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推荐的智能穿戴(追求完美的智能穿戴)
2020年,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规模来到了超1.5亿部规模,并且这一增长趋势有望在2021年全年得到延续。
我们可以看到,近一年时间中各厂商都在以更高的频率推出新产品,以覆盖更多的价格段和垂直市场。无论是面向何种人群、定价多少的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演化方向,即独立性越来越明显,脱离手机也能完整使用的功能越来越多。曾经的配件,现在正要成为主角。
期待“完美”的智能穿戴诚然,可作为独立设备使用是智能穿戴的重要进化方向,要让用户在没有手机的前提下,也能享受到种种便利。诸如精准记录户外运动的轨迹、数据等资料,独立连接无线耳机听歌或是进行导航,同步接打电话收发短信还有诸多在线服务。可穿戴产品越能独立使用,就越发成熟。
可惜的是,我们至今没有遇到那个“完美”的独立智能穿戴产品,无论是各大终端厂商还是满怀期待的消费者,都只能在妥协中陪着整个行业前行。顶级智能穿戴承载着许多期待,有强大功能、超长续航和优雅外观,但种种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得它还只是一个目标。
最大的难点还是功能和续航之间的抉择:美好的大屏幕、独立通信、丰富能力无一不是耗电大户,因此侧重性能的产品不得不在续航上留有不小遗憾。如果是侧重续航,不仅会有超大电池挤占内部空间提升重量,为降低功耗而裁剪代码还会导致功能乏善可陈,缺乏拓展性。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只有能做出解决了问题无限趋近于“完美”的智能穿戴产品,才能让可穿戴突破发展瓶颈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多家机构调研报告呈现的另一个事实是,全球可穿戴腕带设备市场虽仍有增长,但增长趋势却在不断放缓,甚至有用户缺乏换机动力缩减规模的可能。
危机当前,我们有必要回到原点,探讨当下该如何看待智能穿戴产品。能让人愿意长期使用的优秀智能穿戴产品,是集成了所有先进功能但得每天充电的超级腕上终端?还是追求极致长续航却鲜有拓展功能的纯净?或者是在不同方向中找到平衡,续航、通信、功能“我全都要”?
做穿戴的智能化才是破局之道?1、回归穿戴属性
首先得要确认,智能穿戴的本质在何处。
答案显而易见,“穿戴”就是智能穿戴不能忘记的本源。它得先是佩戴在人身上,可以提供装饰性或者一定功能性的物件,然后再去思考如何在这之上做好智能化。回想起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的先祖传统手表或手链,都是前任多少年来的重要装饰品,是一代代人生活的组成部分。
所以那种尺寸硕大缺乏美感的产品,无法出现在主流市场上并存活下来,即使被塞入了再多的能力也不行。违背了穿戴属性这个根本,自然会因为外观、重量、续航等原因让人不愿使用,切换到主打全面的胖终端赛道上,就更不可能和几乎进化到极致的智能手机相抗衡。
无独有偶,可穿戴行业上游企业之一的展锐在近日提出了“要做穿戴的智能化”理念,正好与可穿戴产品要回归穿戴属性风向不谋而合。展锐高级副总裁周晨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只有在满足了穿戴性和功能性这两个点的前提下,我们再去谈智能化这件事情。”
他还带来了智能穿戴发展公式:穿戴属性x智能化x技术准备度=有发展意义的智能穿戴设备。将三大元素之间的关系用乘法而非加法表示,可见每个因素对于智能穿戴产品的影响都相当重要,即使缺少其中一个就有可能导致优秀产品无法成立。
根据这个公式,手表与眼镜被认为是智能化发展机会较大的穿戴品类,二者均回归穿戴本质,让消费者在使用时可以像普通的装饰品一般佩戴在身上,不会造成过多的使用负担。但与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智能眼镜不同,智能手表在更成熟的创新技术的赋能下发展得较为迅速,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
2、功能和续航全都要
接着就要面对智能穿戴当前最大的“敌人”,如何破解功能和续航之间的矛盾难题。
这着实是个难题,要在穿戴属性的小巧体积下容纳全部硬件,还要启用数据通信、丰富功能、可拓展属性等,让可穿戴产品离开手机后依然完整,最重要的是续航时间一定要长。电池容量受限在数百毫安时范围内,同时得做到五脏俱全可独立使用,这着实难到了一众英雄好汉。
