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青云为何选择香港中文大学(送孩子上国际学校错了么)

通常提到上国际学校,国际教育,留学,都默默地给它加了一个门槛,百万年费,掏得起就上,掏不起就永别。

但是却有家长在问“15万的年薪,送孩子上国际学校错了么?”

詹青云为何选择香港中文大学(送孩子上国际学校错了么)(1)

1

要知道,现在一线城市的国际学校,裸学费都要在30万左右,各种杂费10万,也就是说就算全家不吃不喝,孩子穿捡来的衣服,也要40万起步。

但是可能么?
身在国际学校的环境,孩子的吃穿用度,衣食住行,就被对标上了一个阶层,就是百万年薪起步的入场券,不然孩子极大可能连头都抬不起来。

詹青云为何选择香港中文大学(送孩子上国际学校错了么)(2)

这么说好像15万年薪就不该让孩子上国际学校了,可是,先来看看这两个孩子

,一出生就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贵州某县城-这个自古被称为贫瘠之地的地方;父母工薪阶层-最广大最普通的劳动人民;从小成绩就在班里垫底-似乎连上天都不肯眷顾这个孩子。

她上小学的时候,是在老家的学校上的,是一个老师教文科,一个老师教理科,操场上还放牛的那种学校。

而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就比大多数孩子更接近人生的终点:上着最优秀的学校,拿着最优秀的成绩,两届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中斩获最佳代表奖、最佳口语奖和杰出代表奖;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高中组)总冠军;南京申办青奥会形象大使......

她上的学校,是南外,南京外国语学校,全国首批外国语学校,江苏省重点中学,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学校之一。

詹青云为何选择香港中文大学(送孩子上国际学校错了么)(3)

南外就是清北保送数第一的那个南外

2.

这样成长轨迹完全可以称之为云泥之别的两个孩子,在多年之后,相遇了,她们是什么样子呢?

那个穷人家的小学渣,她高考是省前五名;
她同时考上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
她全额奖学金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本科成绩全优毕业;
她全额奖学金保送香港中文大学硕博连读;

她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完成博士学业

她,叫詹青云。

詹青云为何选择香港中文大学(送孩子上国际学校错了么)(4)


那个富人家的小学霸,

她小升初名落孙山,

特长加分进入南外;

她成绩不理想,靠保送名额进入清华法学院;
她学法律却考不过司考,硕士去读了哈佛里多少会“水”一点的,肯尼迪政府学院,学的公共政策

她,叫许吉如。

詹青云为何选择香港中文大学(送孩子上国际学校错了么)(5)

在语言辩论类综艺节目《奇葩说》上,锋芒毕露的许吉如,还没有获得跟詹青云真正对垒的机会,就被淘汰了,节目组用手段强救都救不回来的那种,学霸人设全网崩塌。


这里并不是想要踩一捧一,而是要说明一件事情: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学术顶端,哈佛,有的人可以从平民堆里一步一步爬出来,没有背景没有贵人,只有身后爱她的父母;有的人可以在自身能力还差一点的时候,凭借保送,推荐,免试,有强大的父母,依然达到这个顶端,这其实无可厚非。

所以回到问题,15万年薪,上国际学校错了么?
年薪多少,并不是罪过,没错;上国际学校,本身也没错;为什么放在一起就有人认为错了呢?

因为每个父母,愿意为孩子承担的风险,是有区别的。

3.

如果说,每个上国际学校的孩子,最终都能达到哈佛这样的顶点,别说年薪15万,就算年薪0,也大把的父母愿意借钱去上。

而现实是,绝大多数的父母,他们不会相信孩子,进而也不会愿意为孩子承担风险。


每个做父母的扪心自问一下,如果孩子小学成绩不理想,你是选择让他读一所普通的中学,让他知道成长是凭借自身的努力,鼓励他;还是通过自身人脉关系,进入重点中学?


如果在短期内,看不到孩子出众的地方,你是会选择继续深爱他,让他快乐地做一个普通人;还是说通过自身资源给孩子附加价值,通过一些捷径至少让孩子“看起来很出色”?

詹青云为何选择香港中文大学(送孩子上国际学校错了么)(6)


阿詹(詹青云)的妈妈,从来不急着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从小学习成绩不好,妈妈也只是一次次修改她的“算命鼓励法”:


“妈给你算过了,四年级你就能成为全校最棒的学生”;

“妈妈又算了一遍,初一,你就是年级第一”


每一次“失算”,就是一次最温柔的鼓励,因为阿詹的妈妈知道,喜欢读书的阿詹,也许会在各种杂七杂八的书海中“出走半生”,但终有一天,当阿詹“归来”,就会是那个所有人眼中最优秀的“少年”。

于是,阿詹的妈妈真的就让她泡在书店里看到地老天荒,四书五经,天文地理,武侠杂记......


