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两年换工作做销售(硕士毕业月薪仅3000元)
文/戚梦颖
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学农的大学生,袁隆平院士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杰出贡献。
2020年以来,全球粮价一路走高。近日联合国一位食品供应专家更是警告,世界将在短短10周内面临全球性粮食危机。当下,面临疫情、战争、气候等多重因素交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显得尤为迫切。
然而,国内每年约10万名农业科学毕业生,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我们这专业难就业,招不来人。”今年3月,考研国家线出炉,不少农学专业的学生发出这样的感叹。
今年,考研竞争愈发激烈,13大学科门类的分数线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有些专业分数涨幅达15分,而除了对年龄及身份有严格要求的军事学外,只有农学保持着与往年相当的分数水平。
“都说粮食安全很重要,土地很重要,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但是学农之后发现,农业公司招的都是销售,大家之前都没想到就业那么难。”一名已经转行的农学毕业生如是说。
起薪倒数
郑真真是2021届的农学硕士毕业生,研究方向为作物遗传育种,主攻油菜这一作物。然而,现在她正在一家生物医药公司做与农业无关的药物研发。
作为从农村家庭出身的学子,抱着对植物的亲近感,郑真真高考时选择了离家不远的一所农业类大学。
农学通常涵盖农、林、牧、副、渔等多个行业,在目前的本、专科专业目录中,本科阶段的农学分为植物生产、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动物生产、动物医学、林学、水产、草学7个专业类,专科则分为农、林、牧、渔4个专业。
其中,郑真真就读的是植物生产类下的农学方向。在本科期间,她需要学习生物学,掌握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等专业知识。从本科到硕士,郑真真一直都在研究如何提高油菜的品质和产量。郑真真介绍,在农学专业,实验一般会在两个场景进行,一个是田间,另一个是实验室。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做分子生物相关的实验。
事实上,在本科大三时,郑真真就开始担心自己的就业情况。“当时觉得或许本科出去的话,用人方的要求可能也不会那么高,如果越往上读路就越窄。”但是,当郑真真得知本校推免硕士生是两年制时,她觉得“两年读个研究生也不错”。
进入硕士阶段后,郑真真发现,身边的大部分同学都在着手考公考编,或是寻求一份教师工作。但郑真真对于这些并不是很感兴趣,经过一番调查后,她发现,因为一些实验技巧和方法相通,许多生物医药行业的工作她都可以胜任,而那些与郑真真的学历、专业对口的岗位,却是少之又少。
“国内比较专注农业的公司,尤其是研究农业高科技、科技化这方面的公司就不多,他们招的一般就是博士,更多的是农业相关的销售,和我对口的就业岗位很少。”郑真真说。
在2021年,中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而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都在75%以上。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玉斌曾指出,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应用率不高,众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
另一方面,薪资低、待遇差是农学生就业面临的骨感现实。郑真真认识的一位学姐在其省第二大城市的农科院工作。“硕士毕业在那只有3000元,没有其他任何福利。”
根据《全国毕业生起薪点薪酬报告》,2021年,在全国14个专业门类中,农业毕业生平均起薪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史学。其中,农学博士以上平均起薪为7809元,硕士为6083元。
2021年全国不同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数据来源:锐仕方达《全国毕业生起薪点薪酬报告》
在2020年秋招时,郑真真顺着生物医药行业的方向求职,最后入职一家离家近的腰部生物医药公司,基础薪资加上饭补、交通补贴以及季度绩效,平均月薪超过了8000元。
从农意愿低
“一年出差至少200天,其他有的业务员一年甚至能出差300天。”作为一名农资销售,谢立的日常工作是负责两个县城的新客开发和老客维护。最近,谢立决定从这家工作了还不到一年的农用物资公司辞职。
谢立2021年从一所二本学校的园艺专业毕业,但实际上他已经在农学领域耕耘了7年。初中毕业后,谢立就读职业高中,不满于父亲安排的理工类专业,现代农艺这四个字勾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从十几岁开始,谢立就开始与泥土打交道,学习作物的栽培管理、种植技术以及相关知识。
2020年秋招时,受到疫情影响,谢立错失一份当地农科院大田育种的工作机会。12月,谢立找到一家农资销售公司实习,对比了其他同学的待遇后,谢立觉得这份工作的薪资还不错。于是之后便以管培生身份转正。正式入职后,他每个月的基础薪资加上预支奖金,大约有6000多元。
一年之后,谢立觉得这份工作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频繁的出差使得属于个人的时间极为稀少,大多数时间,谢立都在比较偏远的乡镇工作。另外,他觉得这份工作越发枯燥。“做这个行业,市场肯定是比较落后的那种农业县城,接触的人群都是农资经销商和农户,他们年纪都比较大,一般是70后和再往前,80后都很少做这个。”
谢立也发现,这份没有太高学历门槛的职业,其实和他的专业知识没有太多关系。“农资销售不需要高学历,没什么门槛,我有一些同事就是高中毕业。包括大部分农业公司的岗位,都是一些很基础的工作,非农专业也能做。”
根据某网络招聘平台上的农业相关招聘岗位要求来看,即使是招聘农业技术人员,超半数公司的学历要求在本科及以下,也有若干家不限学历。
某农业公司在线招聘农业技术人员(图源网络)
当然,像谢立这样留在农业行业的毕业生依旧是少数。谢立提供了一组数据,他所在的农学院2021届210名毕业生中,111人考研升学,在其余的就业人群中,只有11人的工作与农业相关。
麦克思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届涉农专业高职毕业生从农(即在农、林、牧、渔业就业)比例为48.7%,也就意味着,仅有不到一半的高职毕业生选择继续从事农业行业。
目前,中国农村的劳动力分布结构呈现出“386199”,“38”为妇女、“61”为儿童、“99”为老人。同时,根据上述研究院的数据,农村家庭毕业生的从农比例相较其他家庭更高。乡村难留住年轻人,对非农家庭毕业生的吸引力也不高。
事实上,农学向来都是专业大类中的“冷门”学科,今年的考研国家线,似乎再次印证了这个观点。与其他均有涨分的专业大类相比,农业显得尤为“孤寂”,甚至与2020年相比还降了1分。
“我的学长学姐有从英语、建筑专业跨考过来的,我的同学也有来自工商管理专业的,总之是风马牛不相及。”就读园艺学硕士的倪媛媛观察到,除了一些知名院校外,其余院校为了招生,已经放宽了许多条件。在考研时,倪媛媛没能被风景园林设计专业录取,最终选择调剂到一所“双非”院校的园艺学。
倪媛媛的园艺学方向为果树,研究内容是让果树提高产量、更好地结果,她的课题也需要进行分子生物方面的实验。但是,倪媛媛本科专业为林学门类下的园艺专业,在实践上更偏重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工程等领域,更多是修剪和栽培的课程,不涉及过多的生物、化学知识。在她做实验时,倪媛媛总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研一在读的倪媛媛将在2023年末的冬季学期毕业,如今,她正担忧着自己“毕业即失业”。在她看来,因为学科基础不足,做实验较为困难,自己读博的可能性并不大,而大多数公司中的园艺师一职本质即为销售,并不适合自己。
如今,倪媛媛也在是否要考公考编中迷茫。“现在考的人越来越多,我这个专业大概率只能考三不限,这条路很有可能走不通,我也需要找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岗位,但我不知道哪个路子会合适。”
谢立已经打算转行,现在他正在学习关于新媒体的内容,视频剪辑、运营都在他的学习计划中。“先做一些基础性岗位。”
(受访者均为化名)
(编辑:戚梦颖 校对:翟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