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在哪个书院?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楚,地域概念是楚地,是历史沿袭下来的、以古楚国为中心的地区总称,类似于现在的西北、华南等地理概念,和行政区划无关。楚地行政区划可以有两个、三个甚至很多个,而楚地始终只有一个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出自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的原句“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目前的岳麓书院也是引用:“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作为对联悬挂门前,用作警示和宣导后人岳麓书院的人才,然而事实上“惟楚有才,于斯为盛”中的“楚”具体是指哪一个地方也是颇受争议。历史上的楚国都城在湖北荆州,逐年的对周边列国征战扩张吞并,使他的管辖地域广大。而楚都的国都叫郢都,郢都不是特定指某一个地方,是专门指楚国的都城的意思, 就相当于首都,京都,帝都的意思一样,郢都曾几经迁徙,但是在一开始的发源地和后来最强盛的时候都城不管迁到哪都是在湖北境内,后来楚国被秦国打的节节败退才迁到河南以及安徽。所以楚文明的发源地,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就是湖北。楚国大是因为从湖北开始一步步征服其他省份地区的,早期楚国有一条祖训,那就是国君三年内不主动发动战争,死后进不了祖庙。就是因为这样,楚国一直在奋发图强扩大版图,成为了吞并他国最多的国家,才有了后来5000里南方都被楚国占领,也引得北方中原国家一致抗楚,周朝带诸侯国联军来伐。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在哪个书院?惟楚有才于斯为盛(1)

“惟楚有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而“惟楚有才"牌匾最早见于武昌贡院。明洪武年间,始建贡院,时湖广巡抚林学擎在始撰武昌府学重修记中写道:“惟楚有材,自昔艳羡。”制成匾额,悬于贡院牌楼。后贡院毁于太平天国,牌匾亦不存。咸丰八年,重修贡院与牌楼,曾国潘重题“惟楚有材"匾额。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在哪个书院?惟楚有才于斯为盛(2)

楚国是在湖北发展壮大起来的,湖北是楚国的核心区域,当然湖南也是楚文化非常重要的区域,研究楚国历史,湖北当之无愧成为重中之重,但如果一定要将“惟楚有才”做一个特定区域的划分,这就为难了,楚国的地盘很大,楚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蛮夷之地”的诟病,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惟楚有才”的楚地是一个泛称,泛指整个楚国,东至目前的上海,南至目前的广东福建等地。其次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湖南有过很多名人,毛泽东、彭德怀、刘少奇等就是最好的代表名人。而湖南的名人不仅仅是在近代时期才有,自古以来,湖南的历史名人也不在少数,如黄盖、周敦颐、魏源、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谭嗣同等。而湖北同样也是星光灿烂,仅新时期人物,就非常非常的多。如闻一多、董必武、李先念、林彪。开国大将中,湖北就有两个:徐海东、王树生。57名上将中,湖北14个。177名中将中,湖北32个。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在哪个书院?惟楚有才于斯为盛(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