阿詹的喜好很杂,四驱车,麻将,篮球.......每一个都是家长们的“天敌”吧,可对于阿詹的爸爸来说,都不是,这些是他和女儿一起玩耍的“桥梁”。


卖掉客厅的沙发、茶几,给女儿做四驱车赛道,用讲故事“骗”女儿陪他出差,去旅游,去见识这个世界。


阿詹的爸爸,知道一个人的术业可以有专攻,但是眼界,一定不能在那一隅之地;他知道孩子眼前的成绩,固然能够满足父母的虚荣心,但是孩子的梦想,需要在小时候种下,在长大后,才发芽。


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教育,才有了阿詹高二时实现妈妈的“预言”,成为年级第一,高考省前五,香港中文大学,一路全额奖学金,最后哈佛博士毕业.......


也许有父母要问,我们可以做到所有的事情,但是孩子如果最后真的荒废了,怎么办?


这就是问题的答案:不敢让孩子获得那些“无用的快乐”,落下一步就觉得前途没了,不超前教育就觉得人生无望的,
不信任孩子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年薪”,在愿为孩子承担的风险程度上,可能连“15万”都没有。


阿詹的爸爸妈妈,在阿詹成绩长期低迷的时候,付出的信任和爱,他们这么做所承担的未来风险,远超“百万年薪”。

4.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学校。

有人说,许吉如功利,连辩论的时候都咄咄逼人,其实不是。

一个孩子的品性,跟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或许对许吉如而言,这就是从小到大的一种状态,从小优秀,所以不被允许落于下风。这种外人看起来锋芒毕露的姿态,只是她一直以来的生活状态。


即便后来她参加了央视的《主持人大赛》,落选之后,有人说她拉低了整体的节目质量,我依然觉得,她承担了原本应由父母承担的舆论压力。

詹青云为何选择香港中文大学(送孩子上国际学校错了么)(7)


父母给孩子最深沉的爱,就是允许平凡。

孩子生而为人,必然会有天才和凡人之分,

天才成为天才,是推动人类进步;

凡人成为凡人,是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天才降为凡人,是小富即安;
凡人成长为天才,是因为努力本身,就是世人最稀缺的天分。


智慧的父母,能够驾驭有天分孩子,让他在能够纵横捭阖的领域自由翱翔;也会接受平凡的孩子,哪怕花上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才能稍稍显露出一些光芒;甚至也能接受孩子一生,都平凡下去。


所以,年薪多少万,能让孩子去国际学校,仅仅是两个问题:1.孩子想不想上,需不需要上2.为了孩子,父母愿意做多少准备,可以承担多大的风险


这个问题没有对错,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

5.

而在这之上,让我想起了《奇葩说》之前的一个辩题:年纪轻轻,“精致穷”有没有错?


一个月八百块工资,却要花700块买条漂亮裙子,我穷但是依然要有一颗追求精致的心,错了么?
是不是和那个问题一样的句式?


这个问题,刚好詹青云和许吉如各自持有着看法,专属于她们自己成长背景的答案。


那不是精致,而是我们自我感觉距离“精致”最近的时候。

詹青云为何选择香港中文大学(送孩子上国际学校错了么)(8)

现代人的通病,学习资料,存了就等于学了;减肥,立了日程就等于做了;追求生活的质量,钱花了就精致了。

而现实呢?追求精致,是追求表象还是内在?什么才是真正的精致?

正如送孩子上国际学校,这种上国际学校的“精致”,要追求的是什么?
这道题如果让阿詹的妈妈来回答,就是,孩子愿意,喜欢,那就去,钱父母来想办法。如果孩子不喜欢,那就不要去,不花钱也不要去。

那许吉如的回答呢?

詹青云为何选择香港中文大学(送孩子上国际学校错了么)(9)


“精致穷”没错,它至少能让人有期待,有盼头,有斗志,让人知道精致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让人知耻后勇。


所以15万年薪上国际学校没错,至少爸妈有面子,孩子上学上得精致。不过,好在许吉如的家庭上国际学校没什么压力,好在,许吉如依然知道,精致的表象应该用来激励自己追求精致的内在。

6.


最后,使孩子成长的,不是上国际学校;使孩子堕落的,也不是15万或者更低的年薪;孩子的一切,仅仅是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是那条取经的路。”——詹青云

作者:君莫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