在古人看来,越凶猛的动物,就越能辟邪。于是乎,古代门墩雕刻图案用来辟邪镇宅也就成了许多人的一个习惯了,只是后来被有心人拿去攀比,最后才使得门墩失去了他原本的意义。

古代民宅大门为什么要打门(古代传统民居门前)(2)

  • 支撑院门的作用

古时候,大户人家的门槛都比较高,就会造成大门会有些晃动,门墩重达几千斤,用来压住门下面的门槛再适合不过了。

其实这个作用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听起来似乎这个作用并不是很大,实则还有另一层意思。古代人信神佛,所以他们也相信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自己的气运是存在的,用门墩将自己的气运或者财运镇压住,就可以让其不流失掉。

听起来很玄乎,但还真的就存在这种情况。所以门墩既是用来压住门槛的,也是用来压住自己的气运或者财运的。

  • 观赏

如果要说门墩只是用来辟邪镇宅之用,却也不见得。从夏朝之时,人们的审美观就已经逐渐形成了,最为直观的变化就是衣裳,没错,衣服的颜色,选料,穿着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门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院子的大门就光秃秃的,一点观赏性都没有,反之,如果在门前放置门墩,就可以原本平淡无奇的大门变得更加耐看一些,也更加好看了一些。

古代民宅大门为什么要打门(古代传统民居门前)(3)

从门墩看“官阶几级”和“富几代”
  • 皇族的门墩

皇族是古代时权利最大的一个家族,狮子形门墩是他们的标配。用狮子形状的门墩是皇族的特权,其余人一律没有资格使用。

当然,将石头硬生生的雕刻成一头栩栩如生的狮子,无论是古代的任何一个朝代,都需要花费极大的功夫才能制作出来,寻常百姓就算想用石狮子门墩,也没有那个技术去雕刻。王公贵族倒是可以做到将石头雕刻成狮子,但他们没有那个胆子去做,因而古代皇族用狮子形状的门墩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朝时期。

  • 文官的门墩

文官也分为高级文官和低级文官,高级文官用箱子形狮子门墩,低级文官用箱子形有雕饰门墩

古代文人最初求学时,都会有自己的包裹,发展到了后面,就变成了木质的箱子,箱子里面可以装书籍,也可以装干粮,箱子是古代许多文人的好伙伴。所以古代的文官门墩形状是箱子形的,表示学贯五车的意思。

高级文官虽不可以使用狮子形状的门墩,但是他们可以在门墩上雕刻狮子。低级文官则没有这种待遇,他们只能在门墩上雕刻其他图案,比如鹿这种能带来好运的动物形状,或者是鱼,毕竟鲤鱼跃龙门嘛。

古代民宅大门为什么要打门(古代传统民居门前)(4)

  • 武官的门墩

文官分为高级和低级,武官自然也分为高级和低级官员。武官使用的门墩在外表上和文官不同,武官使用的是抱鼓形门墩,之所以用抱鼓形门墩,这也许武官代表的意思有一些关系。

武官不同于文官,武官需要上阵杀敌,打仗出发时需要点兵点将,古代没有可没有话筒,如果需要命令传达下去,就需要用到传令兵。传令兵在未开战之时可以用,那开战了总不能还用传令兵吧,不太现实,于是古代就采用了另一种传达命令的东西——鼓,鼓是武官的必备东西。

武官门前的门墩是抱鼓形其实就是源于鼓的原因,高级武官用抱鼓形狮子门墩,低级武官用抱鼓形兽吻头门墩兽吻其实就是兽口的意思,也有和危差不多的意思。

《菽园杂记》卷二记载:“兽吻,其形似狮子,性好食阴邪,故立门环上。”

古代民宅大门为什么要打门(古代传统民居门前)(5)

  • 普通人的门墩

古代人口最多的还是老百姓,官员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此多的百姓自然也有三六九等之分,百姓分为富豪、地主、普通百姓

富豪是指很有钱的富商,只是没有官阶而已,富商用的门墩是箱子形无雕刻图案门墩,其实箱子形状也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箱子可以装钱财,寓意就是财源滚滚,箱子形状的门墩不仅是文官的喜爱,也是富商的最爱,只不过富商不可以在上面雕刻图案。

地主是小有资产的人,钱不算很多,但是除了吃穿之外,也还能有一些剩余,这些钱财并不足以让他们将一块石头雕刻成箱子形状,即使一些人有这个本事,也不敢去做,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朝代,随便使用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东西,是有可能坐牢的。因而这类人用不起也不能用箱子形的门墩,就只能用门枕石了。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吃饱穿暖就不错了,哪里会考虑放门墩,只有一些百姓会放置门枕木而已。

门墩一开始其实是用来辟邪镇宅之用,只不过随着朝代的发展,就演变成了官阶高低分辨之物了。

古代民宅大门为什么要打门(古代传统民居门前)(6)

从门墩能具体分辨出官位吗?

门墩其实只能分辨出官位的高低和房屋主人是否尊贵,但并不代表它能分辨出具体官位。

比如《商君书》中的《去强篇》就记载道:“国无怨民曰强国。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必胜。按兵而农,粟爵粟任,则国富。兵起而胜敌、按兵而国富者王。”

就是说在秦国时期,许多人并不排斥卖官,换一种说法就是主张卖官,卖官在那个时候又被称为捐纳

秦朝是一个功勋制国家,只要战功足够,甚至可以封王拜相,白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秦朝的官位可以靠功勋上位,也可以靠捐纳上位。

秦朝之后,汉朝,魏晋南北朝乃至清朝时期,都有卖官的现象存在,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比如买官的官位和靠着真才实干得到的官位是不同的,比方说假如两者的官位相同,但是用钱买来的官位实权并没有靠着自己得到的官位高。

比方石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些买官的人可能官位到了上级官员,但是他们只能在门口放箱子形有雕饰的门墩,而不能放箱子形狮子图案的门墩,这里就不能靠着石墩去判别房屋主人的官位或者说尊贵程度。

古代民宅大门为什么要打门(古代传统民居门前)(7)

再比如清朝时期,卖官之风极为盛行,许多人靠着买官得到官位,然后在门前放置有雕饰的门墩,但是他只有官位,而没有实权,论尊贵程度,甚至没有一些富商尊贵。

再比如古时候的清官并不少,如于成龙、“一钱太守”刘宠等,这些清官家中都很清贫,甚至一些清官的门前连门墩都没有,因而如果想用门墩去判定房屋主人的尊贵,是不太确切的。

总结

门前放石墩最开始是用来辟邪镇宅之用,只是到了后来,被人们用来攀比之用,这才演变成官位高低而使用什么样的门墩。

一个人是否尊贵,不在于门前的门墩,而是在于个人的修养。以门前的门墩来知道主人家的尊贵程度,不算很确切,比如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宰相门前七品官”,就是说给宰相看门的人虽不是七品官员,但却比七品官员还要高贵,但你说这个看门的人敢在自己家门前放箱子形有雕饰的门墩吗?他根本不敢。

古代讲究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之说,可能一些退官回乡养老的人门前就没有放石墩,但他就很尊贵。因而用门墩去判别尊贵程度是不准确的,不过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就是古代门前放了门墩的,非富即贵!

参考文献:

《商君书》

《菽园杂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