行业探索者们想过许多办法,例如引入更省电的屏幕材质、极致裁剪系统组件,其中最能立竿见影缓解矛盾的,还属用上先进的可穿戴芯片平台。在坚持不懈的技术进步下,优秀芯片总是具备更高的能耗比和能力,这意味着产品有望兼顾较低功耗水平和不错独立使用能力。
以苹果为代表的厂商选择计算性能优先,直接把手机芯片架构带到智能手表,能力着实丰富但一天一充的体验谈不上多畅快。另一些选择妥协,借助嵌入式平台低功耗特性实现十余天长续航表现,然而功能要小心翼翼地添加,甚至舍弃掉独立通信能力。还有厂商选择了第三条路,将前两者的优势相结合来寻求平衡,既有不错续航表现也支持独立通信。
3、应用生态布局未来
硬件满足独立使用后软件也不能懈怠,好的软件才能支持好的体验。
智能手机厂商曾依靠开放的安卓系统快速推出产品,近年来却纷纷下场研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原因无他,有了和硬件同样优秀的系统软件及交互体验,才可以说是更好的产品。这一点到了智能穿戴同理,同时拥有简单易懂操作界面和丰富功能的产品,往往会有更多闪光点。
智能穿戴产品发展至今,多家厂商先后在设备系统中展示了自身对于什么是好的可穿戴体验的理解,都能够在腕上提供精彩的独立体验。当然,操作系统和机身自带的功能只是第一步,还要在达成“智能”的可拓展性上下功夫,因此有必要为穿戴搭建应用服务生态。
4、把握数据安全
最后,随着运动健康监测项目的丰富,有必要强化数据智能化安全等因素。
成为每个人最亲密的设备之后,智能穿戴不可避免地会掌握大量个人隐私数据,所以要安全能力上做好准备,保护设备不被攻击、相应数据不会泄露。主流可穿戴芯片大都在软硬件层面提供了安全能力,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过程中可以放心无忧。
可穿戴芯片厂商走在最前面如果把目光放到产品上,会发现绝大多数终端厂商都会认同上面提到的几点方向,实际产品体验中也有不同层次的展现。
苹果凭借着与iPhone无缝连接的综合体验,成为单一品牌下的市场领跑者。不过在苹果之外的大部分市场,消费者都用实际行动选择了那些能提供超长续航能力的产品,这显然是众望所归。与此同时,产品中露面次数增加的独立通信和其他能力,让用户重新审视智能穿戴。
所有厂商都在试图加强产品的穿戴属性,消费者们见到了一代更比一代轻薄时尚的产品升级,而且从运动手表到机械手表再到女士手表的不同风格都有尝试,选择变得多元化许多。快拆表带规格延续多代后,第三方配件和表盘市场悄然兴起,佩戴出门可以做到一天一样不重复。
终端厂商百花齐放充分探索市场需求,但也有掣肘:涉及到蜂窝网络相关的数据通信,就提出了不小门槛,厂商若想独自进行全流程研发,就得逐一掌握通信技术、功耗控制等相关领域经验,才能将产品呈现得尽善尽美。短时间内,这恐怕还是顶级厂商的专利。
意想之外又意料之中的,可穿戴芯片厂商走在最前面,为终端厂商实现产品创意保驾护航。芯片厂商因为能看得更远,理论和布局均在前沿,他们都会在推出产品时为最终戴到消费者身上的智能穿戴提前铺路,规格上无一不是为满足未来而生。
还是以展锐为例,在通信方面掌握全场景通信技术,可提供稳定蜂窝通信确保穿戴设备更好地独立入网。在功耗方面,也能在modem端,从选网、入网、无网即网路切换策略上进行深度优化,为穿戴设备从芯片端实现最优的功耗控制和优化。基于这两大优势打造的系列解决方案直击市场痛点,获得行业广泛关注。
展锐最新穿戴平台W117
这家公司还打造了首个与芯片平台深度融合的RTOS生态,终端厂商不用在系统软件和生态建设维持大量开销,可直接利用现有生态下在线支付、在线音乐、语音助手等功能,降低整体研发难度并将资源着眼于提升产品差异点。现成方案足够强大可靠,就没有 “重复造轮子”的必要。
结语智能穿戴回归穿戴本源打造产品已是行业共识,小到产品迭代细节大到芯片平台能力,无一不是在为突出穿戴属性做努力。将来提起这些产品的时候,关键词不再只有科技范儿,那些时尚的大众的美学概念,都能在可穿戴领域得到延续。
不过,要想抢先做到“穿戴的智能化”,突破现有产品困境走向转折期,就需要终端厂商对穿戴市场拥有敏锐判断,敢于对产品路线和芯片平台选择等关键节点下判断。先知先觉并付诸行动打造出真正吸引消费者的产品,才能获得下一个蓝海的入场券。
如今以展锐为代表的上游芯片厂商,正与下游的终端、配套厂商密切合作,共同朝着做好可穿戴设备的方向努力, 不断勾画行业发展新蓝图,推进行业朝着人人都用人人都爱的美好前方奔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